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瞿秋白的作文,描写瞿秋白的作文

读《伟人瞿秋白》有感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6 04:29

瞿秋白是我在《伟人瞿秋白》这本书上认识的。

他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书香门第。1935年6月因支持共产党被蒋介石密令杀害,那一年他才年仅36岁。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少年时天资聪明,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有一次他在乡下玩,见到一个小朋友光着背在寒风里冻得发抖,他就脱下身上的一件褂子送给那个小朋友穿。读完这些不由得让我回想起以前那一次次马虎的完成作业不认真思考和同学一次次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那是多么不应该啊!他的这种爱学习,善思考,还特别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非常值得我好好学习的。他成年后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先后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编辑,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和译述。毛主席为《瞿秋白文集》的题词中说到:“在他生前,许多人不了解他,或反对他,但他为人民工作的勇气并没有挫下来。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勇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也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会死去”。

永远的丰碑_读《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有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9

瘦削的身材,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这是大多数常州人对于瞿秋白外貌的印象,可就是这样的文人肩膀承担了多少民族的大义和责任?读完《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一书,我对瞿秋白先生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他是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出生在我们常州,1919年在北京投身五四运动,随后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赴苏俄采访,他是首个以中国人自己的亲见亲闻向中国人民系统地介绍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情况的记者。1920年2月瞿秋白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6月,出席党的六大,随即参加共产国际六大,后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1年起,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战线的斗争,1934年初进入中央根据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面对敌人的各种手段威逼利诱劝降时,瞿秋白先生表现出的大义凛然、铮铮铁骨精神尤为让我动容。

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叙事作文5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07:27

天灰蒙蒙的,不知何时飘来了几朵乌云,遮住了午后的烈日,几滴小雨软弱无力的下着,阵阵的微风,携带着丝丝寒意侵入我的皮肤。

在这秋天的一个阴沉的下午,我来到了瞿秋白的故居,一进入瞿秋白故居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竹屏风,上面刻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霄”。

看到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仿佛看到了瞿秋白同志那壮志凌云的气势和为国为民的志向。

屏风前是瞿秋白的石像,栩栩如生,我又仿佛看到了他那瘦小纤长的身体,搭配着中山装和长裤,脚蹬马靴,戴着一副又圆又黑的眼镜,既文质彬彬又温文尔雅,一副学者气派,他的双眼正视前方,似乎是在担心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生活。

绕过屏风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庭院,祠堂坐落在庭院的尽头,里面摆放着祖先的牌位,同时这里也是瞿秋白招待客人的地方。

在祠堂的两边有两个厢房,门匾上写着“知规”和“折矩”,从而教育家人要遵守家规。

走进厢房,再绕过一堵石墙就来到了瞿秋白的卧室,书桌上摆着几本书和一支笔,瞿秋白就是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时光。

紧靠着书桌的是书柜,书柜里的书摆放整整齐齐,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后面就是他父母的卧室。接着是一口井,井水甘甜无比,象征着瞿秋白那纯洁的心灵。

正是无数像瞿秋白这样忧国忧民无私奉献的先辈们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