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成功、经典的长篇小说的著成,考验的不仅是时间,还有作者的文笔,而读者对于它的评价更是决定了这部长篇小说是否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著作。好的长篇小说不常有,更不必说那能使读者流连忘返,大为赞赏的了,但至少钱锺书先生的这本《围城》却看得我十分投入。
《围城》这本书的书名倒是十分有趣,这不仅让人深思,钱锺书先生一开头就作的“围城”究竟是个什么意思?我想不急,也许看完这本书及了解一下作者著此书的处境大家就会明白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好懂,讲述的是留学生方鸿渐回国后所经历的事,全书围绕他所展现的一个作者笔下的社会,现状情况无疑是真实的,作者毫不留情地揭下了那个时代的遮羞布。对于小说主人公方鸿渐,我在他身上看到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影子,我是对这个主人公又同情又恨:一方面觉着他能力低下,不受人待见,结婚后处处看妻子的脸,没有活出大丈夫的洒脱与自由,甚是可怜;一方面觉得这些都是他自找的,若留学时发愤用功,学位文凭不找人作假,那他回国后的生活可远比小说中描述的那样好多了,也不至于遭人排挤,工作前途茫茫。可见,钱锺书先生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
小说中出场的女性角色都尤为重要,每一位的出场都在直接亦间接改变或影响了方鸿渐的命运。在刚出场的鲍小姐、苏小姐、“我你他”小姐、后来的唐小姐、孙小姐、汪夫人等众多女性人物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唐小姐了。我仔细地阅读了书中关于每位女性角色的描述,发现除唐小姐外她们无不都沾些世俗女子的性情:嫉妒、嘲笑、虚伪,这都是要不得的。倒不说唐小姐如“天仙”般完美,只是觉着她并无她们那样令我觉着虚荣与假面。
小说中有许多对伴侣,但我看到最后却发现,真正在一起的大多都并不是真心相爱的,如鲍小姐与她的未婚夫李医生,苏小姐与诗人曹元朗,孙小姐和主人公方鸿渐等。但如果并不是情投意合,那两人又怎会结为夫妻,愿厮守一生呢?我想这个问题十分普遍,在我们的身边都有所体现,而答案也好像呼之欲出人们都明白,我们都不大可能与自己真心相爱的人在一起,因为那需要承担太多的责任,面对太多的困难了,别不到最后,人离开了,自己也被这些压力击垮,所以能与不错的人一起生活,就应是好的结局了,即使你对对方的爱只有那么一点。而且人都是很现实的,很少有人愿陪你一生一贫如洗。当然,这样不称人心意的婚姻,注定会伴随着些吵嘴与动粗的,这时的处境就如一个被围得密不透风的城,你身陷其中,却又无能为。小说中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就是这样,方鸿渐没能得到他爱的唐小姐,最终因脸面虚荣和不中意的孙小姐在一起了。
小说《围城》中的人物都是被作者“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我们看到的是个个不全的人在嘲讽他人,用那粗糙的做工来补全自己身上的漏洞。结尾处“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时间可以重新开始,但是书中人的命运却早已注定。“那只老钟”就像是读到最后的我们,对《围城》这部小说中人物的评价,这才是最合适的吧。
这就是我所读到的一部成功、经典的长篇小说,钱锺书先生用他洞察的目光以及过人的文笔,向我们展现了他所观察到的人:竟是如此,倒也如此。
读《围城》有感-记叙文1100字相关内容
“打一张A4纸等同于向空气中排放一立方英寸约等于16 .387立方厘米的温室气体 。”这是机器人小桶所说的。阿和本来很浪费,可在认识了E博士、华主任 、小青和小兰之后却改变了他 。怎样改变的呢 ?一起来看看吧 !原因归结于一台电脑 。一天,…
许多人对于自己的仇人就是“以牙还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然而,到最后却没有人是赢家,只会伤害到两方。读了这篇文章,我学会了另一种方法——宽恕。宽恕这个词,散发着一种美妙的灵气,它能使我们不再怨恨,它也是一种奇特而又简单。但又很难做…
几天前,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周恩来的故事》--书,感受很深,受益匪浅,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周恩来青年时代成长的故事。它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这位伟人--周恩来。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周恩来年仅九岁,就开始料理家政,而且当时周家已经是债台高筑…
一段缠绵的情缘,两眼流不尽的泪水,三人生死纠葛的爱恨情仇……初遇时,那句,"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一眼,她入了他的眸,他也入了她的心。此后,她流泪是为他,他疯魔也是为她。没人知道,他曾是神瑛侍者,她曾是一枚绛珠草,木石前盟,是他们的缘,亦是…
《谁动了我的奶酪》作为曾经的畅销书,已经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了。今天好奇心起,便找来这本书读一读,想看看当年的传奇畅销书究竟是怎么样的。这本书是一个篇幅短小的寓言故事,涉及到的角色是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四个小…
张爱玲的文字一向是犀利的,富有穿透力,有杀人不眨眼之嫌。可悲的人总会写出可悲的文,不但因为张爱玲命途多舛,还因为那个年代的社会有太多可以被揭露的地方,和平的面具下有着泛滥的腐败气息。曹七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她出生在一个以卖油为生的家庭,…
我并不是孩子们的老师,反而我觉得他们是我的老师。----杨永旭(1)我打开电脑,又一次看了杨永旭的支教博文《香楠,沉甸甸的感动》。此时已经深夜,一篇博文,一杯茗茶,足以抵御那初春夜晚的寒冷。聆听智者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从头浏览一遍博文…
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集中华文化于一体,他有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宏伟场面,他有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也有侠骨柔情的感人事迹。他就是鸿篇巨制---《三国演义》,最近我读了《三国演义》这篇名著,我百感交集。在这篇巨制之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吕布了…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只是一首红楼,读罢口齿沁芳;竟是一曲红楼,看毕其乐无穷。歌尽了帘外海棠,锦屏鸳鸯,也画绝了穷困潦倒,岁月沧桑。铺开人世的画卷,可我却回味无穷,乐在其中。初读红楼,只是七岁的小不点儿,才读几回,便觉有趣:“…
复活?是哪种性质的复活,是生命,即肉体的复活!还是……?是精神,灵魂的复活!小说讲的是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和农奴私生女卡秋莎·玛丝洛娃这两位曾经心灵纯洁的青年,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现实,个人的遭遇,精神,思想的溃烂,在这两种对立思想的激烈斗争下…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高尔基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坚强地走…
无论在哪里,无论是什么时候,在我们每一个的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名词——那就是中国。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时时刻刻总有一股暖流在流淌着,沸腾着,那就是——中国魂。因为心中有两个字——中国,有人放弃了荣华富贵,舍弃了青春年华,甚至牺牲了自已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