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运用对京城中裕泰大茶馆里人们的谈话,体现了国家的兴盛衰败。从戊戌变法的失败到解放战争的前夕,时代的变迁让茶馆里发生的一件件小事变成了一部历史剧,而这部历史剧的主角当然就是茶馆掌柜王利发了。
王利发是个精明而正直的人,年仅二十岁就出来替早逝的父亲打理生意,他生在一个混乱的、战火连绵的年代,最后因为不能忍受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茶馆被人强行霸占而上吊自杀。是啊,用戏中的话说,那是一个人们“一堆一堆给洋人送钞票”的日子,不少的人都当起了汉奸,特别是戏中的两代小人——刘麻子和小刘麻子。
先说刘麻子吧,他见利忘义,干着给人说媒拉线这种不正当的生意,不论双方愿意与否,只要有钱赚他就干,有时甚至还卖人儿女。在第一幕中,他竟然把一位生活贫苦的农民——康六的女儿康顺子以十两银子的价钱卖给了给了一个太监。
而刘麻子的儿子小刘麻子呢?他非但没有“改邪归正”,反而还“发扬光大”,要创办一个专给美国人提供女招待的“花花联合公司”,甚至想方设法霸占了王掌柜的裕泰茶馆,把它改成了一个“取得大量情报,捉拿共产党”的地方。
现如今,像这样见利忘义的人还在少数吗?有些奸商,为了谋求暴利,用偷工减料制成的东西来蒙骗消费者,甚至不惜搭上消费者的性命!
不过现在,随着人们的意识不断增强,理解那些为祖国作贡献的好心人越来越多,这是让人们欣慰的一点。不管怎样,茶馆这篇局本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读出了一位语言大师的爱国爱民,善解人意。
茶馆读后感_经典小说600字相关内容
茶叶在开水中翻涌成浪,滚滚茶香扑鼻而来。我为自己倒了碗茶,坐在板凳上,再次翻开《茶馆》一书。抬眸时眼帘一拉,也将我拉进了书中的裕泰茶馆。茶馆坐落在北京城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更是当时社会的一个投影。“语言艺术家”老舍抓住了…
《茶馆》是老舍先生最优秀的一部话剧《茶馆》中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叫裕泰茶馆的地方,演绎着老舍先生蘸着沧桑写出的旧时代里黑暗的卷面,把一幅沾满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历史民俗画卷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1912年2月随着袁世凯迫使宣统帝薄仪退位,…
戏剧乃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是以唱词的形式来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听戏,是不少老年人喜欢的休闲娱乐方式,坐在小剧院,品着茶,吃着点心,听着戏,别提多舒坦。那天下午,天气炎热。长时间待在家里着实让人烦闷,于是,爷爷提议带我出去走走,去古城茶馆听戏…
取一撮茶叶,泡一壶热茶,怡人的清香徐徐升起,充满整个鼻腔。小小的一杯茶,不仅是一种精神文化,还承载着品茶人的情怀和思想;而一个大茶馆,不仅是一个小社会,还见证了时代的辉煌与沧桑。《茶馆》是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
《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它只有三幕,却分别写了三个时段,从戊戌变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旧社会变迁史,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与腐败,由一座大茶馆为舞台,有各个阶层的人物,人物生动鲜明。同时也从中看出,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会的黑暗,官员的糜烂。老舍…
老舍的书是语言幽默,京味十足,他的书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他写的骆驼祥子和茶馆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体旨鲜明,语言通俗是他的强项。茶馆是以王掌柜、常四爷、秦忠义三个人贯穿全剧,以一个大家族茶馆开始的情节,本故事有三个章节,第一章章节讲的就是茶馆生意…
茶馆,自古以来都是人们休息、社交、娱乐的场所。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裕泰大茶馆却变成了一个社会。反映了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百姓的生活,它描写了中国社会五十年间的变化。《茶馆》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