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书里有一篇课文叫《负荆请罪》,你知道吗在这个故事之前还有一个故事呢,下面我就讲给你们听听:
战国时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叫蔺相如,他胆识超群,而且机智聪明。在赵惠王统治时期,有一个姓和的人把一块美玉(璧)献给了赵王,秦国的国王秦昭王听说此事后,也非常想得到那块璧,就派人向赵王请求,假装用十五座城去换那块璧。
赵惠王也完全知道那是个骗局,城是绝对不会给的。但要是不将璧给秦王,又怕秦国会借机侵入赵国。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璧出使秦国,要他做到既不失璧,又能揭穿秦昭王骗局。
蔺相如带着璧来到了秦国,恭敬地将璧献给秦王。秦昭王看后爱不释手,却只字不提割城给赵国的事。蔺相如马上灵机一动,说:“大王,其实这块璧有斑点,让我指给你看。”秦王很震惊,就把璧交给了他。蔺相如拿到璧后,就说:“我将璧给了您,可大王您却不提割城给我国。如果您坚持不割的话,那么我就把这璧打碎。”秦昭王担心玉毁了,就只好假惺惺地让人拿出地图割城给赵国。蔺相如明白那只不过是演一场戏,便又说:“这样的好玉给你们,你们秦国必须举行很大的庆祝活动,否则我们就不给。”秦昭王实在没办法只好照办。
等庆祝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就让人请蔺相如将璧献给他。蔺相如却说:“璧,我已经派人送回赵国了。一定要等你们将城池交给我国后,我才会派人送过来。我国一定遵守约定的。若是您以为我欺骗您而要杀我,那我自杀算了。”秦昭王看喜欢的璧都不在了,杀了他也没有用,于是放了他。后来,秦国没有割城给赵国,赵国也果真没有给秦国那块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用自己的智慧来战胜它,不退缩,不害怕。我以后再遇到困难时我一定会如蔺相如那样想办法、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战胜它。
《负荆请罪》读后感500字相关内容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去会见。赵惠文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
赵国有两位十分得力的好手,向来是赵王的左膀右臂。俗话说得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都立了大功,于是赵王便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而廉颇什么都没有,他十分的不服气。廉颇非常的不服气,走到哪儿都和别人说:“…
今天,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叫《负荆请罪》,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用自己的机智勇敢看穿了秦国的阴谋,在渑池会上,逼迫秦王击缶,并完璧归赵立了大功,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封为上卿,可是赵国…
今天,我读了《负荆请罪》的成语故事,我想和大家一齐分享一下这个故事。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越王提升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名将廉颇之上。为赵国立下汉马功劳之功的廉颇很不服气,于是他就说要当着众人侮辱一下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就处处避着廉颇,蔺相如的…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阴廉颇跑到蔺相如肉袒负荆向蔺相如请罪,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只有内部团结,敌人才不敢前来侵犯”。从此这两个赵国将相结为生死之交,同时廉颇的“负荆请罪”也成为一段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