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及意义
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体现出中国红军将士“大无畏”,不怕艰难困苦,永久坚持的精神。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永久奋斗”的革命乐章。
长征是充满着无私奉献精神的史诗。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红军将士都抱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团体,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无私奉献,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80年前的长征是这样,80年后的今天也是这样。
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新长征的路会更艰苦、更漫长。因此,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一代传下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胜利。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有些党员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讲艰苦奋斗了,因此贪图安逸、追求享乐,讲排扬、摆阔气,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特别是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过着纸醉金迷的奢侈腐朽生活,甚至坠入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如果这种现象任其不断扩大和蔓延,势必严重侵蚀党的肌体,破坏党群关系。所以,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艰苦奋斗作风不能丢。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崇高的追求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前辈在井冈山如果不发扬以门板当床、稻草做被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长征路上如果不发扬爬雪山过草地、嚼草根吃树皮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延安如果不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艰苦奋斗作风,就难以取得抗战胜利;当年如果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艰苦奋斗、勇于胜利的精神,就难以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理想。
同样,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靠艰苦奋斗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并不断丰富艰苦奋斗的内涵,将崇高理想与现实工作统一起来,使之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取得成功。大力推进各项创新,就要不折不扣地走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执政为民”。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实现这种结合,就要弘扬“永久奋斗”的精神,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永久奋斗”,是毛泽东同志1939年5月30日,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讲话的标题。他号召全体共产党员、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今天,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更加需要这种“永久奋斗”的精神。机遇是什么?机遇从来都是对挑战的胜利。战胜挑战,就是机遇;被挑战所压倒,就是失败。我们要有勇气战胜各种挑战,在世界范围内综合国力的激烈较量中,不掉队,并迎头赶上,需要我们“永久奋斗”,绝不可半途而废。振兴中华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永久奋斗”,就是要求共产党人成为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永长征精神久奋斗”的精神和忧患意识是相辅相成的。缺乏忧患意识,就没有远见卓识,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惊慌失措、陷入被动,甚至导致事业的失败。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忧患意识是成熟的表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长征精神,将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振兴!
精神意义
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为此,小学的语文课本中也加入了有关于长征的文章,使祖国将来的栋梁之才能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01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及意义相关内容
五月的风掺杂着阳光的轻柔,穿梭在日月星辰中。空气中弥漫着缕缕沁人心脾的花香,碧叶在风儿的挑逗下婆娑作响。伴着夏韵,于朝气蓬勃之际,我们迎来“五四”青年节。光阴荏苒,物换星移,从1919年5月4日距今一百年的时光已然逝去。在漫长岁月的洗涤之…
今天是五四运动的100周年纪念日。站在时代的浪尖上,回望百年沧桑,仿佛又回到了1919年的今天,中国青年那慷慨激昂的呐喊仍回荡在历史长廊中,历久弥新。当时北洋政府的软弱无能,屈服于强大的帝国主义的压迫而自甘堕落。但中国青年却在迂腐社会之中逆…
美丽,只是一朵孤芳自赏的花;灿烂,是一片相互依是着而怒放的锦绣。多一点美丽就是灿烂,携美丽写五四精神,迎灿烂扬时代丽歌。二者相遇,绽放一片绚丽之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人对大丈夫的要求有责任i家爱国,为国奉献,这是革人的信念,也是五四…
祖国的伟大与可爱,我们说不完,道不尽。我们热爱祖国,赞美祖国,此时因为祖国就就是我们的母亲。母亲的苦难,母亲的辛劳,母亲的幸福,多少中华儿女为之悲伤,为之慨叹,为之激动,为之抗争!五月四日,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我们的节日。一九一九年的今天,北…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因映山红而红遍中国,大多数人只知麻城风景美,即不知还有一种美,它浓缩在我们的血液里,也化为火红,那就是麻城精神——忠勇孝善,创新奋进。在麻城这片红土地上,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麻城人用行动诠释着忠勇孝善这四个字…
利用假期,乘着飞驰的高铁列车,我来到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始建于秦,别称“禾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并且文化底蕴深厚,区域优势十分明显。如梭的高铁只需二十几分钟就上能通沪、下能达杭。“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环杭州湾大湾…
78年前的今天,数千名学生掀起了爱国运动的高潮。“抗日救国”是他们最真挚和热血的盼望。78年前,“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就是这样一批年轻的学生扛起他们心中的旗帜,冲破一层层警察的军棍,刀枪的阻碍,烘托起他们坚定的希望。是,…
阿多尼斯曾说过:“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这句话似乎标榜了孤独精神的非凡。可是,漫漫人生路上,又有几人可以时时忍受黑暗的侵袭,享受寂寞的芬芳?不妨让我们为己寻找一道精神上的标杆,以之为偶像,追求其美好,并创建自身精神之花园。当今社会,“偶像”…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国家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我们的红旗是用鲜血换来的,新中国的成立也离不开我们的科学家,我们的祖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离不开我们的革命先烈和科学家们。我们的祖国现在虽然富有强大了但也有不足需要…
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人人精神抖擞,家家生活富足;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园林是它的象征,河水是它的灵魂;一个精神文明的鱼米之乡,它在不断成长,成长为现在飞速发展的苏州!一、崇文苏州是一个文化古城,已有4000多年的文化史,苏州古城建城也已有25…
火车站一名男子倒地,两名女医学生看到后立即上前抢救,尽心抢救直至救护车的到来。男子最终抢救无效离世,家属却将奋勇上前救人的女学生告上法庭,指责其没有行医资格证,实在令好人寒心。我想问,如果男子晕倒的,当时没有一个人上前,没有一个人关心。只是…
当今“乒坛女皇”邓亚萍的辉煌成就令人羡慕,一次次在乒乓桌旁拿一枚枚奖牌,一次次在领奖台上唱中国国歌。可是点滴细节却不为人知。邓亚萍从小个子很矮,但五岁半的小亚萍就已对乒乓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小亚萍家住简易的平房,家与学校有三千多米,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