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先生在《脸与法治》一文开篇中颇具深意地写道:“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其中所讲到的“脸”与“法治”相连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令人深恶痛绝,而又唏嘘不已的浪潮。
如文章所列举的“部长开车”,依照法律,所有人都只允许开到三十五里的时速,部长非要开到五十甚至六十里,并倚仗权势, 斥退巡警,扬长而去。这位部长的结局我们无从知晓,但接下来的军官和市长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军官在满载硫磺的船舱内吸烟,结果整只轮船因其的脸面而付之一炬;市长为了送自己的行李,全然不顾限重的法律规定,“要给送行的人看看他的大脸 ”,结果飞机出事,市长痛失一条腿。
由此可见,为了个人的私利而违法乱纪,将会带来惨重之后果。林先生所述的民国时期的事例,用血的教训警醒我们:遵纪守法。
回望当下,我国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上规定了一条:全民守法,包括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等具体措施。这恰好证明了全体 公民遵纪守法的必要性。我们将“全民守法”列为全面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基础,有力体现了
遵纪守法于我们普通公民而言的重要性。深思之下,不难发现,所有法律的目的皆在于规范、保障。但法律是人为制定的,是无生命的,如果公民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再完善的法律也是一纸空文,失去其该有的约束力。
现实生活中虽未再有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情况,但依然有一些小型的违法乱纪的事件:如四下无人之时,红灯亮起,却选择性失明大摇大摆地走过去;电梯内张贴有禁止吸烟的标识,电梯内依旧烟雾缭绕,而后搭取电梯的乘客一眼便可看见刺眼的烟头,曾经的“电梯劝阻吸烟猝死案”轰动一时;从小就被教育不可乱丢垃圾,树下却有五颜六色的包装 ,更有甚者,高空抛物,却不知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也会重伤路人。
针对此类乱象,国家也有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学校如我校也开展了旨在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的纪律教育月活动。但无论如何,遵纪守法还得靠我们自身。只有我们将遵纪守法的观念铭记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法治国家的建成。当我们站在红绿下,当我们手上握有包装袋时,在作出行动前,我们都应当有所思考,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遵守法律,从点滴小事做起。
在时代高速发展的当下,遵纪守法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若人人皆能遵而守之,整齐有序、秩序井然的面貌便能出现在世人眼前。
读《脸与法治》有感-记叙文900字相关内容
每到暑假我都会遇到一个难题——有关暑假读一本好书。从古至今,人们所篆书籍众多,其中不乏让人惊叹的好书用情深都难以全部浏览,更谬论挑出一本最好的书来读然后写出读后感了,就当我面对一排排中外名著犹豫不决,焦虑地来回踱步时我的目光停在《雾都孤儿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 合上书,闭上眼,仿佛我也来到了二三十年代的北京,来到了小英子天真烂漫的童年。作者以英子的视角,用她天真纯洁的心灵去诠释人世的悲欢离合,又告诉我们世俗下仍有一些美好的角落,不曾离去。惠安馆——“走吧!妞儿…
这世界很大,大到汪洋大海、崇山峻岭全都囊括在内;这世界也很小,小到细雨如丝、粒粒沙石也存在这世界中。我们常常都喜欢遨游于海洋之中,攀爬于高山之间,习惯于这些不太平凡的事物,但早已忘却,这些不平凡的事物皆是由雨水沙石这些微小、平凡的事物构成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在过去的光辉岁月中,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涌现了无数的老一辈革命家,他,没有高大的身躯,却是扭转乾坤的巨人,他,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眼…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随手拿起书桌上的一本书《父与子》,看完之后,我感慨颇多。这本书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该书主角是一对“顽皮”的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书中一幅幅诙谐有趣的画面,蕴含着一个个…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决定给自己充充电,读了不少书,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闪闪惹人爱》这本书了。主人公米诺是个非常单纯的孩子。她从小缺少父爱,在无意中听到数学老师和他同学的对话,于是,她对关心她的数学老师产生了一种想念…
当我合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候,我已深深为保尔的反抗性格与革命精神所折服。十月革命爆发后,年仅16岁的他参加了红军,无论是在战场的炮火中,还是在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保尔都展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
家中书架的最高层,有一本泛黄的书,却散发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向全世界客观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写照。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题记不知不觉,手中的《红星照耀中国》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轻轻合上书,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脑海中浮现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与奋斗史;耳边回荡着的…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此书以他1936年在苏区“旅行”四个月所记录的第一手资料为主要内容,故被称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刚一打开书,我就陷了进去。最让我震撼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
人生下来,是为了展开双翼,而不是为了抱住锁链。——题记翻开那鲜红的封面,“红岩”二字在我眼前闪过,我的心里一下子百感交集。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又一个身影,最后定格在那身着蓝色旗袍的江竹筠身上,心中的思绪最终全部倾注在笔尖之上。江姐是一位对党忠贞…
在公园长椅读完余华先生的《活着》,合上的时候有一片落叶悲戚的落在书上,心中一颤,如果人类的命运是苦难,终点是死亡,我们该如何活着?余华把所有苦难放大到极致在富贵身上,父亲死在粪坑,母亲因为他被抓去做大兵而耽误了治病,儿子被人抽血致死,女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