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风筝的人》有感-记叙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5 13:21

谈到阿富汗,必然少不了“战争”“种族歧视”“恐怖主义”“贫穷”等字眼。确实,在读《追风筝的人》之前,我对于阿富汗的印象也无非如此。但读完之后,这样的印象便有所改变。作者胡塞尼“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在他的笔下,给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阿富汗的斗风筝比赛,这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习俗,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有人负责放风筝,有人负责追风筝。故事的转折便发生在追风筝的事上。

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一主一仆,阿米尔出生说出的第一个字是“爸爸”,哈桑说的是“阿米尔”,很明显,他们之间的“友谊”并不对等。哈桑,这个哈扎拉兔唇男孩,视阿米尔少爷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而阿米尔,这位普什图富家少爷,只把他当作仆人,只在没有客人的时候找他玩耍,哈桑则从来不会拒绝阿米尔少爷的请求。他们两个人,生来便不平等哈扎拉人受歧视,而普什图人作为人数最多的民族,备受尊敬。他们两一个在感情和道德上不知何去何从,摇摆不定;另外一个单纯、忠诚,生性纯良正直。这两个男孩的友谊前景暗淡,两人的决裂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巨大。决裂,便自1975年的斗风筝大赛始。

摘录一段书中的文字,这是我印象尤为深刻的:

“我仍有机会可以作决定,一个决定我将成为何等人物的最后机会。我可以冲进小巷,为哈桑挺身而出---就像他过去无数次为我挺身而出那样---接受一切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后果。或者我可以跑开。

结果,我跑开了。

我逃跑,因为我是懦夫。”

是的,“我”是一个懦夫,不如哈桑那般正直勇敢讲义气,许多年后“我”仍然在窥视着那个巷子。日后,“我”也为“我”的懦弱付出了代价,负罪感始终伴随着“我”。后来,阿米尔得到了救赎,然而赎罪并不等于幸福,为此,他牺牲了很多,甚至是生命。很多人将本书的主题定为背叛与赎罪,阿米尔的父亲背叛了哈桑的“父亲”阿里,他赎罪,他救济贫穷的人,修建恤孤院......阿米尔背叛了哈桑,他祷告,拼命带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为他追风筝,治好索拉博的心病,也治愈了他自己的内心。

书中最令我为之感动的是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书中约莫出现了三次。第一次,1975年冬天的斗风筝比赛上,阿桑为阿米尔追下掉落的代表胜利和荣誉的蓝风筝,这是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第二次,阿米尔在请求法里德帮忙时,法里德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第三次,在索拉博失去对一切的希望时,阿米尔为他放风筝,当他看到索拉博点头应许阿米尔为自己追风筝时,阿米尔对自己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每一句,都饱含人世间最真诚的情感,没有人会不为之感动。

书的结尾写道“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在空中,风筝顺遂风的旨意飞舞,在地上,我们顺遂内心的向往,无论多远多难,我们都会追到那只风筝。风筝,或许是友情,或许是爱情,亦或者是更加抽象飘渺的事物,我们都要去追,勇敢地追。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记叙文1000字相关内容

会扎风筝的姥爷_我的长辈记叙文700字

秋天到了,高远的天空下,一只风筝在秋风中快乐地飞翔。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姥爷,想起了和姥爷一起度过的快乐的童年时光。姥爷有一个独门绝技那就是制作风筝。他的那双大手仿佛有神奇的魔力一般,一些简简单单的材料在他的手中仿佛一瞬间就能变幻出一只只精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