2017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更新时间:2024-05-10 08:20

2017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

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2000多首古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

2月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最初是用来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是她面对生活的最好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的心境。“‘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那么在武亦姝身上,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来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这多美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诗词大会上发挥出色的姜闻页和侯尤雯,分别来自上海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她们也像武亦姝那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流连忘返。姜闻页10岁时身高1米4,而她阅读过的书籍摞起来相当于她身高的两倍。侯尤雯除阅读外,还在学校里参加古诗文学习社团、辩论社。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国诗词大会》,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鸣,但是这档节目做到了。”上海市民徐明说,“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流淌,有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心灵有所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少专家认为,《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已经成为一个引子,将长期默默植根于校园、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出来。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活动评委、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认为,节目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将娱乐节目模式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所谓荧屏清流,‘清’指其品质与品位,‘流’就是要真正流到观众心里。”

“中国老百姓对于诗词的喜爱和爱好,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古典诗词的美,根植于文化传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专家骆玉明对记者说,尽管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存在“损坏”的情形,但随着近年来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得以逐步修复,出现诗词热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当然,也有人疑惑:“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使用文言文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古典诗词?”对此,骆玉明的回答很干脆:“倡导古体诗词的阅读、朗诵等,不是要复古,而是侧重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本身,诗词的熏陶实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他说,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雅、高贵的文字,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对生命焦虑、不安、琐碎,让我们摆脱低级趣味和粗鄙恶俗。应当承认,不是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会像诗词中描述的那么美好,但也恰恰如此,诗词所创作出的更美好的精神空间和诗意生活,是人们心向往之的。

“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诗文是古代文人墨客基于对心态、社会的理解进行的创作,其中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共同体验。“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武亦姝等学子的走红,也让人们把目光投射到我们的教育上。毋庸讳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应试思维等现实阻力。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坦言:“在升学压力下坚持古诗文教育很不容易,高考语文一共才6分默写分,利用背书的时间多做几道理科题,分数可能早就到手了!”不少学生课余私下问王希明和黄荣华:“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古诗词吗?”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绝不等于分数,更不等于应试;进一步来说,也不能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侧重考验记忆和背诵划上等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放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上,放在人一生的范畴内,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是更具有高附加值的教育投资,是对身心健康的长久滋养。”上海江东书院、“宝宝念诗”微信公号创始人韩可胜说。

文化要弘扬: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如何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发展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成为滋养我们的不绝源泉?面对这个大课题,一个热播电视节目只是迈出了其中一小步。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教育是关键一环。中国素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在经历了英语、奥数等科目的长期“称霸”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正在回归。在上海,教育系统将包括古诗文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从语文学科、拓展课程等多个渠道入手加强古诗文教育教学,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写字等级标准要求,将“书写经典”纳入规范汉字书写内容之中。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入生活是必然之路。“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老房子要越住才越有人气,越能历久弥新,长期不住人就要朽坏。”韩可胜举例说,我们中国人带孩子去杭州游玩,春天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致,夏天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觉,秋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冬天有“断桥残雪”美景,让孩子们了解白居易、苏东坡就在脚下的堤岸上走过,这就是传统文化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相通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要在中华大地上根深叶茂,还应当花开环球,让全人类爱好美好的人们共知、共享。事实上,近年来,莫言讲述的中国故事、屠呦呦盛赞的中医药、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美轮美奂的文艺晚会和《梁祝》《高山流水》、鸡年春节世界各地欢度中国传统节日的盛况等,都为世界看中国提供了更为纵深的维度。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积累了数千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实力和魅力,需要走出去,也应当走出去。我们理应有这个文化自信,也要有这个文化自觉。”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说。

一台成功的电视节目证明了曲高的古诗词也能引来众人和,“关键是能否找到符合大众文化追求、生活节奏和欣赏方式,顺应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创新传播形式。继而实现从‘有意思’到‘有意义’的文化认同升级。”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研究员邓文卿说。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不是复古泥古,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找到进步的内在动力,彰显民族自信,展现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自信中国。

2017高考作文素材: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相关内容

2016年高考作文必备十大时政热点素材_聚焦传统文化引发热烈反响

聚焦传统文化引发热烈反响,更多高考素材请关注作文优选网。中央电视台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季)研讨会。中国现有村庄约60万个,其中古村落约有5000个,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561个。…

2016高考作文中文化元素素材的运用

文化元素法是一种极容易学且极具力量的写作方法,一旦你使用这种方法,你的作文将达到比较高的档次。先看下面这个例子:无意中想起海子,那个传言中始终愤世嫉俗的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里,整个世界…

2017新闻热点作文素材:莫让文艺圈流毒侵蚀我们的文化自觉

2017新闻热点作文素材:莫让文艺圈流毒侵蚀我们的文化自觉11月12日晚,曾经凭借一首《纤夫的爱》走红大江南北的歌手尹相杰因为吸毒被北京警方抓获,这已经是尹相杰今年以来第二次因为吸毒被抓了。就在尹相杰被抓两天前的11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

情系两岸共圆中国梦作文素材:山西的文化艺术

山西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山西的民间文化代表:山西民间社火、跑旱船、踩高跷、放烟火、放烟火、跑竹马、小车舞、狮子舞、挑椅舞、龙舞、倒悬花鼓、中黄高台、龙舟舞、太原…

高中作文素材1200字:为纯洁文化呐喊

为纯洁文化呐喊!这是我们每个有良知的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文化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时代?“盛世辉煌”的光环下有没有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逝世让国人感到无限悲痛和惋惜,而“季老之后,中国恐再无大师”的断言则更让国人心生恐惧和…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精神及文化意义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精神及文化意义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它来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

五四青年节的精神及文化意义

五四青年节的精神及文化意义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

高考满分作文四大启示:文化的具象情结

四、文化的具象情结,永远是不断撩拨起人心激动的重要元素。阅卷者因这种具象情结的亲近乃至青睐,沉浸在难以名状的回忆与回味中,阅卷场上偷得一闲,终得在浓浓的文化氛围渲染中消解了诸如拔高思想、矫饰情感、文辞一般等一系列的问题。〖高考作文试题〗阅读…

文化作文研究第四讲:文化作文句段写作方法

第四讲:文化作文句段写作方法文化作文芳香灿烂,美不胜收,那么文化作文在句子、段落和篇章组合上有哪些规律?它们鲜活的美丽是如何产生的?这些美丽的彩虹在层次上有无高下之别?我们在写作中该怎样遵循和利用这些规律来创写美的句子?让我们来感悟文化作文…

2017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彻夜亮一盏“文化”的灯

读书会改变人。在这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看来,人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他们的读者。我们将一勺盐倒入水杯中,盐一会儿就不见了,你虽然找不到盐,可盐早已无处不在,你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读书也是如此,朗读会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你的…

文化交融,谁能抵制_江苏卷高考范文800字

评委质疑歌手没有守住文化的纯正,歌手反驳因为“听众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二者的争论让我不禁想起诗人北岛对传统的描述:“传统是一张航空照片,山河都缩小成桦木的纹理。”而如今“桦木纹理”交叠呈现,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有什么值得争论的?与…

中国文化_记叙文600字

中国是著名的农耕大国。在古代我国便有着非常先进的农耕文化。这些文化一方面源于中国劳动人民的不断探究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多元化的地理特征优势所造就而成。其地理特征首先是复杂多样的,山地、盆地、平原等根据不同地方拥有不同的环境条件。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