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单纯的知的主体,也不仅仅是从世界外部考察的飞翔着的天使。因为他自身就是这个世界之中所长出的根。”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堪可接受的定位。既不再匍匐于泥土,也非毫无着落。
任何极端化的情况往往不太美妙。仅把自己当作可知晓一切而不能被其他一切知晓的主体,在具体的生活中围绕着个人意志的轴心抗争、受难直至死去,这过程既偏执又从无圆满。或者反过来,站在极骄傲极荒凉的边境俯视众生,以考察的态度对世事下个评判甚至不屑评判。这两种生活方式都令我失望。
我喜欢折中的说法。由于拥有理性及独立意志,人得以和其他生物泾渭分明地划分出来,而对世俗生活的参与及有根源被孕育的事实又使人免于真正致命的孤独。最后一句话的表达,更亲切地把人放在一个受到照顾和保护的状态下,加深了人对世界的认同感和感恩之心。
总有天赋卓绝的演员在任何小小的一方舞台上竭力展现精湛演技,也不乏思维缜密的哲人试图掌握世界构成和运转的规则,每一类人都有其可爱之处。无论他们的具体行为如何,都与世界不断发生着兴味盎然的关系。笼统地说,是一种互相好奇窥探而投影于对方的关系。而正是这关系支撑着他们的行为。
就算偶尔看起来生活像是恶性循环,世界和个体像在彼此伤害,但亦不可能脱离这根基。世界始终作为人存在的背景和载体,表面封闭实则有巨大空间。好比画布与画的互相凸显而不是互相矛盾。
然而,正如在作画时并非沿着画布的边框勾出雷同的长方形,人也不可能完全与世界步调一致。细微的改变能够累积成巨大的革命,独立精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个体大多数时候都有能力把意志作用于自身,其实这也就等同于作用于世界的一个小部分,好时机的推波助澜便能扩大其效果。所以,忽略画布的质地,画出自己的图案,即不局限于具体生活,发散至抽象精神世界进行探索,是人对世界给予的超越一般狭隘想象的生活空间的最好回报。
我想,人可能是贴着世界低飞的风筝,凭智慧自由裁定着紧密或疏离的距离。人不但从世界的土壤中长出了根,还要向着自己的天空开花。
从世界中长出根作文800字相关内容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是…
至,是一个十八年的跨度;至,同样是一个十八年的跨度。两个十八年,成长的是两代中国的未来;一个三十五年,成就的却是一个伟大、走向复兴的中国。作为启信者的你和寄信者的我,同样有一段美好的成长经历,而与我们一同成长的中国,在今时与在未来,必定有着…
一“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矣,非主不依。乐躬耕于南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青年一曲歌罢,遥望山路来处,似在沉思。他仿佛在等谁,仿佛谁也不会来。能征一国者,伏处茅庐,待天时,候明主。他自比管仲、乐毅,自是不…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现代人大多都会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未来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计划。不过,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做好了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
亲爱的孩子,我不敢看你迷惘的眼睛。那清亮的眼神像我童年记忆深处一颗滚动的玻璃弹球,不停地敲击着我柔软的内心。可是,那么清澈明亮的大眼睛里,为什么噙满了泪花,为什么,流露出与你幼小的身躯不相称的沉重,为什么,有着藏不住的迷惘?你一定在问:我的…
将士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国泰民安时依旧艰苦训练;白帆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风平浪静时依旧鼓足勇气;蜜蜂牢记着自己的职责,在丰衣足食时依旧辛勤工作。而当那吃着鲜美的鱼的小猫依旧不忘职责去捕鼠之时,我们是不是也该叩问自己的心灵——我们的职责是否该…
祝福那些使你成长的的人们中国队虽然包揽了世乒赛所有的金牌,但是,我感到的并不是喜悦,一种独孤求败的凄凉之感油然而生,高处不胜寒。中国队,太需要一个对手了。而在于人生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拥有对手的人应该是幸福的,因为你的对手,会伴随你一…
长城、大熊猫、京剧,这是典型的中国符号,早在你的中国“游游攻略”之中;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这是“中国梦”的真实写照,早成为无可回避的“中国词语”;没有高铁、移动支付,怕你无法生活;广场舞、中华美食,更会已俘获你的目光和味蕾。相比之下,“空气…
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这话说得确实精辟,当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有字之书…
(全国卷II适用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流水不返,是一路向前的告诫;绿水青山,是环保今天的呼唤;走好脚下,是当代行人的需要。纵观古今,时代发展的脚步永无停止,而作为肩负当代责任的我们,更应…
你是苏子笔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你是戴望舒诗中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于我,你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老者,时代与民族精神在浙里发扬。初相识,你的柔美唤醒了我心中对人间天堂的感知。你的笔墨点染在宣纸上,一笔泼出苏堤春晓,描罢烟雨楼台。那时的我以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杜甫心中有“家”,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