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图》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历经十年打磨而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明末清初时期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家族为原型,描写在河洛文化孕育下,以康秀才、周亭兰、康悔文为中心的三代人,由“耕读人家”走向“中原财神”的发家史,康氏家族面对运与命的倾轧,时与势的胁迫,如何顺势而动,起死回生,走向鼎盛发达的财富传奇。
读这本书,第一点让我深感佩服的是小说的女主人公:周亭兰。周亭兰嫁于以诗书传家的康家,老爷子康秀才精心培养出“一门两进士”,不料儿孙两进士双双罹难,康秀才决定让孙媳妇周亭兰管家,自此开始了这名弱女子带领整个家族走向经商发家的道路。周亭兰面对分家难题、起步艰难、土匪绑孩、孩子教育、商业危机等各种情况展现了当时代女子少有的足智多谋、处变不惊、外甜内刚、大局观念和舍身忘我等品质,让人不得不佩服这样一位女强人。
第二点让我深感佩服的是老爷子康秀才的教育模式。康秀才虽然经历了丧子丧孙的悲痛,为此念叨出“书把人读了”的悔恨之语,还给曾孙起名“悔文”,但他仍坚持耐心培养曾孙,只是不再求取功名仕途,只为读书丰富见识。
这里与大家分享教育三件事:一、为了给八岁的悔文开蒙,他让悔文拿着两串钱到街上去买“仁义礼智信”五个字。悔文转遍了店铺也没有找到卖字的,更不知如何买来这五个字。后来他发现桥下一群因洪水逃难来此的孩子,这瞬间激发了悔文的恻隐之心,他把钱撒向了这些可怜人。这番举动让悔文在河洛镇被视为傻孩子,甚至遭到母亲的一顿打,而康秀才却对悔文的举动深表赞许,只因他买回了“仁”字。
二、康秀才又让悔文到街上去向陌生人借钱。撒钱容易借钱难啊,悔文转遍大街小巷,没人愿意借钱给他。后来康秀才又以自己的名义写了一张字据,悔文很快就借到了钱。康秀才以此教育悔文:给予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而“借”凭的是信誉,人无信不立。
三、康悔文12岁成人礼那天,太爷爷康秀才又给了他五两银子,让悔文用三天时间买回“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第一天他在床上躺着发呆,第二天继续发呆,直到第三天,他找到老外公周广田,提出用二两银子买老外公家一堵墙,并拿出字据签字画押。老外公笑而不语,但也答应了。到了杂货店,悔文找到老板娘,用钱收买她,只为让她信服在河洛镇上有堵墙是甜的。好事的老板娘叫来几个人一起去见识那堵甜墙。在她的宣传之下,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老外公家的墙,初看是土墙,再看是蟹黄色,其实质确是甜墙,此墙是由柿子皮和麸皮长年累月堆起来的柿糠墙,本是老外公家荒年救急用的,却被悔文买了去。康悔文面对众人说:我老外公是仁义之人,凡本镇人士,尝一口墙,两文钱;凡逃荒要饭的,免费品尝。大家在好奇心驱使下纷纷拿出钱去品尝甜墙的味道。再后来一批批的灾民闻讯赶过来,而这堵墙也被后人命名为仁义墙。
康悔文在太爷爷的培养教育下不仅习得了为人处世基本的优良品质,更关键是早年间已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教育人的方式,这也为当前的教育提供了借鉴。
康氏家族十二代的奋斗史将中华传承数千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力量体现的淋漓尽致,更体现了康家人所具备的高度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就是中原文明的魅力。
读《河洛图》有感-记叙文1100字相关内容
冬尽春暖山河无恙1935年,作为红十军创始人的方志敏前辈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转眼间,八十余年已逝,敬爱的前辈,您可知,正如同你在黑暗中点燃的信念一样:如今,"笑脸”早已代替了“哭脸”,“欢歌”已然代替了“悲叹”!一个个奇迹在中国上演…
读《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有感-记叙文900字
对于每个小朋友来说,游戏都是如此迷人!——题记《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第一次和它在书店相遇,我就被“游戏”二字给“收买”了。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妈妈满足了我买回家的要求。游戏书!翻开的速度也特别惊人!目录,就让我眼前一亮!1…
合上《品格的力量》这本书,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英雄故事依然历历在目。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熠熠生辉:无人知晓的人造太阳之父——于敏,妇女能顶半边天——申纪兰,拼搏一生的国之栋梁——孙家栋,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青蒿素女神——屠呦呦……
“习俗不等于道德,伪善不等于宗教,抨击前者不等于谴责后者。揭去法利塞人脸上的假面具,不等于向荆冠举起不敬的手。”——夏绿蒂·勃朗特她是一个孤女,走过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她是一个无才无貌的小女人,但个性坚硬倔强;她是《简爱》这本书的主人公,一…
读一本书就会有一种感受,或浅显,或深刻。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读《乘风破浪的男孩》这本书的感受。《乘风破浪的男孩》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秦海心是一个十岁的男孩,他和妈妈一起到海南找身为海军的爸爸。作为海军的孩子,他却特别害怕大海。爸爸为了磨练他…
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今天,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妈妈说带我去看《长津湖》。到了影院,我才发现上映的电影讲述的是红军抗美援朝的故事。电影开始了,一位解放军叔叔站在船头。他手上端着一个罐子,罐子上贴着一张字条,手上还捧着一个小本子,本子里记录着密密麻…
一场穿越时空的童话旅程古人云:读书有三上——枕上、厕上、马上。因为要任教三年级语文,《安徒生童话》在假日里便成了我的枕边之物。每日睡前阅读,和森林里蹦跳的小鹿和会飞的小女巫为伴,这场跨越时空的童话旅程,也算假期一大乐事。开始本以为都是耳熟能…
六月是一个承载了太多太多东西的季节,毕业季,分手季,无数学生各奔东西。大学生开始进入社会摸爬滚打,而坐在教室里的我们也迎来了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一刻——中考。有些害怕考试,大概是因为我讨厌面对考试中那个焦虑的自己。可这种充满竞争和压力的考试制度…
在暑假,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城南旧事》以作者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透过英子那双稚嫩的双眼,展现了人情冷暖和成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书中主要写的是六岁小姑娘英子帮秀贞找到了失踪的女儿妞儿,…
国庆期间,我看了一本学生读本《城南旧事》。这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经典自传体小说 ,她用极其生动的文笔描绘出小主人公英子眼中的大人世界的喜怒悲哀和悲欢离合。这本书是由五个故事组成的。第一个故事就是《惠安馆传奇》,主要描述一个住在北京城惠安馆胡同…
追忆红色经典,传承红军精神-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
有一首歌唱的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人民的生活是提心吊胆, 担惊受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新闻工作者来到动乱的中国在报社工作。埃德加斯诺常年跟随红军共同…
谈到阿富汗,必然少不了“战争”“种族歧视”“恐怖主义”“贫穷”等字眼。确实,在读《追风筝的人》之前,我对于阿富汗的印象也无非如此。但读完之后,这样的印象便有所改变。作者胡塞尼“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