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个先锋作家的姿态进入中国文坛,后来却转向书写人道、温情。进入九十年代后,余华的小说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前期寻求语言张力与刺激、叙述风格的陌生化转向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
余华前期代表作品诸如《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都是暴力美学的代表。这一时期余华的作品中充满血腥、暴力。为什么余华要通过如此犀利的笔墨向读者展示一幅幅鲜血淋漓的惨剧,一次次展现人性恶的那一面呢?其实我认为余华是借人性的残忍冷漠来展现人性的真善美,就像天空中的星星,夜空越黑,越能反衬出星星的璀璨。如早期作品《在细雨中呼喊》中做哥哥的孙光平对弟弟孙光林的关爱,冯玉青抚养儿子的坚强,孙广元与奶奶之间的患难情义,还有在《西北风呼啸的中午》中,“我”压根不认识那死去的朋友,但“我”还是履行着朋友之义,想着自己应该替他守灵,向其母亲尽孝,为他扫墓,这都是展现人性的善的那一面。如此也是做到了将暴力与善良完美的融合。除了暴力美学之外,余华的作品中的“灰色幽默”也令我印象深刻。通过荒诞的描写突出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个体与环境的冲突,并把它们不断放大,带来喜剧效果的同时也加深了读者对时代的思考。在《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为了一个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卖血七次,如此用揶揄的方式描写苦难,无情地揭露现实的虚伪面具和丑陋伤疤不禁引发我们的深思。除此之外,反讽也是余华经常使用的创作手法之一。《活着》名为“活着”,却通篇充斥着死亡,借书中死亡对官僚主义、大跃进运动和文革等方面都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诸如此类的手法在余华的作品中相互交织,最终为我们呈现出了令人惊心动魄的效果。
余华在《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中说:我意识到伟大作家的内心没有生死之隔,也没有美丑之分,一切事物都以平等的方式相处。这使得早期的余华作品中带给我们的更多是用极其冷静的方式来展演暴力、血腥和死亡。而后期的余华的作品描绘社会中的人性丑恶面逐渐隐退、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性中的温和面和人性深处的善良、坚韧,并且也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让我们感触更加深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兄弟》中的宋凡平。当无尽的苦难袭来时,他选择以隐忍来默默承受这一切,苦中作乐,在逆境乃至绝境中不抛弃生的希望,对于亲人,他温情流露,以血与泪书写生命的顽强。
其实在仔细审视余华作品中,透过其冷酷与残忍的故事,贴近他那“冷到零度”的叙述,我们依然可以见到他在“真实”人生中所展示的能够穿越残忍与苦难,欲望与疯狂的生之意志与温情的人性之光。
读余华作品有感-记叙文1000字相关内容
中考作文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
对于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首尾不入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
写活动怎样防止“三老病”_怎么写记叙文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参加活动总是最令人兴奋的事。于是写活动,如参观、访问、旅游、集会……也就成了我们记叙文中常见的题材。一般说,同学们总以为写活动最容易,把现成的材料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就成了。问题就…
初中生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
记叙文写作如何“变换叙事人称”_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与传统的小说家不同,西方现代小说家们在意的似乎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讲述故事。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叙事人称,而是尝试着不同叙事人称的变换使用。比如杜拉斯的著名作品《情人》。这部小说的线索明…
(1)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何写好这方面的记叙文,提高这种题材的写作水平,是师生在作文教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在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那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从同学写的有关亲情主题的作…
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
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贞,传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