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
操场上,一个小男孩学着骑车,旁边站着他的父亲。没有一句指导,没有一丝安慰,小男孩自然是摔了又摔,双腿早已是鲜血淋漓。终于,孩子坐在地上,哭了,哇哇大哭。父亲依旧是那么笔挺地站着,眼中满是不屑与冷漠。
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鼓励。没有;孩子多么渴望爸爸的拥抱,还是没有。只是那双空洞的眼睛,让孩子感到冷酷与无情。终于,孩子不哭了,倔强地站起来,跨上车,开始又一次的尝试。父亲早已是兴趣索然,转过身,迈着大步,走了。身后又是一阵金属与地面的摩擦声,父亲只是不经意地回了下头,手却在颤抖。孩子站起来,想着刚才父亲冷漠依旧的眼神,两行热泪莫名其妙地滑过他的脸颊。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16岁。
礼堂里,当年的小男孩被人群簇拥着走上了奖台。又一次高举奖杯,又一次欢呼如潮。紧拥着荣誉,在闪光灯不停的闪耀下,孩子艰难地寻找他的父亲。人群中,唯独没有他,台下座位上,只有一个他。瞬间,礼堂仿佛空荡荡的,只有孩子与他的父亲在对视着。还是那么冷漠,依旧是如此不屑。父亲那空洞的眼神让光芒万丈的奖杯褪色。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儿子,一把夺过紧拥着的奖杯,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它交给后台的老师。两行热泪又一次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一步、两步、三步……父亲的脚步声依旧坚定。
昨天。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
今天。
考场上。有一个孩子在写着沉默的父爱,心中充满感激与骄傲。
我的父亲,他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沉默罢了。
沉默的父爱———我很感激它。
沉默的父爱_800字相关内容
有人认为冲破秩序的框架,或许才有更自在的生活。秩序,自由,两者看似处于两个完全的对立面,但两者真的无法共存吗?我认为自在的生活是以秩序的平衡为前提而展开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凉水完全可以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所以我们要做的便是去维护秩序的平衡。…
鱼和熊掌,我欲兼得之。秩序,自由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秩序中追求自由,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至许自人类文明之火燃起的那一刻便已存在,流传上千年至今而不被摒弃,足以说明其重要性与意义所在。王小娥说,每一个人类文明中都存在着邪恶,因此…
对追求的事业要执着甚至痴迷,大抵不错,但欧阳修也谆谆教诲我们:智勇多困于所溺。这就告诉我们:凡事要有度。《论语》说:“过犹不及。”意思是说“超过”和“不及”都不能达到目的,也告诉我们“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早年,桉树是干旱地区首选的树…
老子曾经说过:“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才有得。世间万物,都是如此。松柏放弃肥沃的土壤,扎根于悬崖峭壁之中,换来迎风斗雪的雄姿;梅花放弃安逸的环境,获得傲立风雪的傲骨;放弃绚丽多彩的夕阳,迎来日出的…
生命怎样延续?有人回答说:活着。也有人说:吃喝拉撒睡。但我想,不止这些,生命是在历练当中延续的。人如果只是单纯的活着,机械的完成吃喝拉撒睡这些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那就不能称作生命,只能是行尸走肉罢了。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对我们的历练,我们…
当今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各种新奇的事物也越来越多,像是智能手机,电视,电脑等都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而另一些东西,比如各种搜题软件,写作业机器人等,人们也许对于它们过于批判,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我认为,这些东西既…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既然存在机遇,那也必然会有挑战,没有谁能一帆风顺,所以当新困境降临时需要我们巧妙地应对。应对,首先需要我们积极面对问题,不论困境还是危机,正视它,面对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才是利用最优策略克服…
鞠躬,是中国的传统礼节,历经岁月洗礼,其含义愈发丰富,地位愈发重要。鞠躬,起初是商朝时代的祭祀礼,表达人们对神灵的敬畏。敬畏,敬是恭敬严肃,畏是谨慎。古人事鬼敬神,祈求平安,对于祭祀一丝一毫不敢懈怠,而在这庄重的仪式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人的礼…
我总是喜欢躺在草坪之上,躺在沙滩之上,躺在青石板上,头枕着大地,面朝着蓝天,起坐于行云流水之间。在静思默想之中,徜徉在蓝天白云的深处,慢慢地,慢慢地,变得纯洁,豁达,谦逊,淡泊……而每次乘坐飞机,无论从重庆飞往拉萨,还是从南京飞往重庆,无论…
龙应台曾说:“所谓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留一抹冰冷的背影,融在远方,为何不回首,捧起泪已纵横的脸庞?俗语道:“娘想儿,流水长;儿想娘,扁担长。”简短几句,却道尽母爱的悲凉与无奈。一直向…
89岁高龄的袁隆平为更好与国际友人沟通而勤于练习英语,且在空闲时间还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练习小提琴,这件事情无疑启发了我们这些年轻人:人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学习是贯穿人一生的课题,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学习历程,年轻时固然要学习…
《咬文嚼字》杂志社将“互鉴”摆在了极高的位置。而“互鉴”,顾名思义,就是互相借鉴。正如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给我们的经验一样,一次正确的互鉴,会使一国、一个民族的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对于一个个体而言,以他人所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似乎是“互鉴”的最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