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舆论的作文,描写舆论的作文

关于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的舆论风向的思考-议论文1300字

更新时间:2024-05-09 18:58

近日,伊丽莎白二世逝世的消息普通战中野火飞速传播,作为一件面临公众的事件,各种不同的观点从各大平台积极涌出,当然仅以中国平台为例。

从各种繁杂的信息中,我们能够理出一些主要的观点。

最主要的观点之一便是对此感到惋惜的,其主要理由便是认为从女王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看,她成就斐然,能力超群,是一个合格的政治领导人,从她作为一个老人来看,她经历过二战,冷战等重大历史事件,是出于对一个经历颇多的人的尊重,从中国古代传统来看,古人有逝者安息,死后不论的观点。

另一些则认为英国女王非中国领导人,鉴于曾经英国对中国的暴行,不应该感叹,有一些还认为可以对此欢呼和庆祝。

众说纷纭,难取其一。

自古以来,世界上女性统治者本就很少,而在历史长河中,其中一些伟大政治女性的作为自然为人所记住并且称颂,倘若客观一点来说,我们站在历史角度的一方,就其政治功绩,自其登基七十一年以来,英国政治的复苏她功不可没,对于政治事务的敬业程度也令人佩服,白金汉宫门前,鲜花无数。

从笔者的角度看伊丽莎白二世曾经对于中英和谐关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是符合建国初期打造友好外交关系的原则的,另外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伊丽莎白的死值得惋惜,但不至于悲痛欲绝。

舆论止于智者_高二议论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13:58

你可知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之时,有多少嘲笑声?

你可知诸葛武侯躬耕南阳之时,有多少埋怨声、唏嘘声吗?

你可知辛弃疾驰聘沙场之时,有多少反对声、不看好吗?

终究,舆论止于智者,在舆论的压力下,他们没有屈服,舆论也只是舆论。

舆论止于智者。

勾践做到了,当初,堂堂国君沦落到替人牵马的地步,多少的嘲笑声,多少的叽讽声,但他一直沉默着,不作任何的辩解,他忍辱负重,他卧薪尝胆,十年的韬光养晦,让他再创越国的辉煌。“卧薪尝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便是对他的高度概括了,在他复国之路,总有人对他嘲笑,讥讽我,舆论的重重压力也没压跨他的脊梁。

舆论止于智者。

诸葛亮做到了,当初,他躬耕南阳,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夫,却被刘备慧眼识珠,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多少的埋怨声、唏嘘声,但他一直沉默着,不作任何辩解,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演七星、排八阵,东结孙吴,西和羌族,北拒曹魏,南下祁连,赤壁火温暖了东吴,草船上刻满了他的智慧,翠屏山上留有他的足迹,或许这就是他对舆论最有力的回击吧!他证明了自已,以一种沉默的方式,舆论的压力之于他,轻若鸿毛。

舆论止于智者。

维权,靠舆论还是法律_优秀议论文9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4:58

奔驰女车主漏油事件已然发酵成了全民事件,未曝光前商家从换车一直拖到只换发动机的搪塞行为以及收取无厘头的贷款费,其中的猫腻人尽皆知,当我们对商家不择手段获利的行为持鄙弃的态度时,其中反应出的维权问题更应该被人所知晓:维权,到底靠舆论还是法律?

事件发酵足够长的一段时间才得到解决,显然基于“按闹分配”的原则,因为媒体曝光,然后越来越多人关注,最后有关部门介入,事情得到解决。粗看事情发生的逻辑我们便会发现,舆论竟然比法律早一步行动,如果没有舆论的推波助澜,法律还可能不会出动,于是有人戏谑地说,看来消费者维权只能靠舆论。

如此荒唐之言的产生是因为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慢作为。奔驰漏油事件中女车主自述自己维权时110,工商局均回避她,直到事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工商部门才介入调差,这摆明了不闹大不解决。与之相类似的众多侵权事件,如天价鱼事件,从事件发生到政府介入,都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而在这一段时间内,舆论早已介入产生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