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了好久,终于下定决心早起晨练了。
可以说,早晨起来的那一瞬间,如果是自然醒的话那感觉还是挺好的,不会觉得疲惫,困意也消除了大半;但若是闹钟吵醒的话,那种感觉,一种烦躁就那样未经许可地跑上心头,按掉闹铃,翻上再眯上个五分钟,却有种仿佛又多睡了一个世纪般似的。
好在,因为决定要晨练,所以昨晚的休息时间也提早了,很幸运的,成了自然醒的宠儿。
我在衣柜里挑了一套宽松的衣服,穿上了新买的紫红色跑步鞋,喝了一杯温开水之后,去附近的小公园,出发了。
很久没有这样早起了,清晨的空气果然还是最吸引人的。
清新,冰凉,在太阳公公起床之前,给了劳动人民一个抓紧干体力活的机会。
因为在农村,这个时间点,农民伯伯,婶婶,早已在田间除好草,或割水稻,或拔花生,在这清凉的早晨,做农活也变得惬意了些。
太久没有晨练,我只是一路快走,顺便欣赏着沿途的花草,天天看书,看电脑,我有多久没有这般认真地看这些绿色的护眼植物了呢?
河边的龙眼树已经结籽了,一窜窜小小颗的龙眼,煞是可爱;在一簇绿油油的树丛中,我还发现了一颗大香蕉树,一排排绿油油的香蕉真的是精巧的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一路上,我碰到了不少的晨练人,男女老少,有带一双女儿出来踏青的,也有带小狗出来玩的。
在一拐角处,我看那到了一些小摊贩在卖菜。
有一个阿姨蹲在一摊贩前认真地挑选着什么。
我走进一看,发现是新出土地的花生,一颗颗很是小巧,还包裹着微湿的泥土,估计是早上刚去拔来的。
我本想着也买一些尝鲜,可晨练不方便,就没有下手。
等我快步走了一圈回来,发现那个阿姨还在挑花生,而此时有一位老阿姨也凑近看,“咦,花生呀,花生出来了!”
“是呀,要的话快来买!”小摊贩吆喝道。
“不要,还裹土呢,黑不溜秋的,还不知道有没有熟透,有没有籽里面呢?”那位老阿姨一边说一边头也不回地走了。
“哪里没有熟透,你傻呀,按按就知道呀!”小摊贩反嘴道,似乎是被老阿姨的话刺激道,又嘟囔了几句老阿姨“傻“之类的话。
看到这,我原本也想凑近买花生的欲望一下就被浇灭了。
我想那位老阿姨嫌东西固然也是有点片面,可是小摊贩随口就骂人傻的行为,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虽说,看她的样子应该也是识字不多的人,可有时候一个人的素养跟读多少书也不一样是正比关系呀!
见那个阿姨走远,小摊贩仍在絮叨着什么,我绕开了那个小摊贩,快步走开,不想让她的语言污染道我的耳朵。
晨练见闻_记叙文900字相关内容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穷且益坚,老当益壮。”每一个生命都有尽头,每一个人都会亲自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而每一个人都将有不一样的结局。人生中注定了有艰难坎坷,也注定了有成功与失败。倘若没有了成功背后的心酸,那么成功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如…
儿时所徜徉的街头巷尾,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衣衫单薄,在北风呼啸中守在一个冒着热气的锅炉旁,向过往的行人喊道:卖茶叶蛋喽,香喷喷热腾腾的茶叶蛋喽!他们的声音正如同他们的手一样在不停颤抖,冻僵的脸因为北风的猛烈渐显皲裂,即使饥肠辘辘也决舍不得吃…
我渴望获得称赞,在每一次取得奖状的情况下,此刻的心情并不是很多好,由于我明白没人会在乎。一个常常顽皮的小孩忽然有奖状,会造成他人的留意,一个常常拿奖状的人,忽然沒有获得也会获得提名。可一个常常取得关键的奖,常常又拿不上,或是是取得并不重要的…
人来车往的大街,母亲习惯性地拉起我的手,我却无意识地抽开了。或许是母亲手心潮湿的冷汗,或许是纹路分明得有些硌人的手纹,总之,就觉得不舒服。是从什么时候起呢?习惯了一个人上街,习惯了即使与母亲一起出去也执意只提自己的东西,连母亲帮我整衣领的时…
出门时的日子,母亲早就沒有种过地了。听母亲说,她儿时就逐渐帮着家中做农事了。而这句话,我也是自小听见大。也没有种过地,终于明白母亲常说的栽秧背柴点黄豆是多艰辛,我也不明白那类烈日犁地汗液直流电的酸心,也不知道下到地里小虫子咬腿起大红包的痛。…
闪闪的红星放光彩,一腔的热血反暴政,漫山杜鹃映山红。作为黄麻起义的发源地和红色革命老区之一的麻城,在经历泪水与辛酸,战争与压迫后仍放出耀眼的光芒,它的辉煌源于富有特色的麻城精神。麻城精神是勇敢,敢于反抗和不屈。作为革命老区的麻城在抗日战争中…
岁岁的风铃丁丁东东地伴着我们稚嫩的脚步,欢快地跳过了天真的童年。时钟的吵闹滴滴答答地送走了欢天喜地的少年。不知不觉我们已走进忙碌的中学时代,转眼已步入高三,不久将走进无情的考场。高三是忙碌的,但忙碌中别忘了给心灵一点空间和营养,让喜悦与平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莫名地,耳畔就突然飘过歌曲《送别》的旋律。是害怕么?是不舍么?害怕即将和同窗三年的好友分开,不舍与曾经患难与共的战友离别。黑板上的倒计时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双眼,我想我们很快就要各自奔天…
号称“诗坛剪子手”的刘禹锡,窝在一个小的可怜的斗室里作出了《陋室铭》一文,刻在石碑上竖在室门前。照葫芦画瓢,只因一间同样拥挤不堪的地下室,正中悬挂着一幅“知行合一”的狂草,就被我们戏称为“天下第二斗室”,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能”老师在上…
他只是一座雕像,神圣,威严,屹立在广场之上;他是宋教仁先生,庄重,沉稳,目光投向无垠的远方。他就站在那,寸步不移,也许,是在默默关注着广场上的点点滴滴。晨鸡尚未报晓,而宿舍中已开始吵闹。学生们要赶快洗漱,赶往广场参加升旗仪式。原本宁静的广场…
似乎每周六从三楼办公室飘出面香已成了一种常态,似乎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就是一整周匆忙与疲惫后的犒劳,似乎当学生们与老师同聚下面与吃面时,他们不再存在任何形式的师生关系,而只是一种更似于亲情的长幼关系,——那是一碗由王老师奖励给学生们的面,更是…
在这个本该落满灰尘的一角,斑驳的阳光固执地守护着它的蔷薇,它只顾将芳香私藏,忘了这岁月流逝,忘了这早已物是人非。它又知道什么呢?不过是新酒话旧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只记得那四四方方的天地承载了太多岁月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