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又该以怎样的态度而活着?
余华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诠释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故事是由一个田间老农福贵亲自讲述自己的心酸经历:少爷出身的福贵,在一赌之后败光了所有的家产,历经自己父亲的死亡,决心悔过;进城里为母亲找郎中,却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险些命丧黄泉;回乡时得知母亲早已去世,女儿凤霞因一场高烧变得又聋又哑;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身亡;凤霞也在难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妻子家珍也在三个月后去了……即使这样,命运并未从此放过他——之后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也相继离去。最后在傍晚的乡道上,福贵拿捏着粗哑的嗓音唱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牵着那头老牛渐渐远去。
这是一个饱含血泪的悲惨故事。福贵见证了自己身边一个个亲人的离世,并用一双粗糙黝黑的手替全家人收拾后事,命运的多厄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悲与哀。我一次次以为他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却向我坚定的证明了绝望的不存在。正当我看到凤霞幸福的嫁给了二喜时,我以为美好的生活即将开始,但是老天总爱造化弄人,凤霞难产而死,然后二喜又在工地工作时被水泥板夹得血肉模糊,就此仅剩一老一少相依为命。我想就到此为止了吧,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苦根七岁那年竟吃豆子撑死了。我久久不能平息……我以为苦根去世是压死福贵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福贵对一切的坦然出乎我的意料。最后他去集市上买了一头即将被宰杀的、灵魂在悲拗的老牛,并为它取名福贵。“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从此田埂上有了两道身影,那是两个福贵相依为命,为活着而活着的身影。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如是说。无疑,徐福贵就是这种英雄。无论生活怎样的不公,他始终坚信着一个信念——活着。因为他知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活着,比什么都好。
《活着》在自序中有:“‘活着’在我们中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从任性败家到离家漂泊,再到失去挚爱孤单一人,福贵所经历的苦难,已经能够让他坦然的面对一切,接受任何未知的意外。每当人们不禁为他感到事事难料时,他却只有平静和蕴藏其中的乐观,“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重度此生了。”
夕阳西下,福贵牵着一头老牛,在平淡的余生中渐渐远去……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所活着。”我们在活着之余,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同时不要忘了活着的意义——点亮人生,实现价值。如果生活给你带来了不愉快,请不要气馁,不要放弃,不如试着接受不幸,就像主人公福贵那样,坦然地面对生活。
读《活着》有感-初三记叙文1000字相关内容
笔与纸相逢,所以有了文字。树与时间相逢,所以才有了年轮。文成与勇气相逢,所以才有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一世间佳话。是的,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那么多不期而遇的相逢,它为我们带来了温暖、未知还是希望,我觉得都有。当我与您相逢,便有了爱与感恩。记得有这…
星光闪耀着生命,以及你的梦想,日升日落又是一个朝夕,我们迎着刚刚冒出尖的太阳,展翅飞翔,追逐那只属于我们的年华与梦想。梦想如灯闪耀着光,梦想如火驱走寒冷,梦想是野草,是希望,它双花儿顽强,比蝴蝶美丽。只是,我们在追逐之中上如何让它熠熠生辉,…
这一堂课永远也忘不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爆发,武汉封城。各大聚集地进行封锁,禁止出入,学校推迟开学。学生们在家无法返校,也无法进行学习,老师无法讲课。为了解决这件事,各大省教育厅发出“停课不停学”号召,学校纷纷响应,进行网上直播教…
青春长有眼睛,带领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理,张望着这个多彩多姿的世界;青春长有腿儿,鼓励我们在充满艰辛与幸福的人生轨道上努力飞奔;青春有着一个美丽的内心,让我们与希望作伴,抚摸生命所迸发的奇迹。青春生机盎然,青春充满活力,青春就是我们生命中绽放的…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双减”政策。所谓“双减”就是一减学生的作业,二减教培行业。首先,“双减”政策出生的原因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一,中国的教培行业过度“超跑”于学校内容,导致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人数大幅减少。“让孩子…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强者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努力、奋斗过,所以说努力和奋斗永不过时。我们都曾在每年的六七月份看见那耀眼,令人惊叹不已的高考状元成绩,会心生羡慕,可是有人却说了:“高考状元如何,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只知道做题,…
一部成功、经典的长篇小说的著成,考验的不仅是时间,还有作者的文笔,而读者对于它的评价更是决定了这部长篇小说是否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著作。好的长篇小说不常有,更不必说那能使读者流连忘返,大为赞赏的了,但至少钱锺书先生的这本《围城》却看得我十分投…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从清朝到现在,有多少小说昙花一现,然后又因为没有再让人看一遍的欲望,永远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能像《红楼梦》一样不断被各个年龄段的人反复阅读,反复咀嚼的文学作品又有几本?翻开尘封历史的封面,…
早些时候便听闻过老舍先生的《茶馆》,说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奈何当时的年纪并不很大,对这些阳春白雪的东西了解不深,自然也就提不起兴趣,只热衷于看那些吸引人,却又肤浅至极的小说,于是便一拖再拖,拖到了现在。《茶馆》总共只有三幕,因为是…
一所小茶馆暗涌流动,不仅揭露旧社会老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还是那个灰暗年代社会的缩影和写照。这便是老舍先生所写的《茶馆》。读完《茶馆》后我想起外公外婆闲时,带我去茶馆游玩的场景。印象中,茶馆里氛围热闹、茶香四溢、欢声笑语,人们应该是惬意的,是…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随手拿起书桌上的一本书《父与子》,看完之后,我感慨颇多。这本书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该书主角是一对“顽皮”的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书中一幅幅诙谐有趣的画面,蕴含着一个个…
北宋末年,朝廷政治腐败,宋徽宗贪图享乐,不揽朝政,贪官污史横行官场,对上讨好皇帝,上级官员,对下加重税收,欺压百姓,若不是如此,怎么会使一个个绿林好汉揭竿而起,留下这传诵千古的《水浒传》?自夏朝以来,古代帝王之家永远以国为家。国中百姓都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