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琴弦的作文,描写琴弦的作文

琴弦之美

更新时间:2024-05-16 05:17

秋日的阳光像生活一样让人感觉局促。顾不上感受风吹脸颊的柔情,也顾不上聆听落叶飘飞的节奏,只是盲目地前行,面无表情。

"你等等我嘛“我骑着车猛追光速般飞驰的死党。

“快着点呀,回去还得写作业呢!”死党头也没回地嚷嚷着。

我无奈,只得拼命追赶。

当我们走到校门口时,看见一个老人在门口拉二胡,一个学生走过来弯腰将一张十元的纸币放进老人的盒子里。旁边一位行色匆匆的成年人丢下一个莫名的眼神,好难理解。

“你说他手里拿的分明是二胡,怎么就没拉出二胡的调呢?”我扯了扯死党的衣角。“还有你说为啥他拉的这么难听,咋还有学生给他钱呢,看来高级中学的学生审美水平不怎么高素质还是蛮高的嘛。”我饶有兴趣地和死党调侃着。

“呆子,别看了,快跑吧,晚了我们就抢不到洗澡的位置了。”死党拉着我飞奔去了澡堂。

《命若琴弦》读后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17:13

《命若琴弦》,一看到这个题目,就是一种凄惨绝伦的感觉,琴弦该是多么的脆弱,命在一线间,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呢!

读完《命若琴弦》全书,知道这个命其实是一种希望。讲的是两个瞎子讨生活,老瞎子告诉小瞎子,自己只要弹断千根弦,就可以把自己师傅放在琴盒里的药方拿出来,吃了药,自己就可以看见这个世界了。凭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老瞎子认真的弹每一次琴,终于达到千根弦,老瞎子拿着琴盒里的药方去抓药,可是人们却告诉他,这是一张白纸,老瞎子顿时懵了,如果不是有个徒弟在身边,他一定没有命活了。等他找到徒弟,看到徒弟因为某个姑娘,没有生的欲望,结果老瞎子告诉他,自己记错了,其实师傅说的是1200根,我是没有希望了,可是你有,只要你弹断1200根弦,一定是认认真真弹的,就可以拿着药方去抓药,你就可以亲眼看看这个世界了。故事情节很简单,读来却很震撼。想想每个拥有明亮双眼的人,在他的内心深处,何尝没有瞎了的那只眼呢,生活很迷茫,没有方向。

读《命若琴弦》有感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6
名若琴弦: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生命的声音,在轻轻地飞扬……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他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突然间心里一阵空,空得深重。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生命如歌,悠扬美妙;生命如花,娇艳芬芳;生命如水,淡泊悠远;生命如画,浓墨重彩……可读了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才真正地感悟到生命如弦,不懈追求,才会使生命焕发出美丽的色彩。

琴弦上的累与痛_写事作文5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3:54

我再一次跟着乐团的节奏,手在琴弦上翩翩起舞,指头精确地按在位置上。虽然我几天中午未眠有些困倦,尽管我的手臂在一次次训练中的酸痛无比,哪怕我的指尖被钢丝琴弦磨破,但最终当我站在了舞台上,和着节拍演奏出华美的乐章时我觉得,前些天所有的劳累,都值了!

“杨歆玥,快去排练了!”每当中午我一头栽在凳子上准备到头昏昏欲睡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是接电话的同学发出的,不管发出声音的同学是男是女,这句话却总是唯一不变的。每当这时候,我便会立刻清醒,翻出我的谱子,第一时间赶到排练现场。因为我心里清楚,这次表演对我的重要性。尽管我心里十分清楚这一点,但每次排练时,我都会忍不住的被困意席卷。而排练的节奏又是快而紧张的,我一发晕就跟不上拍子。因此我每次都会强忍头晕,一边打着哈气一边努力排练。一开始倒也好,可一旦时间久了,这胳膊也觉得又酸又痛,每次一到高把位练习时,我的胳膊总会支撑不住。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我便每天都加强训练,渐渐地也就可以支撑住了。

寂寞的琴弦_描写外婆的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25

外婆有把小提琴。

我还记得外婆曾经拉过它,那是在很多年以前,因为记忆极其模糊,我推断也就是我四五岁时的事情。

以后便再也没见过这把琴。

前几天的一个早晨,退休在家的外婆在朝阳初照的窗前静静得远望,手指扶在细白的瓷砖上,修长而微翘。我突然发现这一瞬间的美妙,我想到那手指是一种抚琴的姿势,我联想起她曾经是有一把小提琴的。

岁月如刀,半个世纪里风刻在她脸上的所有痕迹,在若干年后我细细默读的时候,都闪烁着金质的光彩。外婆是温柔的,如水的温柔使在十年浩劫中伤痕累累的外公,依然有幸福可依。外婆是坚韧的,她用柔弱的双肩承担起岁月的苦难,以一双纤细的手臂挽起我们这个贫弱的家。外婆是正直的,虽然生活艰难,却严格约束我们走正路,不贪外财,她教我们爱劳动,从小自食其力。外婆是慈爱的,饭桌上,夹菜最少的,盛饭最少都是她。

外婆是一根寂寞的琴弦,是吗?

每当我看见微微发福但已明显憔悴的她,坐在电视机前面发愣的时候;每当逢年过节或星期天我们整治菜肴,她却默默地端上一两样农家小菜;每当她瞧着她的外孙们玩耍却顺口叫出我们的小名时,我的心就抖个不停。望着她皮肉松弛的修长手指,每每我想到那把小提琴,那该是外婆曾经的梦想啊,她能忘记吗?

琴弦上的童年-读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每当听到《童年》这首歌,我就会想起高巧林的《琴弦上的童年》。

这本书以传承锡胡技艺为主线,书写了多根爷爷、杨思远与多根三代人之间感人心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江南水乡,主人多根在偷偷学琴的过程中,遭遇了重重阻挠,但始终坚持着对锡胡的热爱。最终,多根克服了各种困难,熟练掌握了锡胡的演奏技艺,成长为锡胡团第三代主胡手。

只要你热爱某种技艺,刻苦练习,就总有出成果的那一天。正如东京奥运会铅球冠军巩立姣所说:“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为了梦想和热爱而努力,总有一天会迎来成功,致敬每一个追梦人!

作为一个地道的江苏昆山人,高巧林用充满温情而又细腻的笔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景与习俗,为读者铺开了一幅原生态的苏南水乡画卷,展现了一个诗情诗意的唯美之地。书中的江南水乡,既饱含如画般的温柔,也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徜徉其中,让人流连忘返。细细品味,可以触摸到字里行间的童真与善良,作者没有刻意渲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苦难,而是把所有的笔触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如水晶般澄澈明净。他们的善良从来不因谁做了什么事情,以及他人的态度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