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吾歌-八年级记叙文1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2:30

我的心里有两首歌,一首平和,一首激昂。——题记

很多年以后都忘不掉去三八线那一天,天阴沉沉的,雨打车窗,雾湿而不快。在此之前,我对这 场战争的印象只有一些模糊的影子,仅知道是朝鲜和韩国的战争,中国和美国也分别参与,最终打得平手,以此为界,朝鲜叫朝韩战争,而韩国,叫韩朝战争。

当车快驶进景区时,两边便有高高铁丝网围护,铁网之外,依稀可见得有面目狰狞的警示牌散落路旁,导游介绍,这便是当年战争的“后遗症” ——随处埋下的地雷,直到现在,还有人因误踏而 被炸死。而在远方,烟雾朦胧间,梯田拾阶而上,有老农箬笠蓑衣,一派祥和,仿佛地狱天堂亦不过一 路之间。

后来我们穿过瞭望台和瞭望塔,穿过望拜台、自由桥,前者依旧有士兵驻守,戒备森严,后者彩带飘扬,满怀思念。这让我们意识到,这里并非仅仅是历史遗迹,它对人们的影响,即使是在今天也难以消融,无论是暴烈地对立,还是温柔地守候,这都是它矛盾的现状。

接着我们来到地道——战争期间亦有许许多多大同小异的地道,这是保存最完好、开发得最好的一条,即便如此,也要戴上头盔和探照灯,彼此搀扶,小心翼翼,耳畔还时常传来有人因滑倒而发出的轻微呼痛——地道既黑且湿,雨水涟涟,滴漏而下。地道尽头却被封锁,隔着几道玻璃,便是朝鲜,依稀见得有人荷枪实弹,来回走动。

返回后便是电影院,循环播放着纪录片,讲述战争的大概和细节,字幕亦有中文,图片里有无助的妇女,迷惘的战士,残肢断臂,伏尸千万,他们有着相同的神情和相似的面貌,甚至连血液也曾有近乎一致的温度,并且都在缓慢冷却。尾声是一首歌,舒缓,悲切,感人,迫我回想一路风景:路旁埋下的地雷,雨中走动的战士,地道尽头黑洞洞的枪口,片子里死去或正在死去的人们……这是同一个民族的自相残杀,我听到黑暗中有饮泣的声音,一定有人和我在这里产生了共鸣。以往听老人说,但愿没有战争,都以为不过一句空言,只有到这里走过看过以往的疼痛和如今的伤痕,才会明了,这是怎样沉重的愿望。

从影院出来,我亦是怔怔,天却意外的晴朗,草意外的绿,有孩童在雕塑缝隙间微笑,忽而就想起松尾芭蕉的一首俳句:

往日兵燹之地,今朝绿草如茵。

回来后依然经常想起那首片尾曲,在大脑深处回荡,无法哼唱,无法记录,却一直回荡。尽管我对此曲一无所知,可我知道她一定在歌颂和平,演唱者定是一位母亲,一个赤子,午夜梦回,竟也莫名其妙地泪流满面,如斯广博,如斯悲壮,如斯深沉,如斯慈悲,其中必有生命的重量和和平的渴望。

后来我才知道,这场战争让多少人失去了生命,其中包括几十万我们的同胞,同胞中还包括了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托尔斯泰仿佛说过,没有哪个父母是希望战争的,可作为一个国民,我们必有不同的选择。

我曾两次去南京,第二次去时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地域和血统的相近,使我感到更难过,也更悲伤。馆前是各种各样的雕塑,身体扭曲,神态痛苦;馆内有一幅幅照片,黑白色的,老人孩子妇女,残杀屠戮分尸,不堪入目。我想若把照片染上色彩,黑发红唇黄肤,这是与我们一般的颜色,却有着白眼鲜血断肢,这是与死人一般的颜色,这又是怎样的触目惊心。馆内还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和照片,活着的样子或死去的遗容,身居庙堂或又是草莽英雄。馆内有时会放《义勇军进行曲》,尽管这是一首生下来便耳熟能详的歌,可到这一刻我的敬畏之心才更加深刻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曲调激昂,毫无悲切之感,却偏偏带了点视死如归的意味,感染自己,动容别人。

我想起北京万里长城上早已熄灭的烽火,南京雨花台里满载历史的浮雕,武汉红楼上当年共商国是的房间,山东台儿庄曾经血染的荷池,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里惊心动魄的模拟场面……很多故地都已物是人非,旧貌新颜,可有些东西未曾改变,如同《义勇军进行曲》般永远流传,从未枯竭。

我想,从汉武帝时代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近代秋瑾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再到如今我们脱口而出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从古代的九州烽火,一片丹心,到后来的枪林弹雨,以死相拼,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每一次胜利都是惨胜,可我们能不用惨换来胜吗?“日军在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以上。”既然战亦死,降亦死,死国可乎?谁又是愿作奴隶的人们?古是,今亦是,抗日战争是,抗美援朝亦是。

以后的每一次升旗仪式,我都不再随意散漫,因为这是我们铭记历史、思考历史的方式,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魂魄。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另一种平和的声音相配,在我心中轻轻地响起。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在死亡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渺小呀,谁能拒绝战争,拒绝铁骑将山河踏碎,拒绝同胞在眼前死去,拒绝屈辱的历史?谁又不希望和平,希望人类生生世世相亲相爱,希望哪里都是世外桃源,希望每个人都有喜乐安平的一生?可这的确不是一个人用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但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学会担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与他人和平共处,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什么。所谓成长,不过是懂得担当;所谓担当,不过是守好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我想,这世间必有很多大写的人,如同擎天柱般顶天立地地站着,撑起一片蓝天,我仿佛也在刹那间拔高,迅速成长,和他们一起,担负着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世界的责任:作为一个人的铮铮傲骨,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世界的和平安定。

这便是我的担当,我的声音。

清平,吾歌。

清平吾歌-八年级记叙文1900字相关内容

读《自然的暗示—仿生学》有感-记叙文1200字

读《自然的暗示—仿生学》有感-记叙文1200字仿生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虽然你对仿生学并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人类在仿生对象上学到了什么,那就来读一读这本书。这本书就像摆在人们面前香味扑鼻的科学大餐,让人情不自禁的就会走过去大吃一顿,我…

《超体》观后感-初三记叙文700字

《超体》揭示了人类(细胞)存在的意义。 也许有人看完影片后会说:“欸,这不就是女主被动开挂最后羽化成U盘的故事吗?” 讲道理,事实上故事的确可以用这句话概括。 但是,是不是太浅显了呢? 影片讲道:“能够度量事物、成为事物度量单位的,只有时间…

读《窗外的萧晓》有感-记叙文1000字

看到这个书名,你肯定会以为这只是秦文君老师写的一部小说,一开始我也这么认为,当我翻开书籍阅读,才发现是本故事集。第一个故事集《窗外的萧晓》给我印象最为深刻。这篇故事是一直被同学说“胆子小小的”的主人公萧晓与另一个同样内向的萧晓交上了朋友而拉…

读《三国演义》-记叙文10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话说这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朝野腐败 ,百姓那是苦不堪言。果不其然,在汉灵帝在位时,伴随…

读《傅雷家书》有感-记叙文1000字

手捧起书,任风掀着书页,只有油墨怪异的味道萦绕在鼻息间。午后独坐在窗前,品味件件感情纯真的故事,涌起阵阵思绪,《傅雷家书》,令我动容。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除生活琐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艺术家的高尚情操…

读《零碳中国》有感-记叙文1000字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一本书,名字是《零碳中国》。首先这本书映入眼前的是四个绿色的大字------零碳中国。整个封面外围是一个大字母“C”表示“中国China” “碳Carbon” “改变Change”,象征着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实现碳中和。《…

读《白轮船》有感-记叙文1000字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幻想与现实交织的小说--《白轮船》,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七八岁,连名字都不曾有的男孩。妈妈抛弃他去了城里生活,爸爸做了水手也再婚了,自他懂事以来就和外公生活在一个贫瘠的林场。虽然他是这个林场唯一的孩子,但是除了外公,没有人在…

读《三国演义》之《火烧连营》有感-记叙文1000字

盛夏的一个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烤着大地上的一切,仿佛像一个巨大的蒸笼,照得使人透不过气来,我不敢出门,躲在家里,吃着冰淇淋,好奇心驱使我翻开了《三国演义》。没想到,一读就是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我俨然成了一个小三国迷啦!世界名家莎士比亚…

读《河洛图》有感-记叙文1100字

《河洛图》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历经十年打磨而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明末清初时期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家族为原型,描写在河洛文化孕育下,以康秀才、周亭兰、康悔文为中心的三代人,由“耕读人家”走向“中原财神”的发家史,康氏家族面对运与命的倾轧,时与势…

读《活着》有感-初三记叙文1000字

我常常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又该以怎样的态度而活着?余华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诠释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故事是由一个田间老农福贵亲自讲述自己的心酸经历:少爷出身的福贵,在一赌之后败光了所有的家产,历经自己父亲的死亡…

读《1955年共和国将帅大授衔 》有感-记叙文1000字

那些爱我们却已经不在的人啊,请记住他们,只要我们能记得,死亡也不能将我们分离。——题记在那个风起云涌、硝烟四起的年代,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将帅人物,他们既有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有运筹帷幄的智将,更有无坚不摧的悍将,还有活动在敌后的“暗将”,他们…

夏日里的一本好书-记叙文800字

今年的夏天特别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照得我们汗水直流,热烘烘的风吹在我们身上难受极了,在这样炎热的夏日里唯一的一抹清凉便是坐在家里,吹着空调,惬意的阅读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中国古代神话》,我可是很喜欢看的呢,已经读了好几遍了。这本书讲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