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舍,这是一个奇妙的地方,它汇集中华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宝物,它们是那么神秘又是那么奇怪,它们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残缺。虽然它们都不会说话,但是他们身上都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
初读《哑舍叁》这本书时,凭第一感觉我认为它与大部分小说没有多大差别,它一定又是那种被词藻漫无目的堆砌,用模糊感情埋没的陈词滥调。殊不知,当我被其中那些熟悉而陌生的人物,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点点吸引着读完第一章内容的时候,心中泛起了层层波澜,意犹未尽之感充斥全身。我难以置信它竟然是一本小说!为什么说那些人物熟悉?因为他们都是我们历史课上百听不厌的姓名。可又为什么说他们陌生?是因为那些权倾朝野的王侯将相在我们的课本中只有一星半点的影子,描述也皆都避重就轻,所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哑舍叁》这是一本描述古代帝王与古董的小说,它是一本小说,但却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十二件古董,十二段曲折故事。我痴迷它,不是因为其清幽淡雅的笔墨,也不是因为其中那不知虚实的帝王古董,更不是因为它里面的历史描述得有多真实,真正打动我的,是那份对历史的独到见解,那种对内在潜质的挖掘,以及那种世人感悟不透的心如止水。
“每一部作品中都有一个作者内心的缩影”,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那个哑舍店的老板。那日他在赵光义用天钺斧弑兄赵匡胤后作出的那番评论,当真是发自肺腑,入骨三分。“他被猜疑之心迷惑,在烛影斧声中杀死自己大哥,却不知赵匡胤早留有金匮之盟,遗诏中指明了由赵光义接任帝位。不仅如此,随后他又杀死了自己的亲弟弟赵光美,受牵连的还有更多的人。真正猜疑之心大起的不是别人,是他自己。”引起兄弟阋墙的天钺斧被永远埋没在散落的白雪中,被一起埋没的,还有帝王那无止境的猜疑。一对从小情同手足的兄弟到如今的反目成仇,这样的悲剧早已屡见不鲜。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名利、金钱和贪念。究竟要错多少回,人们才会从贪欲中觉醒,究竟要后悔多少次,人们才会将这些恶念同天钺斧一起埋入白雪皑皑中呢?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天钺斧,是对是错,就要看你如何把持了。
在这本书中还有更多的帝王古董值得探索,他们分别代表着帝王的猜忌,帝王的苦痛,帝王的贪念,帝王的野心······人世间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帝王也是凡尘中人,又岂能摆脱这人间七苦。历史是尘封已久的古物,他们不会言语,只能靠文字来演绎。我们探寻的是历史的真相,但是更需要我们挖掘的是潜藏在哪壁画像里人物的真情实感。在哑舍中穿行的这几天,我看到了人性的泯灭,“所有在表面粉饰太平的仁慈,全部都掩饰不住内心的黑暗”。同样,我也在这儿看到了人心的清澈,“既然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后悔,还纠结什么?无愧于本心即可”。人生可贵,莫执迷不悟,莫贪财忘义,追寻生存之道,必先寻定目标,一鼓作气,排除万难,坚守信仰,执着梦想,人生没有尽头,胜利就在前方。
哑舍里的古物,每一件都承载千年,无人问津,无人倾听。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又何须滔滔不绝耶?欢迎走进哑舍,嘘——莫言。
尘封-八年级记叙文1000字相关内容
摘要:从十几年前渤海2号事件的某些领导,一句话就可逃脱责任,轻轻松松地交学费,到如今对违法犯纪者依法惩处,当杀则杀,该关就关--无论你职位多高、资格多老,可以看出,我国法制已日益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也日趋完善。渤海2号翻沉了,它的沉没给世人敲…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
热闹欢腾运动会,三九学子显雄威。在这夏末秋初的九月里,我们迎着夏日的阳光,伴随着秋季的气氛,迎来了欢快精彩的校运动会。随着宣布运动会正式开始,各班队伍依次入场进行行进操的表演。此时进行曲骤然响起,一个又一个班级排着整齐的队形,舞动着手中的道…
黑色的建筑,地上布满了碎石子,这里已经看不到当年的血流成河,横尸遍野。但是,你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些亡灵依在。他们不带有仇恨,就这样默默的安静的躺在地下。参观者一同进入建筑内部,黑暗包围了我们,还有浓浓的祭奠,追忆。此刻,时间似乎回流,那些惊…
全部同学的目光一下子朝着教室门口看了过去。只见班主任杨老师推开门,笑眯眯地走了进来,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皮肤白净的男生。站在讲台上的自然老师朝着班主任杨老师点了点头,然后很自觉地从讲台上走了下来,站在旁边看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占用你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