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割据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人民群众水深火热的生活环境。
王利发是贯穿全书的人物。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在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作为一个普通人,王利发具有同情心和爱莫能助的特点。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却怯于表达。,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就是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悲惨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民众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王利发二十几岁继承茶馆,一辈子“按着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对往来宾客各方势力笑脸奉迎,小心打点。为了应对局势变化,还想尽办法“改良”茶馆:北洋时候兼办学生公寓,军阀割据时期打算请女招待。但是不管他如何努力,茶馆的生意还使越来越差。最终茶馆被霸占,家人出逃,他自己上吊自杀。在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越是善良遵守规则的人越是不能落得一个好下场。可叹兮,人生不逢时。
秦仲义第一次出场时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但是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国民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最后,他无奈地说:“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他立志变革中国现实,可是,他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他有爱国之心,并固执而骄傲地认为自己能够救国救民,但是他自视高人一头,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他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有志青年,但在当时的社会前有资本主义的阻挠后有封建主义的腐朽。秦仲义有理想但不切实际,没有考虑当下的时代背景。
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文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文中有一幕特别精彩,那便是秦二爷和常四爷就施舍小女孩一碗面产生分歧。秦二爷认为以这种方式救人的能力有限应当实业救国;常四爷则认为能帮忙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两种不同的做法体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
腐朽没落的社会愚弄着愚昧的底层人民,只有革命,革去封建、革去腐、革去糟粕,人才能过上理想的生活。
读《茶馆》有感-记叙文1300字相关内容
八十年前,无疑是整个中国最黑暗的时刻。百姓上下,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在这时,一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一团有关于中国的疑问谜团,孤身一人勇闯红军革命根据地。他很难想象,一个被人们冠上“匪”的党派,会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最终,他将自己的所见…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保尔出身于贫苦家庭,虽然从小调皮捣蛋,但也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的苏维埃政权…
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所说:“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索。”世上的许多新鲜事需要我们怀着勇气和好奇去发现、探索,像小王子一样。书中的小王子住在一个和房子差不多大的星球上,他是那个星球上唯一的居民。那个星球上有三…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穿迷彩服,头戴蓝色贝雷帽,臂章上面地球与橄榄枝的图案,这些都是和平的象征。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维和士兵。哪里有战乱,哪里就有他们。哪里有冲突,哪里就…
有智者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经受磨砺而不绝望,那他必会成为一个战胜自我的强者。然而,这样的人物又有多少呢?贝多芬就是这样一个承受苦难洗礼而不低头折节的代表人物。暑假里的一天,我坐在椅子上,随手抽出一本《名人传》,开始看第一篇《贝多芬传》。我看…
契诃夫是一位无与伦比的艺木家,他的小说总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语言魅力与极高的艺术表现力。他擅于描写现实世界,看似简单地在写着生活的点滴琐碎,却总能狠狠抨击当下的丑恶现实。他的每一篇文章都闪耀着不可复制的光芒。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从未感到过…
100年前,中国正处在黑暗时期,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整个社会风雨飘摇,长夜难眠。在这样的时代,人民多希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为了实现心中的美好信念,周肇基发出“醒皖第一声”,声讨军阀…
人性的幽暗总有一种不断下坠的趋势,道德的存在本应抑制这种堕落的趋势,尽可能的约束而并非放纵人性的败坏。——题记鲁迅曾说过:“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通常无能为力,但它能警示我们走向更为中正的道路…
假期里,我读了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成名作《窗边的小豆豆》。书中讲述了作者孩时一段真实的上学故事。小豆豆是一个既活泼又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因为在校异想天开的淘气被原来学校退学,她能从一个人不受同学老师待见的“坏孩子”,变成一个懂事,有爱心的好学…
随着现在人们开始流行“怀旧”,让我不由地想起《平凡的世界》。看书先看人,走近作者路遥,他命运坎坷,出生于陕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路遥的遭遇于与他笔下的孙少平一样。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孙少平就是路遥的缩影。路遥以第三人称展开孙少平的生活,接地气…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世上或浅或深的行走。在我因为恐惧而只能躲藏时,在我被难过压得不敢迈步时,它是我珍贵的救赎。它助我走出荆棘,并向更远的未来开战!那份珍贵的救赎,是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从一个平凡的情景入手,由小事引出了一个个让人顿…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嘹亮的音乐伴着鲜艳的党旗,牵引着我的思绪……党,是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近代中国曾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