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长河永不停歇,历史的脚步也从未停止,过去之物不该忘记,但不必负载沉重的负担,也该让它随风而去。我们应带上历史给予我们的指路明灯,铿锵高唱美好的乐章,大步迈向光明的未来。
造物主创世之时赐予我们历史,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历史无处不在,有人踏足的时空就有历史,而先人经历的那段岁月,便是他们苦心孤诣想要启迪我们的历史。在过去,我们摸索、挣扎、仰望星空,或许苦不堪言,或许牢骚满怀,但总有一道全新的彩虹从风雨之中升起,总有一颗启明星在漫天的乌云之中闪亮,我们从泥潭之中走来,身上的污秽便是警醒我们切勿重蹈覆辙的标记,它以醒目的模样在人生之路上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走向美好人生的康庄大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为跌倒坎坷,以感知到疼痛。此时应当抓住这从你脑中掠过的启明光,而非任它离开,将之抛于脑后,因为历史之中的经验是我们珍贵的宝藏,若因不敢直面过去而错失珍宝,岂不荒谬?而在拾起这明珠后,不必时时刻刻维护,也不必时时刻刻透过它再经历一次苦痛,历史不是套在我们心中的枷锁,不是绊住双脚的锁链,不是身上沉重的行囊,取有益之处而舍无用之痛,才是明智之举。试想,你与朋友或家人为某件小事争吵不休,冷静期过后“战争”结束,你却紧揪这事不放,而不思索自己的过错和往后解决矛盾的办法,你心中的大石仍未放下,仍未真正领悟过往与历史给予你的启示。
人生之路有历史,家国民族自然也有它的历史纪年表。一个民族,只有读懂了自己的历史,才能更好地书写未来的华章;只有感悟了自己的历史,才能谱写高昂的时代强音,正是因为有一篇接一篇的历史书页,时代才得以一次又一次地进步。二战所带来的苦难世界从未忘记,戈雷岛的矗立正坚定地反对戈矛相接,期盼和平鸽的飞翔;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中国从未忘记,将之铭刻于心而更添家国情怀,更固祖国人民间的纽带。国家承载了历史,而历史推动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无论人生还是家国,历史从来都是黑夜之后的光明,为下一轮黑夜点亮前进的光芒,使生命生生不息,使民族永远前行。历史之炫光照亮黑暗,让未来的大地洒满星光,永恒闪亮。
秉历史之烛,照未来之路-话题作文800字相关内容
【话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采访时,曾对很多问题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阶段又听说他在为南航师生作学术报告时,面对同学提问又是“三问三不知”:“您觉得…
1。不会感恩的大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2007年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
【话题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莫斯科大学前,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观礼台。观礼台很高,上面的台阶数不清,但最高处可以俯瞰整个莫斯科。一次那里举行婚礼,新郎抱着新娘顺着台阶往观礼台上走,起初很轻松,但渐渐显得吃力,可是他并没有将新娘放下来…
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素材及写作指导:转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转身的瞬间,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
高考作文素材及话题分析:身陷囹圄志不移尼可洛·帕格尼尼是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称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的艺术道路坎坷不平。他生于一小商人家庭,据说,曾因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坚持狱中学…
高考作文素材及话题分析:海伦·凯勒--残疾人的骄傲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
高考作文素材及话题分析:面对失败和贫困杰克·伦敦自幼家境贫寒,但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做大作家、用笔杆子改造社会的远大前程。为了当作家,他在中学补课一年,然后考入加利福利亚大学,但因难以支付学费,只读了半年就辍学了。失学并没有动摇他当作…
高考作文素材及话题分析:磨难是财富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
高考作文素材及话题分析:贫穷造就了作家年轻时的左拉很穷。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
高考作文素材及话题分析:艰难困苦铸人才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
俄国著名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是从早晨到下午两点,他认为是最宝贵的时间,用来安排重要的工作。第二天是一下午两点至晚上六点,在这段时间里他认为做较轻松的工作为宜。如写书评或各种笔记等。第三天是从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
唐人孙樵写过一篇《书何易于》的文章。说的是:四川有一太守,喜游山玩水。一日,他泛舟宜昌县时,因船大水小,屡屡搁浅,便令县里派农夫拉纤。无意间,这太守发现纤夫中有一白面书生,就问是何人,那人答道:“下官是宜昌县令何易于,因春耕时节,农夫忙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