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因为时间太短暂,我花了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太多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记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小说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小说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说中,体会书中任务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显得地去体会作者地原创动机。可是当我把小说中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竟然搞出了原来的世界也是虚幻的现实。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脑海中浮现,到底那个版本是真?这好似看美国的恐怖片,总会给人惊耸的感觉。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读后感900字相关内容
我是一个从小生活在蜜罐里的人,家里人自然都把我当宝一样的护着,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那种。但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但自从我看了白毛女之后,我才知道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家庭。故事讲的是在1944年除夕,抗日战争尾声。冀中杨庄的老佃农…
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战争的血腥让家庭分崩离析,却敌不过革命的荒唐潮流翻搅动荡着整个社会。是非混淆,黑白颠倒,血缘被否认,亲情被推翻。其中的迫害者与被迫害者,同样沦为时代的战俘。一个家庭渺小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在时代的燃料下烧得慷慨激昂回不了头…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它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充分体现…
最近我在读毕淑敏的散文集——《幸福的尺度》,让我明白了幸福到底是什么。“世界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的。其实幸福和世界万物一样,有它的征兆。幸福常常是朦胧地、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你不要总…
“我的过去,一片蒙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在一场倾盆大雨中,居伊·罗朗结束了8年的私家侦探生涯,决定去追寻自己的过去。这是艰苦的工作,漫长的旅程,在一觉醒来后遗失的前半生只剩下了支离破碎的影像,他可以依靠的只有依稀的感觉…
我坐在书桌旁读着《绝佳拍档》里的《两个人的梦想秀》。书中叙述了马一右和马一左两位小朋友,他们做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他们一起去吃灌饼,一起去游乐场,一起做饭一起捉迷藏……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喜欢在一起,因为他们是--绝佳拍档!我仿佛看到了两个…
得知修读中国语文及文化科,学校指定要看几本书,当中包括《唐山大地震》时,第一个闪进脑海的念头是:天啊!不是开玩笑吧,这样一本书,甚麽报告文学,单听名字和体裁已给人闷出鸟来的感觉,怎样看啊!於是,自买书以来,我一眼也没看过它,让它安静的躺在书…
《红高粱》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我奶奶”。在莫言的感觉世界中,“我奶奶”首先是一个充溢着生命活力与性的诱惑的风流女子。她十六岁出嫁,憧憬着能颠倒在一个强壮男人的怀抱里,殊不知,贪财的父亲把她嫁给了一个麻疯病人,只因…
初读《小王子》,是冲着他那仅次于《圣经》的发行量而来的。很短,很快翻完了。翻完后心里有着莫名的忧伤。我不忍心再去翻一遍,只是觉得那文字虽然时不时写着小王子的笑声,却无比的沉重,压的人心异常的。。。。。。唉,还是莫名的忧伤。我很少认真看一本书…
母爱的伟大,一直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因为母爱,总是谱写出许许多多伟大的生命之歌。《母爱就是那把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语调虽平淡,情节虽简单,却让人泪眼模糊......因为穷,他很早就辍学离开了家。惟一的行囊是装在兜里的那把钥匙,上路前母…
读了雷锋的种种英雄事迹,我不得不说,雷锋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次在车站换车时,雷锋看见一个背着孩子的妇女,车票丢了,钱也丢了,雷锋把自己的车票给了妇女,妇女问她的名字,他却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就是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举动。引出人们…
看完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后,雷锋同志的高大形象顿时树立在我的心中。想必大家对雷锋特别熟悉,从小老师、家长就经常教育我们,要学雷锋,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雷锋从小就恨地主,恨旧社会,在党的教育下,他开始懂得了:地主、国民党反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