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随着肉体的消失而宣告终结,于是思念成了追悼的方式。在无数的碎片中,我拾起一些片断,将它拼凑成一个人。
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从小我便住在外婆家。7岁那年,因为妈妈工作的关系,我回到了家——一个全然陌生的家。父亲的脾气不好,妈妈处处忍让,但也没见他脸上露出过笑意,仿佛自己成为家中的元老是名副其实的。
他规定每晚六点以前必须开饭。有一次,母亲因烧鱼而晚开饭,父亲便一言不发,坐在那太师椅上。微胖的身驱,仿佛一个生锈的大水壶,只要一经加热,便可以沸腾。我不敢靠近,害怕会一触即发。那闸门式的嘴,好像只要一经打开,愤怒之词便会如潮水般涌来。
于是,每天我都循规蹈矩,不敢有丝毫犯规。一日,因汽车误班,我回到家时已六点半,我犹豫着,始终不敢进门,徘徊在家门口。父亲拖着生病的身子开门张望,发现我在门口。我转身想逃,还没来得及,就觉得肩头一松,书包已被拿下,莫非他要打我?我不敢往下想,但父亲只是拍拍我的头,带我进门。“饿了吗?”见我点头,便不住往我碗里夹菜。
随着学业的加重,我回家的时间孔越来越晚,那条规矩也渐渐地变得名存实亡,只是父亲仍会坐在太师椅上,前后摇动着他那水壶般的身躯,等持着我和母亲回来吃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有一天太师椅上的身影消失了……只是母亲仍会在六点前开饭,然后等我回家。
每当夜幕降临,我仿佛又在耳边听到他的咆哮声,扑克到一个臭脾气、固执的父亲在微笑。我知道,有一句话他深深埋在心底,始终没能从他闸门式的嘴中说出来:“孩子,我爱你!”
沉默的爱_中考语文满分作文600字相关内容
告别了初中,我们悄无声息的翻开了人生中崭新的一页。过去的日子早已成为记忆森林的一片黄叶,我们新的任务就是开始新的高中生活,迎接新的挑战,认识新的老师、同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们步入高中生活必修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军训是对我们素质培养形成习惯…
我在思考成长的定义了。不是年龄的正比例增长,不是的。时间可真是个好东西。如果你叙事不知道用什么顺序的话。三岁以前没有记忆,对,没有记忆,故事只存在于照片之中,任大人们去讲。开心与不开心,对错是否,就像在听别人的故事,开无关痛痒的玩笑。我不在…
我和妈妈参加了牡丹晚报小记者中心举办的“感恩母亲节、亲子拓展游”活动,感触颇深!一大早,兴奋不已的小记者与年轻热情的妈妈们齐聚菏泽日报社门口,乘坐大巴有说有笑,很快到达东明黄河森林公园。走进“君博园”,一位身穿迷彩服、青春四溢的帅哥面带笑容…
其实,每个人对人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是追求,是执着……但有一点永远不会变:人生是成败交替的合体,是得失兼容的五味瓶,想要真正读懂人生的人,必须先读懂失败,不幸,挫折和痛苦。独步人生,我们会遇到种种困难,甚至于举步维艰,甚至于悲观失望。征途…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这天我讲话的资料是:让我们共建礼貌校园。礼貌无处不在,它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的礼貌洋溢在美丽的校园呢?我们小学生要衣着装整洁,贴合学生身份,体现…
我演讲的题目是通过读书激发自己潜能,做一个品行端正的真少年。我爱读书,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片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书是一抹烟花,点缀了生活的星空;书是一艘小船,带我遨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一座灯塔,指引我…
在上个月底举行的校运动会上,运动员们都充分地发挥了他们敢于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虽然结果有胜有负,但每一个运动员都是出色的。然而,运动并不只是这些运动员的事。运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的。适度的运动对我们益处多多,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可…
小时候,每当你因为我没有完成作业而发怒,因为我把堂妹惹哭而惩罚我的时候,我总会幻想你是我姑姑、是我小姨、是我老师……你总有你的理由——开阔眼界。我也知道,那里的确有金色的胡杨林,红色的雅丹地貌,绿色的天池和五彩的壁画。但那时也有我不习惯的食…
我的爷爷十分喜欢看新闻,在家里,他一有空就坐下来看报纸或打开电视看新闻,甚至边走路边听手机里的新闻播报。他对新闻简直是入迷了。只要你远远地听到手机里传来新闻视频的声音,不用说,肯定是爷爷来了。爷爷看新闻可谓是争分夺秒。他上厕所时,我们总能听…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偶像,我们会去学习自己偶像的优点。我的偶像,不是古代人物,不是现代名人,也不是电影明星,而是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人。他们的外表也许并不漂亮,他们也许是最普通的人,但他们是世界的美容师,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不管是在小区里,还是…
事物有两面性,好与坏在一旁环绕着,在笔架山下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科学发展的利弊之辩。当老师走进教室时,辩论之战就开始启动了。两方优秀的四名辩手开始唇枪舌战。正方辩手开始向反方辩手抛出论点:“我认为利大于弊,科技发展让人更方便,科技发展…
若能忠于自己,即使是严冬,也能看见春天的壮美。忠于自己,需要倾听内心的声音。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倘若我们不能倾听自己的心声,就会随波逐流,淹没于茫茫大海之中。陶渊明遵从自己的心声,40余岁时毅然放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