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记叙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0

利用在家的这一段时间,我认认真真地读完了《三国演义》的文言文完整版。因为这一次读的是毛评版《三国》,有点评的内容,所以我更能发现一些东西。阅读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在《三国》中很多的事情都是有相同点的。

曹操在夺取汉献帝的皇位和司马懿夺取曹氏权位时用的套路、伎俩都如出一辙,所以他们二人的方法也都是不得人心的。我还发现甚至于《三国》中的刘备和《水浒》中的宋江的拉拢豪杰的套路也是一样的。宋江的让敌将降服的办法主要很简单,在军师吴用的计谋下生擒一个人。敌将被宋江的手下五花大绑,解至宋江帐前,宋江定会慌忙下迎,亲自解绑并对擒敌将的人说:“吾叫汝去请将军,为何如此无礼?”又对敌将说:“吾将不知礼节,让将军受惊了,不知可愿做此山寨之主乎?”那人刚逃死罪,却又被如此抬高,定会效忠宋江。刘备亦是如此。可难道真的不是他们让去抓那人的吗?他难道不知道吗?他又真的想让他当寨主吗?如果答案都与事情相反,他难道没有违背诚信吗?他又与奸雄的拉拢人心法何异耶!

二、在《三国》中,很多的人物塑造并不完美。

在《三国》中,刘备说话的顺序总是这样的:百姓、关张、将士、家人。这足以说明刘备重百姓将士而轻家人。可虽然这样,有时未免显得太过了。在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阿斗后,刘备不见喜色反见愠色。却做出这样的反应: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作为父亲,见到儿子绝处逢生,却不喜,而且还想要把儿子摔了。此乃仁德乎?有点太冷血了吧。就算刘备真的这样想,好歹赵云拼了命救出来,要真摔死了,赵云的功夫岂不白费了?就不怕寒了赵云的心?何况他也不一定真的这样想,一个不大的婴儿,真要一摔非死即伤,岂能无事?所以我认为民间的俗语也是很有道理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另外,我觉得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后感觉理性的思考不像以前那么好了。总是很多时候以感性用事。比如在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时,他本能观天象,那次明明是对于蜀星不利,却硬要北伐,结果不但没成功还死在中途。刘备本想通过托孤激发将士们的斗志和忠心,却使诸葛不能理性,是助蜀呢?还是害蜀呢?

在我之前的印象中,刘备和诸葛亮都是完美的人物,但这次通读之后就会发现他们也并不完美。

三、阅读中的疑问

在阅读《三国》的过程中我依然有一些疑问。比如在蜀军五虎大将中,关张反而立的战功不是很多,是有功也有过。但赵云和黄忠反而有功而无过。难道赵云和黄忠在关张之上?另外还有司马徽在荐诸葛时说:“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刘备两人皆得,却没有安天下。难道只能得一人?得二人就不行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阅读时产生的这些疑问和感受让我在此次阅读中更加有收获,更有乐趣。

读《三国演义》有感-记叙文1000字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7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伴随着音乐我总会思索剧中的一位人物,他,在戏剧中被定格为奸臣,在正史中又倍受赞扬;书中他是奸雄,但鲁迅称它是英雄,但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一个矛盾的人,因为曹操的身份只有一个。打开《…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初出茅庐、刮目相待、名不虚传、吴下阿蒙、手不释卷、旦夕之危、如鱼得水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一手包办、一举两得、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不出所料好句:1、孙策换回黄祖,迎接灵…

读三国演义有感_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三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_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1)《三国演义》是四大名着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

品《三国演义》_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再次翻开这本书——《三国演义》,里面栩栩如生的各个人物又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曹操的阴险狡诈,刘备的意气风发,关羽的坚贞不离,诸葛亮的机智勇敢……他们都曾经手握大权,都为了国家而战,可我们也不难看出,里面的每个人物也都有精…

向你推荐《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刘、孙、曹,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故事。我们先来讲讲刘备吧!刘备,字玄德,尊称汉昭烈皇帝。因两个耳朵很大,被人们称为刘大耳。刘备自称是刘邦的后代,经历过卖草席为生的日子,曾拜卢植为师,与公孙瓒等人为友…

三国演义-读书感悟9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每当这首《临江仙》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便有许多英雄人物从我的脑海中翻涌而出:狡诈的曹操,谦虚恭谨的诸葛亮,心胸狭隘的周瑜……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作者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地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读《三国演义》有感900字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题记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年,出现了太多太多优秀的作品,它们如同群星一般照亮了整个中华民族,也照亮了无数读者的心。《三国演义》这本书,成书于元末明初,是由罗贯中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撰写的章回体历史长篇小说。作为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初中

三国演义描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96年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故事,这一部书的最卓著之处就是描写战争,作者通过故事中的任务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天下动荡的局势,把我们带到一个烽烟滚滚,兵荒马乱的古代战场,让我们看到一个风云变幻,群雄纷争的…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关云长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伤,……都将关羽的忠义之举,智勇之能,一展无遗,其虎牢关的英勇,白门楼上的恩义,令赤兔…

《三国演义》-读后感900字

大家好,我是合肥市师范学校附属西安路,开学三(2)班的郑昌武,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的一著,是中国古代长篇回体小说,作者 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故事讲述了东汉末年蜀.魏.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三分割据,万古云霄-读《三国演义》有感900字

神州大地,广袤无垠,青冥之下,岁月悠长。曾记否,在无数动荡之危时,仁人志士以崔嵬峥嵘之决心,立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远志。以舍我其谁,横刀立马,以换取与“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国泰民安。让我们拂去历史的灰尘,共观三国风云。《三国演义》,罗贯…

汲取优秀文化力量,争做新时代弄潮儿-读《三国演义》有感900字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而强大的力量。新时代,正亟待我们这些弄潮儿,汲取优秀文化中那源源不断的力量,勇往直前,不断拼搏。在我汲取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文化力量之后,深有体会。古典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