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事变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7:57

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以上就是几十年前那场事变的经过。30万东北军不放一枪一炮,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白山黑水上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战火很快了烧遍了整个华夏神州。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中华儿女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经过八年浴血奋战,付出极大的代价把东洋鬼子赶出了家门。流年流水,如今又是太平盛世。王谢堂前的燕子在寻常陌巷飞舞,河沙里的断戟还在低声呜咽,可人们已经忘记了许多。我们不能忘记岳元帅背上刺的那四个字。我们不能忘记大刀队,不能忘记台儿庄,不能忘记凇沪血战,不能忘记南京城墙上的斑斑血泪。有太多的东西我们不能忘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亡。“

又一个918快到了,秋雁南回历史版决定举行纪念征文活动。文章内容为讲叙抗战中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迹,文章前请表明征文字样。正是:铁马金戈沙场死,虎贲奋扫胡尘。丹心碧血青史传,龙吟誓报汉家。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这就是”柳条湖事件“。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

9月19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

事变发生后,******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

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

今天是2009年9月18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可,我们今天却无心享受这美丽的风景。因为在78年的今天,东北就此沦陷,人民就此沦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它”那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时件。那时中国国民党有二十九万余人,而日本人只有一万余人,理应一击即退。但蒋介石却按兵不动,不许反抗!使得日本人逍遥法外,不费一枪一弹就把东北三省占为己有。多么可气,多么可悲,多么可恨呀!苍天啊大地,你告诉我们,这血海深仇谁来偿还?

当年,我们国贫人穷,处处挨打;如今,我们国富民强了,终于抬起头,挺起胸,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了。我骄傲!

第二节课下了以后,我校就鸣起了防空警报。这十几分钟的防空警报不仅是对“九一八”事件的哀悼,更是警告我们——勿忘历史,勿忘国耻。

九一八,又是一个九一八呀!让我们含泪记住这一段历史,永生不忘……

就在我们第二节课开始,也就是10点整,我们全市将再次拉响当年的警笛,这警笛声将长达15分钟,它不仅是让我们对在77年前遭受蹂躏的中国同胞进行哀悼,也是警示我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它同时还是告戒我们有空中袭击,请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虽然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已经很少或者几乎听不到这种防空警笛,但做为龙的传人,我们要记住这警笛,要知道它的深刻含义和生活意义。

同学们,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将化作为今天的静默无言,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飞驶的火车,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

又到“九一八”,再谈血泪史。我们今天纪念“九一八”不仅仅是为了让每个龙的传人不忘国耻,也不仅仅是为了每个龙的传人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纪念918事件更是为了坚定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同学们,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奋进。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因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1931年9月18日,我们将牢记这一天,让我们在警笛拉响前再次振臂高呼: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振我中华!

今天是2007年9月18日,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在今天却无法轻松的享受这样的美景,感受大自然这优美的风光。那是因为77年前的那一个晚上在沈阳发生了“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猖狂的梦想,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出兵攻占我国的东三省,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许抵抗”,致使东三省这个有着丰富矿产资源、物产资源,面积有日本三个那么大的美丽而富饶地方沦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

翻开历史的这一页,当年蒋介石的那句“绝对不许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营房则听其侵入”的话重重的击打着我们中华儿女的心,这是怎样的民族耻辱啊!29万中国军队,1万日本军队,本应该是取得绝对的胜利,可是只有三天,三天哪,日军竟不费一枪一弹便一举占领了东三省,3000万同胞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为了亡国奴。这是怎样的悲哀、怎样的耻辱啊!

77年后的今天,阳光依然灿烂,微风依旧轻拂着我们的脸庞,可是这莫大的民族耻辱,莫大的冤屈如何去平复,这血海深仇如何去偿还?古人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导致未来新的灾难,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918事变作文600字相关内容

神秘岛-观后感作文600字

这日,我翻开了儒勒·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三——《神秘岛》,不禁沉迷在他那绝妙超凡的想像之中,精彩的内容令我拍案叫绝……这本书描写的是在十九世纪,五名身份不同,但都各有能力的人聚集在了一起,以战俘的身份与一只狗一同遭遇了海难,漂流到了一座孤岛上。…

《雪域豹影》读后感_沈石溪作品读后感600字

我读了一本很感人的书,叫《雪域豹影》。我懂得里什么叫做父爱。本书讲述了:一只名叫阿灿霞的雌雪豹有四只豹崽,它想找一只雄雪豹来当小雪豹的继父,可是没有那只雪豹愿意,为此它还丧失了一只小雪豹,可是,阿灿霞遇到了泥雪滚,泥雪滚是一只公雪豹,在阿灿…

读《女孩与珍珠》有感-观后感作文600字

今天,我无意中看了一个名叫《女孩与珍珠》的故事。读完这篇故事,我不禁掩卷沉思,其内容让我深有感触,思绪飞扬。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女孩住在海边,家境不富也不算穷,父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她的身上。可是,当女孩没有考上大学时,父母宁愿出钱给她到城…

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记叙作文600字

四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本《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上周末我在家里读了《西游记·真假悟空》这一章节。这章故事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遭遇强盗,孙悟空巧施妙计,夺回唐僧被强盗窃取的通关文牒。可唐僧误以为是孙悟空又大开…

《匆匆》读后感600字

溪水东流,斗转星移,日月梭,时光是那么匆匆。人类何等的伟大,却终是敌不过大自然的规律,打不败匆匆的时光,逃不掉最终的一个“死”字。我始终相信,时间是上帝的恩赐,它赚不来买不来,而且用完了就不再拥有。时间不会让你紧攥着的,无论你在做什么,它总…

《昆虫记》读后感600字

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昆虫记》。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家法布尔,他这个花费了将近20年时间写成的一本书。在我没读《昆虫记》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被管虫会用及微小的圆球为宝宝制作美丽的衣服,是昆虫世界最聪明的裁缝。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

观圆明园国宝有感600字

观圆明园国宝有感600字暑假前老师给了我两张圆明园国宝参观门票,我可兴奋了。焦急的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这一天终于来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随妈妈一起来到了文化中心——圆明园暨南北朝石刻佛像展示馆。首先,我看到的是牛首铜像,它的两只牛角高高举起…

保尔·柯察金的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以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崇高的道德风貌、高昂的斗革命激情奇迹般的生命活力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谱写着把一切都献给党和人民的壮丽诗篇。对待亲,他关怀体贴,细致入微,他的母亲在别人家里做工,哥哥…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600字

保尔柯察金生活在一个平凡的,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为了维持生计,到处打工做活,保尔柯察金每天都被神父欺压,内心十分憎恨神父在复活节当天,他往神父的蛋糕上撒上了烟灰,之后被学校开除,12岁时,母亲将他送到了车站打工,这里的人总是凌辱她…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史-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600字

他出生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彼时,他的家乡正笼罩在乌云之下。但是,他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一缕微芒乍破天光之时,以英雄的姿态,迅速成长起来。英雄有他的名字--保尔·柯察金。保尔出生在谢佩托夫卡。他家境贫穷,只有母亲与哥哥阿尔焦姆挣点工资,靠…

百炼钢与绕指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字

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高大光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那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不为命运屈服的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令人肃然起敬,而他对亲人、祖国与人民的爱和温柔也同样令人动容。对亲人,保尔怀有深厚的爱。他自幼丧…

我与丛书的故事_《语文主题丛书》读后感600字

寒假里,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没有人陪我,就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家里。闲来无事,我只好钻进书的世界,就这样我和《主题丛书》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寒假。这本书中有许多趣味故事,我十分喜欢。你们想知道书中故事都讲了什么吗?快和我一起来读一读《语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