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永远追随》有感-记叙文65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18

2022年暑假,我读完了《永远追随》这本书。它讲诉了一个似轻似重,关于诺言,关于救赎 ,关于觉醒,关于信仰,价值和荣耀,仍是足以映照当下现实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两个少年,陶百川和周三才一起感受喜怒哀乐,共同经历着千难万险......本来,这两个少年和他们的家人,平静而又充满希望地生活在湖南的一座小山村——香花岭。他们最重要的生存基础和快乐的来源是一头与众不同的驴子——小白。红军长征时借住在他们家,在由疑惧到信任的数日相处后,红军撤离时借走了那头I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的驴子,却没有按照承诺如期归还。为了讨回如此重要的财产,也出于一时意气,两个少年踏上了寻找之路,由此一步步进入长征途中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之战现场,用少年的眼睛和感情见识了那场残酷的较量......

从香花岭到延安,两个少年一路追随,从点点滴滴的细微处感受着红军的伟大。当他们历经磨难找到毛主席时,涉及“毛驴事件”的各位红军战士总是责备自己没有尽到为民爱民的职责和诺言,没有及时归还驴子,连累两个孩子吃了那么多苦。毛主席让大老魏和马天来毛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重重机关,送他们回家。可是回去后,他们却发现他们的亲人一个个全部被敌人杀害了,这个惨痛的现状,与红军对他们的号,深深的刺激着两个少年的心,他们见证了红军队伍的伟大和无私,也见证了敌人的惨无人道,在两个少年的眼里,毛主席带领的红军战士是值得信任托付和追随的。通过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在枪林弹雨中,两个少年坚定地追随红军走上革命道路的信念。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战争是多么的残酷,更感受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永远追随革命先烈的足迹,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努力学习,增强自己的本领,报效祖国!

读《永远追随》有感-记叙文650字相关内容

《永远追随》-读后感350字

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永远追随》。这本书让我了解到新中国未成立时百姓的生活。这本书作者是柳建伟。书的主角是陶百川和周三才。陶百川是一个意志坚定,十分要强的男子汉,比较善于表达,周三才是一个关爱他人的人,是陶百川的表弟。这本书讲述了兄弟两人…

《永远的超级四班》-读后感200字

今天,我看完了《永远的超级四班》这本书。这本书里主要讲述一个叫华汪德的小孩是个网络菜鸟,对网络知道的也很少,打字速度也特别慢。后来,在一节语文课上,他们的班主任胡老师说:“最近要求作文的分数越来越高了,大家要提高作文水平。”老师说大家最好每…

读《永远追随》有感-记叙文300字

《永远追随》这本书讲了红军路过他们家的时候,把他们家最珍贵的驴给借走了,借走了之后就一直没有还他和他的朋友寻找红军。在寻找红军之后,看见了红军打湘江之战的全部过程。看到了红军,为了人民无私奉献。通过这本书,我想到了,如果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

《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小学生读后感300字

《永远跟党走 奋斗新征程》这本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向我们讲述的是中国怎样从贫穷一步步迈向辉煌。192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条小木船上诞生了,为处于黑暗的中国带来曙光。她好似一位虽饱经沧桑却不屈不挠的母亲,自诞生以…

《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记叙文350字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落后的旧社会奔向光明富强的新时代的伟大历程。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深受西方列强的压迫和国内封建剥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非常困难。许多有识之士想挽救中国,做出了各种尝试和努力,但都失败了。直到中国…

我永远的朋友-描写玫瑰花的作文200字

我家的桌子上摆着一盆美丽的玫瑰花。阳春三月的时候,它长得很快,三天里,就长出两三朵玫瑰花了。每一朵玫瑰花经四、五片绿油油的叶儿一衬托,显得那么美丽;炎热的时候,它长得更艳丽,红通通的花瓣给人一种奋力向上的感觉,它会让你有天大的烦恼也会抛到九…

永远是春天作文100字

永远是春天作文100字春天已经来过,他带来的只是一片可怕的温暖。等待人上钩。春天没有迷人的面孔,却有迷人的性格。这被它发现了。但它后来却冲冲的跑掉了。接下来春天走一片树林。遇见了另一个它。它纯朴可爱。任凭春天捉弄他。它却默默的接受着“春天”…

永远忘不了_600字

彻夜未眠,始终在脑海里浮现着那一幕幕,那一幕幕像是黑色幽灵下的躯壳,仿佛在吞噬着人的灵魂。安息吧,那罪孽的人啊。放下那精神的包袱和那些堕落的心灵。你的灵魂在那遥远的地方排斥你,被你屠杀的生命,在黑暗之灵火下悲愤的哭泣,那沉睡了千年的事实,被…

永远的朋友_150字

爷爷是位动物学者,他来到森林看望他的朋友们,狐狸呀,山羊呀,小鹿呀......他看到上次救治过的小鹿已经康复了,很欣慰。他的牧羊犬从他背后探出头亲热地跟小鹿们打招呼。小鸟看见他们那么友善,叽叽喳喳地给他们唱起了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