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乡下老家,有一间斗室,里面摆放着两个大书架,整整齐齐地塞满了各种书籍。其中,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有《毛泽东选集》、《资本论》等;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有《十万个为什么》、《赤脚医生》等;文学艺术方面的有“四大名著”即《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黄河东流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等。
这就是我父亲的书房。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的书房一直泛漾着浓浓的墨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在我们村小学教书。那时候,他很年轻,也非常勤快。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协助母亲料理家务农活,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彻头彻尾的书迷。他干完农活就钻进他的书房,伏案批改作业、备课、看书或写作。我从来不知道他的书房是哪年哪月建成的,也从来不向他打听,只懂得他经常走进卧室旁边这间破陋的瓦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父亲连年荣获《广西日报》、《河池日报》优秀(先进)通讯员称号。这些功劳离不开他的书房,他利用业余时间走村串户、四处采访,捕捉新闻素材,晚上便在书房伏案加工写作,常常挑灯夜战,甚至熬到半夜三更。次日又爬涉十余里路赶去乡邮所投寄,当一篇篇新闻、散文、评论或随笔变成铅字,登上“大雅之堂”后,他的脸上便绽开了欣慰的笑容。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我吃过晚饭后走到书房的门口,望见父亲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看书。他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还不时抽着鼻子,甚至用手去擦擦两下。看样子他受冷,差不多挨感冒。我立刻跑到母亲卧室,并告诉了她。母亲翻箱倒柜,好不容易找出一件陈旧的大衣,让我拿去给父亲。
“爸,天冷,你穿上这件保暖吧。”我把衣服慢慢地披在父亲身上。
“好吧。”父亲转过头来,望着我,微笑着。
我扭头望着父亲的四周,仿佛一下子沉浸在茫茫的书海里。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他的书房。
我目光仔细地在搜索着架上的每一本书。不知为何,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
“爸,以后我有时间也想进来看书,可以吗?”我小声地对父亲说。
“什么不可以?只要你爱看书,你都可以进来看嘛。但要牢牢记住,看完后都要给我整齐地放好,不能到处乱丢,懂吗?”父亲既轻松又严肃地对我说。
本来,我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因为父亲一向对我要求严厉,我怕他不答应我到他的书房里看书,所以斗胆问他,声音低得像蚂蚁一样。孰料,父亲却乐意地答应了。
从此,我如鱼得水,无论周末或假期,只要有时间就钻进父亲的书房,尽情翻阅着那些文学书籍。也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都津津有味地阅读。虽然很多章节都不太读懂、不理解透,但我内心却深深地迷上了阅读,迷上了文学。特别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著,对我日后树立钢铁般意志的培育帮助很大,不可磨灭。
岁月匆匆,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我初中毕业外出漂泊打工之前,父亲的书房一直陪伴着我。从它那里,我也收获颇丰。从与它结缘那天起,我的作文一直是老师在班上朗读频率最高的,甚至还有那么几次荣获作文比赛的一、二、三等奖。
我外出打工后,虽身处他乡,心里却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父亲的书房。有时甚至还梦见自己回到老家钻入书房的情景。每到节假日,我偶然回到老家,吃完晚饭,第一件事就是钻入父亲的书房,翻阅着那些陈旧、甚至有些昏黄的书。一缕缕感动和兴奋不时涌动我的血脉,心胸总是感到无限的豁朗,暖融融的。
去年春节,患“脑溢血”被抢救过来的父亲回到老家。当晚,他拄着拐杖,喘着粗气,步履蹒跚地走进他的书房。他艰难地抬头望了望书架上的书籍,然后抽出一本,却只翻了几下,便又放回架上。他叹了一口气,沙哑而含糊不清地对我说:“这些书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卖,要保护好啊。”说罢,他又蹒跚地一步一步走出书房。
我望着虚弱至极的父亲的背影,眼睛滋润了。
我心里痛楚,父亲是多么爱他的书房,多么牵挂他的那些书籍,甚至还拖着病躯去跟它们会面。我想,父亲不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吗?这一辈子,我要善待父亲的书房,更要善待父亲书房里的每一本书,让它们时刻丰富我的人生!
父亲的书房-记叙文1400字相关内容
新型冠状病毒打破了往年春节的喜庆和热闹,还有人因此病丧失了生命“我们挺住的,这里是中国!”那些来自疫情工作第一线的人,为我们送来了他们的新春第一句“祝福”。白衣“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他们无非是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罢了。”他们身披白衣,戴…
今天是3月12号,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同时也是我的好同桌好朋友好班长——凡凡的生日!在上一个星期,她就跟我和其他两个朋友说过了,而且还邀请我们一起去吃火锅。想想就很期待,能给她过生日,不仅是我,她自己也很开心吧!早上我早早地就起床写作业了,为…
晚自习上,班主任把鉴定的表单下发到我们手上。表单上面有自我鉴定和民主鉴定两栏。基于不走寻常路,我总想写出些跟寻常人不一样的东西来,以此“大出风头”。为此,我专门抽出半节晚自习来写这段不寻常的文字,尽管当晚作业多,我苦苦思索着,在草稿纸上写了…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题记周末,远在异地的亲人特地不辞千里赶过来,送来家乡的特产——粉果。粉果顾名思义,就是用类似广东虾饺的薄薄的透明的淀粉做的皮里面包着猪肉香菇和当地的特产——笋干,是当地乡下自制的一道美食,在平常的市场里是买不到的。…
第一次“当老师”_高中记叙文900字篇一今天,不知老师搞的什么鬼,竟要我们去批改作文。嘿!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开始,他先给我们讲什么“魏书生”的批改法。糊里糊涂的我,什么也没听进去。不知过了多久,他说“这个老魏的改作法相信大家都了解了,那么……
这天,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划过苍穹,伴随着一声哭泣声,他出生了。他的父亲为他取了一个名---枫。时光似流水,转眼间,十多个春秋已去。此时的枫也已经长成一个帅气的少年。一天,枫跟着父亲上山打猎。刚进入山林,枫便如吃了兴奋剂一样异常高兴…
如此说来,过段时间才写也是好事,姑且信口胡诌些我故作沧桑又对号入座的小小感受罢。就从最引人非议的叙事者聊起。电影的叙事者萧穗子,把文工团的青春PS作为第二女主,穗子存在的意义,除了替严歌苓倾诉不少她自己真正的故事外,对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
雨落今晚窗口,谁缺少进谁的梦想之外;谁的眼泪湿他的心脏;谁等待苍白谁爱。天空中的孤独,看远处的明天,我一直在黑暗夜伤心的泪水。谁不说你的世界还是温暖的,谁说,有没有拥抱你还是安心,谁说你爱是等待最寂寞。有人说,克劳奇是一个很好的姿态,就像一…
行走于竹林之间,清脆的竹子悄悄拔节声,花开时,晶莹的露珠在水面悄然滑落声,风雨夜,心泉的汩汩流淌激荡声不同的声音打动着不同的心灵。让生命在心灵地触摸和品尝中变得色彩缤纷,充满活力。钟声每一次碰撞似乎总在告诫我们: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间如白…
总有一种记忆,让我无法忘却;总有一个人,让我思长怀久;总有一种味道,使我触醒了那段甜甜的豌豆糕的记忆。记忆中的那个时候,我大约六岁,还在家乡度着无限趣味的童年,我们一家是四世同堂,老爷还未过世,老奶在我刚出生的几个月后便去了,因此我并未对老…
等待着,桌上的面已经变凉,碗里的汤汁已经吸尽,只留下一坨面条赖在里面。今天是大集的日子,对门刘奶奶起了个大早,高高兴兴的拉着个小推车出门啦,待我辅导班回来时,我又遇见了她,这时那架小推车里堆满了满满当当的蔬菜熟食,见了我,她咧开嘴笑着说:'…
平心而论,我对这次学农是很期待的。对于老妈说我娇生惯养的言论我早已严重不爽,想借这次机会证明我的“强悍”!!于是在此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前一天上网浏览令人毛骨悚然的蚂蝗图片。可是真正来到这里,冲击,除了冲击还是冲击。她家住的很偏僻,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