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浒传》有感-记叙文11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1

水浒传,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从古至今,看过它的人不计其数。外国有句谚语:“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中国,我想: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种水浒。这不仅仅因为施耐庵笔下的一百零八将各个性格突出、有血有肉,也因为最后富有悲剧色彩的结局。每个人心中对《水浒》的看法也各有不同:有人爱黑旋风李逵的勇猛无比;有人爱智多星吴用的足智多谋;有人爱武松打虎的英雄本色;有人叹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无奈;有人为朝廷的腐败而愤怒;有人为梁山好汉因招安导致的失败而惋惜······

暑假,趁着有时间,我耐心的看完了《水浒传》。合上书,书中一个个的场景却仍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吴用智取生辰纲、景阳冈武松打虎、宋江江州题反诗······这一幕幕让我热血沸腾,仿佛也将我带人了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

遍读全书,我一直有个疑惑:梁山泊拥有英雄将领一百零八位,各个身怀绝技,功夫了得,为什么最终会失败呢?仔细的想了想,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首先,从地理环境上来说,梁山泊四面环湖、地势险峻(否则早已被朝廷消灭了),凭借地势进行抗击。而处在穷乡僻壤:一没钱,二没人。仅仅这两点,便足以致命。首先来说说钱的问题: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每次战争,物资是保障胜利的基础。什么是物资?说白点:就是钱!可梁山泊在这荒僻之地种地都不好种,更别说收入多的商铺市集了。那如何解决吃饭问题呢?我想:无非是偷抢罢了。可这两样办法不仅风险系数高、不够稳定,更有可能带来百姓的不满。显然,钱的问题是梁山好汉的隐忧之一;再来说说人的问题:众所周知,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越多,相反,越荒僻的地方人越少。显然,摆在梁山泊面前的一道难题便是人员的短缺。幸而朝廷的残暴统治和梁山泊一定的影响力,这才有人投靠,保证了新鲜血液的补充。可仔细想想:有谁会愿扛起起义的大旗,与朝廷作对呢?恐怕是些亡命之徒、被逼无奈走投无路的居多吧,虽然也有许多能人志士和身怀绝技的人逼上梁山。但这也导致了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每个人也各怀心思:有的想真正抗击朝廷,而有的则是被逼上梁山,起义的立场不够坚定。就如宋江、林冲等人,起义时却仍有做官的愿望。这也导致了最后的被招安。

其次,人员的劣势。虽说梁山泊有一百零八位好汉,但除去因故去世的,相对于朝廷的兵多将广,仍显较为薄弱。更有些将领像时迁、燕青之流,曾当过小偷、水贼,实际的战斗力我表示怀疑。

然后,策略上的错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面对仍很强大的朝廷,即使四面楚歌,实力仍不是众多起义军单独可以匹敌的。起义军明智的做法应该是结盟共同对抗朝廷。但梁山泊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招安。反而去对付其他的起义军。这让朝廷不费一兵一卒,坐收了渔翁之利。待其没有利用价值之后,便可以狡兔死走狗烹了。

最后,最重要的:人的媚官心理。在一百零八将中,有许多人都曾身居高官,后因种种原因,被逼无奈才扛起起义大旗。如宋江、林冲、武松······后来虽身为起义军,仍不忘旧官。就像武松,到哪都大喝一声“武都督在此!”这是他当过的最大的官。尽管他早已不是都督了,却仍将它挂在嘴边。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梁山泊最后的被招安。真是可悲!

综上种种,我明白了:梁山泊起义的失败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读《水浒传》有感-记叙文1100字相关内容

读《父与子》有感-记叙文800字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随手拿起书桌上的一本书《父与子》,看完之后,我感慨颇多。这本书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该书主角是一对“顽皮”的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书中一幅幅诙谐有趣的画面,蕴含着一个个…

读《闪闪有人爱》有感-读后感作文800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利用暑假的时间我决定给自己充充电,读了不少书,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闪闪惹人爱》这本书了。主人公米诺是个非常单纯的孩子。她从小缺少父爱,在无意中听到数学老师和他同学的对话,于是,她对关心她的数学老师产生了一种想念…

挫折亦是宝藏-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900字

当我合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候,我已深深为保尔的反抗性格与革命精神所折服。十月革命爆发后,年仅16岁的他参加了红军,无论是在战场的炮火中,还是在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保尔都展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强烈的爱国热情与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雾霭谈-读《名人传》有感2300字

你能懂我吗?当你以同情的目光凝视我虚弱地抬起头的时候,我的朋友!你能懂我吗?当我深情地抚摸最后一个琴键的时候,我的听众!你到底在想什么呢?在空旷而辽远的掌声中,我几度陷入迷糊的状态。我多希望你能懂我,多希望在未来当某个人因痛苦而仰望群星时,…

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有感1100字

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题记“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中华文明是令世人不容小觑的世界中心。西汉时期,以长安为起点开辟了“丝绸之路”,为华夏儿女传播了佛教文化。樊锦诗先生按照当时北大历史学系考古专业…

唯有清醒才是真正的活着-读《瓦尔登湖》有感1000字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桃花源梦。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里,大多数人都憧憬着一片遥远的隐士天地,渴望摆脱现实的桎梏。而在19世纪,梭罗就勇敢地来到澄澈纯净的瓦尔登湖边,开启了他的新生活。当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精神越来越浑浊时,《瓦尔登湖》能带我们回…

心灵的千里之行-读《文明之旅》有感1200字

“如果要为走过的这些地方加一个颜色,那么希腊是蓝色,埃及是黄色,耶路撒冷、以色列是象牙白,伊拉克是灰色,伊朗是黑色,印度是棕黑色,而尼泊尔是绿色。”这是余秋雨走过的路,也是《文明之旅》和我走过的路。《文明之旅》以日记的形式展现了余秋雨立足在…

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

家中书架的最高层,有一本泛黄的书,却散发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向全世界客观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写照。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1000字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题记不知不觉,手中的《红星照耀中国》已经翻到了最后一页。轻轻合上书,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脑海中浮现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与奋斗史;耳边回荡着的…

万水千山只等闲-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00字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此书以他1936年在苏区“旅行”四个月所记录的第一手资料为主要内容,故被称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刚一打开书,我就陷了进去。最让我震撼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

钢铁之志-读《红岩》有感800字

人生下来,是为了展开双翼,而不是为了抱住锁链。——题记翻开那鲜红的封面,“红岩”二字在我眼前闪过,我的心里一下子百感交集。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又一个身影,最后定格在那身着蓝色旗袍的江竹筠身上,心中的思绪最终全部倾注在笔尖之上。江姐是一位对党忠贞…

历史的天空 群星闪耀-读《人类群星闪耀时》有感900字

它不是纯粹的历史书,它那生动的语言、动人的细节吸引得你一看再看、欲罢不能,毫无枯燥之感。它不是小说,它展示的人物和事件是真实的、鲜活的,决定性地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它就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人类群星闪耀时》。书中那一个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