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向太空的作文,描写向太空的作文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9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2:47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这是选自《吊古战场文》的一段话,这黯兮惨悴、风悲日曛的环境像极了李鸣生的第二故乡——西昌,但就在那个地方发生了一件轰动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传奇!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个天空!”该句出自李鸣生所写的《飞向太空港》,描写的是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升空的情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仍旧心潮澎湃。

这本书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真实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航天人首次与外国科学家合作,用中国“长征三号”火箭把美国“亚洲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的过程。这次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发射的国外商业卫星,也是一个光荣的里程碑。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亲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

读完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许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航天人。有思维缜密的上官世盘,有胸怀广阔的谢光选,有严谨认真的任新民……他们不求名利、不怕牺牲、抛家舍业,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

读《飞向太空》有感-记叙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4-30 21:28

读完《飞向太空》,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费俊龙和聂海胜两位叔叔驾乘“神舟六号”飞向太空,为祖国争光的壮举,中国航天人为实现飞天梦想,而显示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攻关和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难以忘怀。

《飞向太空》是一本骄傲的书。读了这本书,我知道目前世界上能够飞向太空的国家只有俄罗斯、美国和中国。而我国在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向太空。只用了十一年的时间就赶上了与俄、美两国42年的差距。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空前最大,显示了中华名族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挑战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飞向太空》是一本令人感动的书,书中告诉我们,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所有参与飞向太空的技术人员,为了实现飞天梦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铸成了“四个特别精神”。他们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将“一切为了祖国”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实现了中国人“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梦想。

飞向太空_五年级想象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04:19

五年级想象作文500字篇一_飞向太空

2028年,地球的环境极度恶化,联合国决定派出一支由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小组,寻找第二个可以供人类生活的星球,而我就是调查小组一员中。

我和其他几名科学家登上了飞船,“轰……”的一声飞船起飞了。……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飞行我们将落在一个与地球相似的有大气层的星球。

飞向太空港读书笔记-记叙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2 14:22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已经升空了第一个火箭运载通讯卫星。那时的中国,甚至还未解决温饱问题,直到20多年后,中国才有了首个火箭卫星在90年代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悄然取得一些成就,美国的亚洲一号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决定由长征三号将它送入轨道。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大家都没有在西昌发射场枪林弹雨的打仗,但这场战争仍充满了牺牲。如在一次事故中丧失性命的北京姑娘,您每天无暇照看生病女儿,顶着直肠癌工作的余福良……他们不仅要面对设备的危险,还有自然灾害。一次异常凶猛的泥石流牺牲了许多战士,基地也受到一定破坏,本人需要一年的休整时间,中国官兵们只用了一个半月。75岁的任新民总总师,衣着朴素,生活艰苦,还是投入了研究。创造的氢氧发动机一度单方面超越了苏联。美国的发射架都有陶艺装置,以免意外发生,而中国却没有中国官兵与火箭共存亡!

这是中国人的血性!

我从小就想成为警察,消防员这些在荧幕里拯救人民于水火中的英雄,那时只是觉得他们特别帅。现在看了这么多相关的影片书籍,对此,我却有些迷茫了。我曾在动画片里看到几个特种兵,通过vr技术回到南昌起义和抗日战争,他们从畏缩到突破敌人防线,失败的七八次,而那时的前辈们却只有一次机会,随着武器的发展,未来的战斗只会更惨烈。当别人遭遇危险时,等我不得不踏上战场时,我能否顶在前面为大家牺牲?

《飞向太空港》-记叙文65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01:54

当在发射场里,看到如利剑一般的火箭屹立在天地之间时,谁没有震撼和激动?当“巨龙”伴着隆隆声飞入云霄时,谁心中没有感动和欣喜?当五星红旗飘扬在浩瀚的宇宙中时,谁心中没有对祖国的骄傲和自豪?而在这些成功的背后,是无数航天工作者的日夜奋斗、鞠躬尽瘁。《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就如同一本有血有肉的笔记,详细记录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的艰苦历程,让每一位阅读者置身其中,感同身受、热血沸腾。

西昌,本是一个不起眼的偏僻的小县城。但就在这里,却发射了以“亚洲一号”为代表的不可计数的卫星。我从未踏上那片土地,但是,从书中我却能感受到无数年轻的心脏,为了用“新科技”给五星红旗增光添彩,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头顶云天,脚踏黄土,一代代航天人,呕心沥血,使这座沉寂荒芜的山沟,焕发出了别样的活力和生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就是这种必胜的信念、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让这里的航天工作者们能够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遇到泥石流,不顾生死抢修发射架;为了研制卫星,不顾身体病痛,不分昼夜工作着……发射场虽然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看不见的牺牲和死亡。书中以余福良专家为例,他忍着身体不适一心扑在卫星发射事业中,最终身体不堪重负患上了直肠癌晚期,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舍己为公的伟大精神。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9

“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个天空!”该句出自李鸣生所写的《飞向太空港》,描写的是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火箭升空的情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读来仍旧心潮澎湃。

这本书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真实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中国航天人首次与外国科学家合作,用中国“长征三号”火箭把美国“亚洲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的过程。这次发射,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发射的国外商业卫星,也是一个光荣的里程碑。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亲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

读完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许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航天人。有思维缜密的上官世盘,有胸怀广阔的谢光选,有严谨认真的任新民……他们不求名利、不怕牺牲、抛家舍业,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4-04-30 12:53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科普类的书《飞向太空港》作者是李鸣生,他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出现在书中,他亲身经历了我国航天“长征三号”火箭发射美国“亚州一号”卫星的种种有趣的故事和面临的困难。让我了解到我们中国人为促进航天事业做出的努力和经历的艰辛!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序幕,让人类看到了明天希望的太阳,开拓天疆,走向宇宙!1989年12月16日美国批准了“亚州一号”卫星的出口许可证,中国火箭成功打入国际商业市场,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现航天能力的重要机会。在整个发射准备过程中,困难数不尽,中国人有节约用电的工作习惯,下班就关掉电源,可美国人认为:第二天来工作第一件事总是开电源,很麻烦,于是要求工作地方一天24小时都要通电。这对当时各种我们中国是有困难的,最后中方人员用了个土办法解决了供电问题。通信问题,美国人远道而来有时候常常要打电话。但发射场在深山之中,因为大雨冲毁了通话线路,战士们好不容易修好了,但是信号依然达不到美国人的要求,最后我们中国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美国人理解了当时情况,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各种问题得到了化解,最后在?1990年4月7日?“亚州一号”卫星发射圆満成功。

《飞向太空》-读后感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3 15:54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叫《飞向太空》,我很喜欢这本书,它是我过生日的时候我的好朋友送的。

书中描述了太空的奇妙之处,比如,水星上是没有水的;火星上是没有火的;流星是被地球吸引过来的;宇航员在太空中是站着睡觉的,出去时是要系着绳子的……

我长大后的梦想是当一名宇航员,我看完了这本书,就更坚定了我的梦想了。我发现太空中的奥秘太多太多了,而且还有一些非常奇特、惊险的事情,比如黑洞竟然可以让人来到时光隧道,如果飞不出去,就会在黑洞中度过,几年后会飞到另一个宇宙空间,在宇宙中迷路,可能去了几光年远的地方,如果想重回地球就算是坐在光上也需要好几年时间之久!

既然太空是如此的奇妙,那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成绩优秀、体质合格的宇航员,去探索危机四伏又奥妙无比的宇宙空间,让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好,让未来的人们可以在太空中居住游玩,让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本《飞向太空》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更给我指引了一条前进的方向,我会为之奋斗!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3 15:54

我刚听到要读《飞向太空港》这本书时,心中充满了不耐,认为它只是一本科普宇宙的书,枯燥又无聊,但读着读着,书中描绘的航天梦让我动容。

在被外媒称为“航天史上的灾星年”的1990年里,我们中国终于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世界为之轰动,我跟着书中的人物,血脉偾张,激动不已。

卫星发射的过程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难”。技术攻克难、资源利用难、谈判交流难、造卫星发射场难、发射卫星也难。在紧要关头,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把刚刚建好的卫星发射场给毁了,技术人员伤亡惨重,但他们没有放弃,在废墟上,硬是又建起了一个卫星发射场。当运输“亚星”时遇到阻碍,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技术人员们用炸药炸出了一条路。

在世界瞩目的状态下,“亚洲一号”成功升空并进入计划轨道。那一瞬间,外媒震惊,世界震惊,那些准备看中国笑话的人目瞪口呆,这就是“中国实力”!经过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中国的国耻被洗刷,世界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更强大的中国。

在遇到重重难关阻拦时,我们要学习中国航天人的精神,不灰心不放弃,努力钻研,终究能得到应有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