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随手拿起书桌上的一本书《父与子》,看完之后,我感慨颇多。这本书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该书主角是一对“顽皮”的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书中一幅幅诙谐有趣的画面,蕴含着一个个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生活哲理,洋溢着着一份份浓浓的爱。
其中,有一则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故事,看似搞笑当中却不经意间“画”出了伟大的父爱:儿子踢碎了窗户玻璃,他的爸爸就扯开嗓子好像在吼道:“臭小子,看我不揍扁你!”儿子听到吓得灰溜溜地跑走了。到了晚上七点,爸爸发现儿子还没回来,就满世界到处找儿子,心里不停地呼唤:“儿子,你在哪里,快回来呀……”到了晚上九点,“砰”,一个球从屋外冲爸爸飞来,儿子跑了出来,爸爸一把抱住了儿子,好像在说:“好孩子,你回来就好,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
看着最后父子相拥的画面,我陷入了的深思:爸爸对孩子的爱比山高,比海深,父爱从不轻易显露出来,这份爱是深沉而伟大的。在这世上,有哪个爸爸在内心深处不爱着自己的孩子呢?所以,每个孩子都要理解爸爸那份“用心良苦”的爱。由此我想到了我的爸爸……
记得一天中午,我和表弟因争夺电视遥控器而吵架了。我一气之下跑进屋子里反锁上门。这时爸爸跑过来,让我开门,可小小年纪的我却总是那么的倔强,任凭爸爸怎么呼喊,我就不开门。这时爸爸终于“火山爆发了”,他声嘶力竭地叫道:“开门,快开门……我数到三,别怪我动手!一、二……”我终因害怕爸爸,极不情愿地把门打开了。爸爸冲进来就朝我大发雷霆,大声地斥责我,那双气得颤抖的手高高地悬在空中,恨不得把我吃了就像一头狂怒的狮子。我受不了委屈,号啕大哭,气愤填膺地想:“为什么训我,不训表弟,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任凭妈妈怎么安慰我,我就是不听……就为这事我好长时间都不理爸爸。
看了《父与子》的这则故事,如今再回头想想那件事,我的确做的不好:倔强、不懂谦让。我终于明白了:爸爸那严厉的批评是想拨正你生活海洋中的“航线“,是想让你做一个懂事明理的孩子,是想告诉你生活中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其实啊,你就是他的一切,是他的希望,他是不会无缘无故斥责你的,“骂”在你身上,“疼”在他心里,原来啊,父爱总是那么“用心良苦”……
在这里儿子想大声地对您喊道——“老爸,我爱您!”
读《父与子》有感-记叙文800字相关内容
在白鹿原上,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等白鹿原还不叫白鹿原时,原上便有一只白鹿——一只周身无比纯净雪白的神鹿。每当饥瑾年代,白鹿就在封雪的深山中跃出,路过之地,枯黄的麦苗又绿油油的发乌了,瞎子又能看见了,聋子也能听见了,哑巴又能言语,原本破败的大地…
张爱玲的文字一向是犀利的,富有穿透力,有杀人不眨眼之嫌。可悲的人总会写出可悲的文,不但因为张爱玲命途多舛,还因为那个年代的社会有太多可以被揭露的地方,和平的面具下有着泛滥的腐败气息。曹七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她出生在一个以卖油为生的家庭,…
我并不是孩子们的老师,反而我觉得他们是我的老师。----杨永旭(1)我打开电脑,又一次看了杨永旭的支教博文《香楠,沉甸甸的感动》。此时已经深夜,一篇博文,一杯茗茶,足以抵御那初春夜晚的寒冷。聆听智者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从头浏览一遍博文…
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集中华文化于一体,他有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宏伟场面,他有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也有侠骨柔情的感人事迹。他就是鸿篇巨制---《三国演义》,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篇名著,我百感交集。在这篇巨制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吕布了…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只是一首红楼,读罢口齿沁芳;竟是一曲红楼,看毕其乐无穷。歌尽了帘外海棠,锦屏鸳鸯,也画绝了穷困潦倒,岁月沧桑。铺开人世的画卷,可我却回味无穷,乐在其中。初读红楼,只是七岁的小不点儿,才读几回,便觉有趣:“…
复活?是哪种性质的复活,是生命,即肉体的复活!还是……?是精神,灵魂的复活!小说讲的是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和农奴私生女卡秋莎·玛丝洛娃这两位曾经心灵纯洁的青年,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现实,个人的遭遇,精神,思想的溃烂,在这两种对立思想的激烈斗争下…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
无论在哪里,无论是什么时候,在我们每一个的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名词——那就是中国。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时时刻刻总有一股暖流在流淌着,沸腾着,那就是——中国魂。因为心中有两个字——中国,有人放弃了荣华富贵,舍弃了青春年华,甚至牺牲了自已的生命。…
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这时,看书便是一件惬意的事。我找来找去,一本《山河之书》引入眼帘,似乎正是我要寻找的宝贝。哇,黑色的封面显得既神秘又隆重。《山河之书》,听这名字,多么气势磅礴,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一下子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本书的作…
许多人对于自己的仇人就是“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然而,到最后却没有人是赢家,只会伤害到两方。读了这篇文章,我学会了另一种方法——宽恕。宽恕这个词,散发着一种美妙的灵气,它能使我们不再怨恨,它也是一种奇特而又简单。但又很难做…
几天前,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周恩来的故事》--书,感受很深,受益匪浅,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周恩来青年时代成长的故事。它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这位伟人--周恩来。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周恩来年仅九岁,就开始料理家政,而且当时周家已经是债台高筑…
一段缠绵的情缘,两眼流不尽的泪水,三人生死纠葛的爱恨情仇……初遇时,那句,"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一眼,她入了他的眸,他也入了她的心。此后,她流泪是为他,他疯魔也是为她。没人知道,他曾是神瑛侍者,她曾是一枚绛珠草,木石前盟,是他们的缘,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