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又该以怎样的态度而活着?
余华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诠释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故事是由一个田间老农福贵亲自讲述自己的心酸经历:少爷出身的福贵,在一赌之后败光了所有的家产,历经自己父亲的死亡,决心悔过;进城里为母亲找郎中,却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险些命丧黄泉;回乡时得知母亲早已去世,女儿凤霞因一场高烧变得又聋又哑;儿子有庆因献血过多身亡;凤霞也在难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妻子家珍也在三个月后去了……即使这样,命运并未从此放过他——之后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也相继离去。最后在傍晚的乡道上,福贵拿捏着粗哑的嗓音唱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牵着那头老牛渐渐远去。
这是一个饱含血泪的悲惨故事。福贵见证了自己身边一个个亲人的离世,并用一双粗糙黝黑的手替全家人收拾后事,命运的多厄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悲与哀。我一次次以为他要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却向我坚定的证明了绝望的不存在。正当我看到凤霞幸福的嫁给了二喜时,我以为美好的生活即将开始,但是老天总爱造化弄人,凤霞难产而死,然后二喜又在工地工作时被水泥板夹得血肉模糊,就此仅剩一老一少相依为命。我想就到此为止了吧,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苦根七岁那年竟吃豆子撑死了。我久久不能平息……我以为苦根去世是压死福贵的最后一根稻草,但福贵对一切的坦然出乎我的意料。最后他去集市上买了一头即将被宰杀的、灵魂在悲拗的老牛,并为它取名福贵。“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从此田埂上有了两道身影,那是两个福贵相依为命,为活着而活着的身影。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如是说。无疑,徐福贵就是这种英雄。无论生活怎样的不公,他始终坚信着一个信念——活着。因为他知道,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活着,比什么都好。
《活着》在自序中有:“‘活着’在我们中国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从任性败家到离家漂泊,再到失去挚爱孤单一人,福贵所经历的苦难,已经能够让他坦然的面对一切,接受任何未知的意外。每当人们不禁为他感到事事难料时,他却只有平静和蕴藏其中的乐观,“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重度此生了。”
夕阳西下,福贵牵着一头老牛,在平淡的余生中渐渐远去……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所活着。”我们在活着之余,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同时不要忘了活着的意义——点亮人生,实现价值。如果生活给你带来了不愉快,请不要气馁,不要放弃,不如试着接受不幸,就像主人公福贵那样,坦然地面对生活。
读《活着》有感-初三记叙文1000字相关内容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读《红岩》有感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这是暴风雨的征兆。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破了一道长长的口子,随着闪烁的白光而来的,是雷。那雷声,如万马奔腾,又如潜龙怒吼。此时,我正坐在窗前,一遍遍抚摸着《红…
当你抬起头,望望天空,除却白云,飞过的鸟儿,空荡的天空中,是否映照着你的影子?不要分散注意力,仔细看,除了你,在你身后好像还有一个人。在一次次的落笔提笔,一次次的抬头低头之中,我们一步步走向自己所向往的那里,有个人好像一直在自己身后。是时候…
我曾经看到过文艺作品当中描述着毕业时的依依不舍,那种感情我虽可以想象,却没有机会去经历。折一枝杨柳,祝福同窗的好友,热泪在心中永远盈眶,从此就各奔东西。我对于毕业永远只是期盼而不是难舍难分,这是因为那段时间里我和我的同学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情…
我没有经历过太多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旅游于我而言近乎一种奢侈。更多的时候,我是坐在火车上,从此城市开往彼城市,此岸彼岸的花朵从容盛开,可我却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匆匆地只能作过客。更何况,我厌恶那些彪炳名胜字眼的风景,它们是威严,是财大气粗,太…
我不知道一颗种子是否感恩阳光、雨露和土壤,但我知道种子在经过埋葬以后开出了希望的花朵,将果实回馈给大地。我曾被生活的荆棘刺伤,也被惨淡的愁云蒙住过远望的双眼。我遭遇了许多人无法想象的事情,而且我还患着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发育性协调障碍。有太…
从未有过这样迷离的夜。走在繁华的风灯里,星星点点,迷迷朦朦,阑珊得有些倦意。这萧瑟的风,把人影吹落在尘土里,把枯叶吹落在深秋里,我不知道风向哪吹?但是却吹走我的记忆,吹散我所有的梦境,也吹落绚烂的烟火。我喜欢风,喜欢被它轻拂面庞的清淡气息,…
人并非生来都合群,总有一些人被孤立,甚至被歧视和嘲笑。我的过去就是如此。在许多人试图用发型,衣着言语等方式标新立异、凸显个性的时候,我却活得谨小慎微、战战兢兢,只是卑微地不让自己有什么个性显露出来,不让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因为我本就…
提起梁实秋先生,读者心头所涌起的仰慕之情无需多言。先生被誉为“华语散文一代宗师”,更是深受读者喜爱的民国段子手。他的作品笔调世故却不圆滑,稳健却不死板。常常于寻常处见崎岖,戏谑间带批判。喜爱他的读者,更是戏称他为“行走在人间的吐槽机”。喜欢…
作者是一个脑科学的博士,他被称作“海马体博士”,因为他专门以海马体为研究对象。他在这本书里非常轻松、幽默地给我们讲解了大脑的结构。学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理解了应该怎么样使用我的大脑。乱来是不行的,一定有它的规律。符合这个规律,才能够找到相…
轻风拂过,绛紫色的铃铛随着摇曳的树枝晃动起来,就像当初那个女孩在我身前抖了抖衣摆,“叮叮当当……”一响,就是一年。说起来,还真有些对不起她。与她分离后的半年,每每回忆,心中都泛起苦涩,如花瓣萎了边儿,锐箭失了魂魄……她那虔诚的目光,深深刺穿…
初次坐上轮椅,安小米几乎是被人架着上去的,心里空落落地直发慌,短短的一个星期内,自己竟从又蹦又跳的健康人变成了坐在轮椅上的残废!似的,残废!什么残疾人?那都是别人叫得好听的!说难听点,就是残废!安小米彻底地明白“世事多变化”这句话的含义,她…
一本《活着》陪伴了我整个冬天,余华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亦或透露出的悲凉凄惨都使我难忘许久,是啊,“外人看来是悲剧,可当事人只拿它当一段人生。”《活着》反映了在大时代背景之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