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7的作文,描写2017的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高铁时代的来临

更新时间:2023-02-07 10:31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翻开中国高铁发展的历史,中国高铁技术还要从说起,那时还在跟随世界发达国家高铁建设脚步的中国以比较低的价格引进高铁技术,对高铁可谓是陌生而又期待,时间在推移,社会在发展,在数十年的岁月长河中,中国已经掌握了高铁建设的两个极重要技术:机车技术和轨道技术,从最初的跟随者逾越到世界的领跑者。

6月24日,中国南车与马其顿签署了出售6列高速列车组的协议,中国高速列车首次出口到欧洲,7月25日,土耳其伊安高铁二期工程的通车,标志着用中国高铁技术在海外建成的第一条高铁。很多人不免疑问,为什么那些高铁发展早、技术更成熟的国家没能像中国高铁一样“走出去?笔者以为,较高的性价比是推动中国高铁走向国际市场的巨大竞争优势,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的报告指出,中国高铁的建设费用每公里仅为国际价格的一半,每公里高铁隧道施工成本世界最低。

人生也有节气_高考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3-03-20 15:43

五千年沙海清涛,五千年钟鼓绝唱,五千年风云聚散,五千年雾笼云霄。历史的*随时间的消逝而转动,几千年凝重的泪滴从天空滑过,伴随古人的,永远是那人生的节气。人生也有节气,也有矢志不移。

屈原面对世人的不解,抱定“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信念,追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毅然投江汨罗,保留了人生的节气,因此流芳百世。林逋心性高洁,不留恋功名利禄,隐居山林,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欣赏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美景,追求着净化心灵,独留人生的节气。追求超凡脱俗,追求着人生的节气,无论是笃信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还是坚定“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们都矢志不移,拥有人生的节气。人生有了节气,也就超越了熙熙攘攘中浅薄的卖弄与张扬,迥异于红尘世俗中的尔虞我诈的阴谋与锱铢必较的算计。面对世俗中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陋,只有追求自己的理想,心怀抱负,心怀人生的节气,方可净化心灵,提升人生的价值。人生也有节气,也有矢志不移。

人生也有节气,也有坚强不屈。

高考浙江满分作文:何以成“人”

更新时间:2023-02-07 10:31

李贽曾说:人人皆可以为圣。而彼特拉克则说: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树我就够了。

成圣,成人,都可选择。在笔者看来,首先要成“人”。

何以成“人”?还是作家说得好,读好三本大书,一是“有字之书”,二是“无字之书”,三是“心灵之书”。

“有字之书”,指万卷文化之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前人留下的灿烂的文明成果,它让人明智、聪慧、深刻、庄重,自然要读。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仅可能地多读,选那些经典的有益地来读,以壮大我们的书本知识。

但只满足于“有字之书”,无疑是愚蠢的,正如唐僧师徒,竟认为迦叶、阿难给“无字之经”是戏弄他们,却不知“无字之经”是禅宗的精髓所在,比“有字之经”高级。

读“有字之书”固然重要,然而读“无字之书”更是非同小可。“无字之书”指自然之书、社会之书,人生之书、生活之书,它使人宽容、警醒、执着、友善。“无字之书”要求我们不仅要“眼观”,更要“脚行”。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在行万里路中,深思细悟,才能积攒人生的经验、灵感、勇气与力量。

读“有字之书”主要是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与修养,读“无字”之书,则是让我们读懂自然与社会,读懂生活与人生。

我们不仅要“为学日益”,而且还要“为道日损”,从而达到自然而然的“无为”至境。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洗礼_2017全国卷3作文范文

更新时间:2023-02-07 10:31

又到六月考试季。考试又成了很多学生的噩梦。分数让我们或喜或怒,时哀时乐。可是喜和乐能被多少学生拥有呢?拥有的时间又能有多长呢?即使了,一时快乐,但是也抵不了长时间的担忧。因此我最讨厌分数,畏惧考试。

每到考试时我就手忙脚乱。考试前一天,心里下着小雨,忧虑像一张网,牢牢地束缚着我;考试时,或风平浪静,或笑逐颜开,或一筹莫展;一旦考砸了,心中宛如暴雨即将来临,阴沉得怕人。考试卷上一个个鲜红的大叉,就像一把把沾着殷红鲜血的小刀,让我痛苦不堪。我不明白:老师曾无数次告诉我们考试只是为了检验我们学习的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可是为什么分数却成了我们最大的负担?

分数到底是什么?在家长的眼里,它代表了荣誉、面子。每次坐在一起谈论孩子的成绩,家长可以骄傲地向周围人炫耀“我的孩子得了第一名”“我的孩子又考了一百分”。可是你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你们的孩子为此付出了多少?每次回家,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看你们买来的课外书、复习资料,每天都苦读到深夜。时间长了,很多人都戴上了眼镜。即使这样刻苦地学习,分数还是压得他们喘不过气。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忧心忡忡,生怕考得不好;了,又担心下一次被别人超越;考差了,自己羞愧万分,深感无颜见江东父老。

2017全国卷3高考满分作文:高考永不言败不为艰难

更新时间:2023-10-07 15:25

学习就像一个无望无际的海洋,那样宽广,那样伟大,我们就像一艘小船,在这迷茫的大海中,寻找着彼岸,而上天对它的考验将是无数次可怕的暴风雨,小船只有两种选择一:在困难面前退缩,在浩瀚的大海中挣扎,最后只有沉下海去,永远永远找不到彼岸!二:永不言败,不为艰难,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最后到达成功的彼岸,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们跟小船一样,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结果是如何只有靠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学习中虽然苦,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困难,等待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勇敢的面对困难,挑战困难,永不言败,那么成功离我们就不愿了,成功是要付出努力的,付出汗水,没有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所以我们应该付出不懈努力去学习。

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笨鸟先飞,所谓"勤能补拙“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们都是经过秦风的努力,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变成天才,而是要点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寻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奋斗。

2017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在书本与大地中浇灌心灵

更新时间:2023-02-07 10:31

曾有作家言人生不可或缺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窃以为他所言极是。人唯有在书页蹁跹于指尖,双足扎根于生活,同时不断翻阅,省察,增删,直面截然不同于外界的内心,方能成器。

杨绛曾说"现在的年轻人,读得愈少,想得愈多,造成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可见"有字之书"是奠定个人思想的基础。古人精挑细选出《古文观止》为蒙学教材,正是因为白纸黑字间的前人经验,智慧能为阅历尚浅的少年素绢般人生底色上绘上万紫千红。"有字之书"贯通了个体与群体,当代与未来,让人的双脚还不够坚实时,眼光便能深邃至整个世界。这些字中所传达的思想,描绘的历史,奔涌的情愫为我们在信息化洪流裹挟下的灵魂提供了一丝以文学对抗"存在的荒芜"的可能。

2017广东卷满分作文:驼铃深处是清光

更新时间:2023-02-07 10:31

牧野飘飞的秋季,竹马铜铃从幽谷深处泠泠而来。马策云奔,暮日金空,十里银波,苇絮踏风散落。

李家大院坐落在山原旷野中,别家小屋都依山而建,独此一家大户,横立沃土中央,众星斗拱,晚风一来,周围稻浪飘香,宁静中平添几分肃穆。 历史上徽商名满天下。李家世代经商,更是徽商中的佼佼者。这样的大户人家并不盛行贴金熨银的庸俗风气,倒是节俭得很。宅院石墙青瓦,院内素竹幽兰,菊香满堂,柜盏上翠蓝的冰裂青瓷盈盈泛着淡光,木雕镂空的檀木牌匾上,赫然刻着祖训,女当勤务耕织,相夫教子;男当习文识书,敏讷忠信。书香满庭,恪守规矩的家风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李恪祖和李恪新是李家的两个宝贝孙子。李家老爷费尽心力请来当地最有名气的吴秀才,教授兄弟俩知书达理。李恪祖很有兄长样,老实忠厚,寡语少言,尊重祖训师道,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李恪新则似天生长有反骨:经书倒是也能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只是凡事非要问个“子丑寅卯”,对待老先生也不像兄长毕恭毕敬,对待四书五经的翻译喜欢和老先生探究探究,有时干脆自己修改某些语句,加些脚注,亦或是另起炉灶,自己创作“新篇”。吴先生常常恼怒李家二公子,也懒得和一个毛孩子一般见识,只随时拿起李家老爷赐予的“尚方宝剑”——一把特别结实的戒尺“伺候”他,可笑那李恪新任凭戒尺过处道道血痕,还若无其事地口中喃喃: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读心为魂

更新时间:2023-02-07 10:31

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话说得确实精僻(辟),当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

"有字之书"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字内容,也是人们狭义上阅读之物。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夜晚用一本书来填满闲暇的时光,一方面夯实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开拓了人的视野。培根也常强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但若仅仅停留在阅读"有字之书",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

"专读书也是有弊病的",鲁迅鼓励人们使所学的知识活起来,这便是所谓的"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深深根植于生活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经历百态人生也是另一种阅读。向生活寻求知识,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搭好身骨。这本大书中没有直接易得的文字总结,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待,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做到经世致用。

读着这两本书,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展望,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

全国卷3高考满分作文800字:从独木桥到阳光道——我看高考

更新时间:2023-02-07 10:31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是农民,却也饱受高考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却也是高贵与财富的象征。那时的教育远未有如今这样普及与发达,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勤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是最贴切的形容,反映了当时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增,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并非难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高水平知识的权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成为了无数人的梦想腾飞之地。

从独木桥到高考如今的阳光大道,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崛起。"少年强则国强",高考转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当越来越多人不再恐惧于高考的淘汰率而转向期待高考所会带来的人生改变时,高考就真正达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选人才的真实目的。

全国卷2高考满分作文:眼界无穷世界宽

更新时间:2023-02-07 10:31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