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里的长廊里走过,你会闻到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大棵桂花树,是呀,九月到了,秋天来了,桂花又露出了往年的笑容。
远远望去,一朵朵桂花香是在青色的绣花布上点缀着一粒粒金子,又像是一个个小娃娃扒开青叶笑咪咪地往外瞧,桂花像穿着那黄色的旗袍,仿佛羞羞答答的贴在茎上不肯离开,只悄然露出了丝丝青黄相间的衣服,仔细观赏,桂花有四个花瓣,中心没有花蕊,单单看上去并不显眼。
它们都长得枝繁叶茂,青色的叶片中只见一片辉煌的浅黄色的花瓣,点缀着这一棵大树。在灿烂的阳光的照射下,这些花儿们如同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闹着,笑着。
一阵微风吹过,桂花树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散发到每一个角落。它的香味犹如一瓶能量水,是每个同学都精神百倍;它的香味又好似一丝阳光,是每种植物都赋予了生命;它的香味如同一味良药,使忧郁的人变得开始乐观。
向窗外望去,桂花树就像一位小仙子随着风和地上的小花小草们一起跳起了舞儿。知了的叫声犹如一曲婉转的歌声;校园突然犹如它的舞台;而我犹如他的观众。它用它那优美的身姿跳出了一种舞王的姿态,让我陶醉其中。一簇簇的桂花就像天上一颗颗闪闪发亮的星星,点缀着晚上的夜空,美丽极了。
现在已是九月中旬,桂花树上的桂花已经坠落于地,基本上已经看不见那繁星点点的桂花了,也闻不见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了。
桂花虽不像桃花那样娇艳,也不像梅花那样坚强,可它的香味在百花中也算是名列前茅。它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它的独特风格。
愿桂花树年年都开得这样盛,年年都向战士一样护卫着我们的校园,愿香气永存,也愿我们像桂花一样纯洁。
到桂花开放时-五年级记叙文600字相关内容
人生路漫漫,在生活的旅途中,必定会遇到不计其数的风风雨雨,而我们只有保持乐观的精神和坚持的态度去面对。这幅漫画记叙了一个男孩不小心摔了一跤,家庭、学校、社会都如此重视。“出事了吧!出事了吧!”小男孩不动声色地坐在地上,却没有一个人帮他。我们…
春天到了,春姑娘把大地装点得一片翠绿,到处充满鸟语花香。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微风轻拂,撩拨着小朋友们的心,吹动了大家的脚步。小刚、小明和小红相约去广场放风筝。体育场的上空已经飘满了风筝。一条金色的“小鱼”正摇着尾巴和白云姐姐说悄悄话,可…
天,是那样的蓝;草是那样的绿;而我去心潮澎湃。我想冲着这广茂的大地高呼:“坚守家园,让我们坚守精神的家园!”——题记“坚守精神的家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句话。精神家园,带领我们走向成功;精神家园,指引我们前进的路程;精神家园,支撑我们人格的…
在这个激情喷发的年代里,青春诠释着我们五彩缤纷的年纪:橙色的欢笑,紫色的节日,蓝色的向往,红色的梦想和绿色的祝福。我们的青春,跨过贫瘠越过苦难,走他个潇潇洒洒;我们的青春,攀过高山渡过汪洋,来它个地久天长;我们的青春,趟过黄河越过长江,爱他…
早晨,太阳才露出小半边脸,像害羞的小姑娘。“汪汪汪”小狗欢欢起床了,他就像一个准时的闹钟,每天天还没大亮就叫了起来。我起了床,首先就上了楼,伸伸腿,弯弯腰,做做早操。这时小狗欢欢跑了上来,用头蹭蹭我的脚,不时发出哼哼的声音,不用说,它是要吃…
我们的班长乔亚鹏,有个“傻”班长的外号。下面我就讲讲他的故事。今年春季的一天,我们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发奖时,校长宣布我班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取得了同年级的第一名。田径运动会结束以后,我班运动员王刚悄悄地对班长说:“我的100米是李刚代跑…
猜猜我家的“厨神”是谁?他就是我那能文能武,智勇双全的爸爸。我的爸爸大高个、啤酒肚、大眼睛,那炯炯有神的眼睛能融化万年冰山。爸爸做的饭菜可谓色、香、味、一应俱全。他的拿手好菜是鱼。先杀好鱼,再洗得干干净净,放在砧板上,准备处理鱼。只见他一手…
“嘿!伙计!”只要听到这句话,甭看,是我,瓜苗上场。说起我的外号呀那可是有番来历的。那天,我们班“打架王”段锡锐遇到拦路虎了,这时,就算他再能打,也不可能和数学题打吧!于是他就开始叫我这个数学天才了!谁知,叫的快了,即成瓜苗是也。正是气煞我…
我困极了,也很想知道奶奶的信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于是我飞快的跑回了家,也许是太困了,也许是其它的原因,我回到家后,便一头扎进被窝里倒头大睡。我睡得很香,不一会便呼呼大睡了,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我遇到了我的奶奶。奶奶对我说:“孩子,我给你…
我坐在书桌前,回想起前段时间在郊外游玩的一幕幕,心情大好,那天……那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正在家中习字,几位要好的朋友跑来叫我与她们一同去溪亭赏景,我愉快地答应了。撑着一叶扁舟来到溪中的亭子里,在好友的琴声中,我们品着佳酿,欣赏美景,一时来…
小生:“先生,您为什么总是躲着不见客啊?”诸葛亮:“我当然想见啦!是罗贯中不让见啊。”小生:“罗贯中?我知道他!”小生:“他是歌星罗中旭的哥哥!”诸葛亮:“不懂了吧?外行了吧?告诉你,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诸葛亮:“罗贯中说啦,我是…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是战乱的岁月。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住店,只好投宿石壕村了。村中断壁残埂,蓬篙满地,十室九空,杜甫望见村东一户人家冒着炊烟,便直奔而去。房主是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妇,还有一个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