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自然环境”类话题作文写作指导_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5 23:39

高考“自然环境”类话题作文写作指导_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1.明确写作主旨

(1)如以环境和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作者会借环境或自然现象写出什么感悟?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教师可归纳总结:必定是就某一环境或自然现象有感而发,要么是借景抒情,要么是托物言志,要么是以物象征某一意象,要么是就某自然现象或环境感悟生活或人生的哲理。

请学生回顾所学的写环境或自然景物的文章,体会作者是如何立意。如《春》、《济南冬天》、《海燕》、《白杨礼赞》、《鼎湖山听泉》、《三峡》、《陋室铭》、《小石潭记》等。让学生先讲,教师可适当选一两个提问或讲解。

(2)请学生就一自然现象“风”,进行感悟。

让学生自由讨论,在班级中交流。

教师可归纳:“风”有自然界的,想到春风,给大地带来生机;夏风给人带来凉爽;秋风既可飘来果香,也可横扫落叶;冬风凛烈,象征严酷。有母亲手中摇出的风;也有社会上兴起的各种流行之风。既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的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让我想到了最伟大最深沉的母爱。一位歌手唱的《风筝》,它象征着自由奔放,无拘无束。从可怕的沙尘暴联想到环保问题。

(3)从多角度立意是使作文的立意达到较高要求的途径之一。刚才同学们围绕“风”这个话题,根据题目的提示,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有的从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有的从无形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多角度立意需要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想开去,寻找新的视角,更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展开广泛的联想,使自己的立意高人一筹、别开生面。

在写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一定要从“自然界——有形”写到“人类社会——无形”。在写作时,可根据作文所给的材料,来确定无形(文章的主旨);如材料主旨不明显,或较笼统,可进行多角度地进行联想,主旨越细小越好,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2.精心选择材料。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必不可少对环境和自然描写的内容。描写不能面面俱到,所描写的内容必须与文章的主旨有联系,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主旨。第二类的材料是揭示主旨的语句。语句既能紧扣环境景物的特征,又能精炼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三类材料是过渡的材料,要选择那些具有触发点的材料,由写景物既自然又贴切转到写人写情写理方面。

3.写好景和物。

首先要抓往主体,要根据主旨明确所写主体景物和环境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其次迅速辐射联系,写出与主体景物有关的与主旨有关的周围的联系物;必要时可展开联想,可顺时间进行联想,也可顺空间进行联想。

要写出景物的时令性,地域性,典型性,让人感到真实可见;要有层次地写出同一景物的不同方面,不同景物的共同特征;能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融觉、感觉等多方面进行描写;能动静结合,运用对比衬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进行描写;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4.抒出真情实感。以环境或自然为话题的作文,其真情实感来自于环境或自然中的景物情景,找到景物蕴含的精神,也就找到了要抒发的情感。又因景物的本身没有感情色彩,可以根据表达主旨的需要,赋予景物以某种特别的感情色彩。有时不知要抒发什么情感,只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是非的评价,进行美丑的褒贬,再加入爱憎的情感,就有了真情实感了,但必须要与描写的环境自然做到形神一致。

高考“自然环境”类话题作文写作指导_如何写好高考作文相关内容

2015年高考作文导写素材运用指导5篇

2015年高考作文导写素材运用指导5篇(1)漫画材料作文“狼外婆”素材运用指导(2)“不插电”素材运用指导(3)材料作文“人最害怕的是自己”素材运用指导(4)材料作文“鲜花与阳光”素材运用指导(5)材料作文“雨后清浊”素材运用指导“不插电”…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由躁入静》作文素材及指导

作文材料: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印第安人谚语重为轻根(根本),静为躁君(主宰)……轻则失本,躁则失君。——老子《道德经》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和来,才是性天之真境。——洪应明《菜根谭》以上三句格言,引发了你怎…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时间的声音”材料作文及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个谜语流传已久:“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你看,时间的步伐竟如此形象生动地概括了变幻的人的一生。请以“时间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作点拨]本次…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浮躁的话题作文素材及写作指导

有关“浮躁”的写作指导与例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菜根谭》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龢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高考话题作文“沟通”的材料及范文指导

高考话题作文“沟通”的材料及范文指导【材料】王生想借邻居家的斧头来用。在去邻居家的路上,他想:“邻居会把他的斧头借给我吗?那个斧头可是他刚买的,他舍得吗?他本来就不是个大方人,上次我向他借犁,他就说犁坏了。这一次他肯定不会借给我,一把斧头都…

审题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

审题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一、混淆概念,导致偏差有些作文题目的意思容易被误解为其他的含义,或概念被混淆,以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考生在文中写下了这样的内容:翻开历史的篇章,和珅并非有过人的才…

文体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

文体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一、意识较弱,特征不明一些考生的文体意识较弱,写作不注意突出文体特征,如:写记叙文,缺少矛盾冲突,叙述事情没有跌宕起伏;写议论文,材料不典型,观点与材料“两张皮”;写散文,内容空泛,单纯追求框架式的排比。二、似是而…

谋篇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

谋篇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一、入题千呼万唤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多,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二、形式…

语言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

语言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一、艰涩难懂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老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就会对考生有害无利。高考大纲对于作文语言的要求是表达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

立意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

立意常见误区_高考作文指导一、平庸病态,格调不高见解独到、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有的考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一考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

2017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布局的七种模式

2017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布局的七种模式有些考生在谋篇布局时,记叙是“三段”叙:开始如何—经过如何—结果如何;议论则是“三段”论:应该如何—那些人如何—所以如何。如此千篇一律,令人乏味。现分享作文布局的七种模式,供参考。清代曾国藩说得…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点滴积累,厚积薄发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点滴积累,厚积薄发君不知作文灵感何处来,抓耳挠腮无文思;君不见绝妙素材随处有,旁征博引非难事。每一场语文考试中,最决定成败的无疑是作文--分数占比高,所需时间长,不定因素又太多。从审题破题到立意定论再到起承转合行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