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捏着书页,不愿让它翻页;我握着时光,不愿让它流逝,我陷入记忆的漩涡,打开那片星空,来到如烟的往事……
落花微雨,芳草斜阳,暖风轻轻拂过脸颊,清爽舒适,当下课铃声再次想起,我迈上了回家的步伐,阵阵嘈杂声映入耳廓,路过曾经的母校。学校外,大人们都踮着脚尖不停的往门口张望,翘首以盼,一如既往,似乎并没有人知道我们的离去,一种莫名的酸楚感涌上心头,我不禁踏进校园,校园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含辛茹苦的老师,活波可爱的同学,还有那几栋我们用尽六年时光才走完的教学楼。其中最为显眼还是那群一年级的新生,在陌生的四处懵懂地打量着这周围的一切,我似乎从他们的身上看见了曾经的我们,不懂得珍惜在一起的寥寥时光。如今,我却想要奋力追回,只是步伐太慢,没能追上那日月星辰,没能追上那青春年华,更没能留下岁月痕迹,或许是因为笔墨太淡,没有写出未来可期,没有写出十年之约,没有写出诗和远方,没有写出我们往后看的青春,往前看的未来。
少年不惧岁月长,披方尚有荣光在,曾经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有过眼泪,有过烦恼,但更多的是欢笑,因为我们充满着对明天的希望,更有着信心与青春飞扬,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我们终会打败一个个“拦路虎”,到达梦想的彼岸,看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看眸里的星光。你们曾经逆光而来,带来春的花香,夏的日光,秋的落叶,冬的雪花,于是我便从你们的身上看到了四季,看到了星河,看到了所有。在毕业的那天,从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了自己孤单影子,原来最后还是一个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真正的离别,并不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和“长亭古道”那般情深义重,也不是非要大哭一场那般的轰轰烈烈,真正的离别其实是我永远不曾忘记你们。
看!又是那轮明月,这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每逢看到天上的明月,我总会想起你们所说的话。那天是我的生日,我们走在路上谈笑风生,嘻嘻哈哈的,好不热闹,临近分手时,你们用手指着月亮,笑道:“瞧!看那轮明月,多好看啊!以后等我们毕业的时候分开了,你若是想我们就可以看着月亮,睹物思人嘛!看见了月亮就如同看见了我们。”那一刻,我只觉得这世上的事物都丧失了光彩,唯有你们的眸子在闪耀着光芒,熠熠生辉。
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向皆为过往,文字太轻,回忆太重;入戏太深,深情难收;思念太长,我们不等,只可惜我文笔平平,描不出我对你们的想念,写不尽曾经的美好时光。
分手后,我忘不了你们-记叙文1000字相关内容
小时候,我们渴望大众的世界,成年后,我们哀叹早逝的青春;年轻时,我们以健康为代价,拼命地挣钱;迟暮时,我们以金钱为交换,维系着健康——我们总在担心着明天的一切,却又无视当下的快乐。于是,我们丢失了现在,更迷失了将来——请记住,不要让自己走过…
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
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
《围城》这本书我读了后感想很多。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单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
《于丹庄子心得》读书笔记1000字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
“我是只猫儿。要说名字嘛,至今还没有。”这样亲切的一句话为我打开了一只猫的心灵大门。这只猫,生活在教师苦沙弥的家中,看似是一支普通的猫,却有着人一样的思维,夏目漱石把他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只猫很富有哲理,语言精辟。夏目漱石在描写猫偷…
《李尔王》:这本书写得气势恢宏,让我这个也算博览群书,从不流泪的人,也不禁有些热泪盈眶。只是,曲高和寡。李尔是一个英国传说中的国王。年轻时英勇善战,年老时却好大喜功,喜欢别人阿谀奉承。他准备把自己的国土平分给三个女儿,因为偏爱小女儿考黛莲(…
这周想分享的是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整部小说是一封陌生女人的信件,整个故事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暗恋。十三岁时对男主一见钟情,直到她搬家也一直没有告诉过他;她攒够了钱回去“偶遇”他,和他有了一夜情,他又以出差的理由离开;她默…
《呐喊》小说集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的作品。读过那么多的文学作品,《呐喊》文集却让人读过后荡气回肠,久久不能忘怀。《狂人日记》,“疯言疯语”可所说的却未必不是真话。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社会的真实写照。恐怖的封建压迫,毫…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母亲及女仆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了他乳母的哥哥佩葛蒂学生家里。佩葛蒂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
一个是伸张正义的疯癫骑士,一个是耽于幻想的失足女子。在爱玛身上,我看到了堂吉诃德的影子。虽然二者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但前者更加彻底,后者多半是满足虚荣心而已,借此向庸常的生活挑衅,向所谓的命运不公平性报仇。关于对爱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想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