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儒林外史》有感800字
世间冷暖多舛,众生喜怒百态。——题记
所谓圣贤之道,古今文人皆表以章法,以文论记之、以躬行蹈之,其中有寻求真正道义的志士,但更多只是为了标榜“不俗”而墨守成规的腐儒。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对象王玉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其人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书中对他的介绍是“头戴方巾,身穿旧宝蓝直裰,面皮深黑,花白胡须”,乍一看只是穷酸的老童生,但当我们再往后看时,他“时常来聆老师和世叔的教训”,从其和余大先生等人的对话中不难看出,相较于书里其他人物的市侩粗鄙,王玉辉诚然可谓是言辞得体,恍惚真有几分读书人谦逊有礼的形象,连在后文中的文学考究也对答如流。
然而情节既已烘托至此,拆穿他虚伪表象的事故发生了——三女婿病重离世,女儿以死殉夫。王玉辉作为父亲,竟劝其自缢,连续三次大喊“死的好!”看得书外的我们是愤懑不公、怒其不争,同时背景中老孺人的三次恸哭更是将戏剧矛盾的高潮体现淋漓尽致,两相对比之下王玉辉的迂腐固执跃然纸上。
何其可笑!两月后小女制主入祠、门首建坊,烈女事迹广传为人知,王玉辉的内心扭曲却也直白地剖析在读者面前:他一生妄想入仕为官,却屡屡碰壁、如同深沟里挣扎的蝼蚁一般渺小,女儿的死却将他一举供上神坛,获得从未有过的功绩与赞扬,这顶高帽子可谓用鲜活的骨血生命来满足了他从卑微的等级之中得来声誉的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