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
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进行外貌描写有几大技巧:
1、简笔勾勒特征;
2、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一人几幅肖像;
肖像描要注意两点:
一、肖像描写不是说把一个人,从眼睛写到鼻子,从鼻子写到嘴巴,从嘴巴写到耳朵,从耳朵写到头发,从脸写到身材。通常我们只是选取这个人的外表上一个最最鲜明的部分进行特写,比如说,写眼睛,鲁迅说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我们不是说都要写眼睛,而是说鲁迅用了“画”这个字,强调对人外貌最具有特征的部分的特写,通常写人的外表都是为了表现人的性格服务的。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表现其悲惨的命运);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重点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是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二、肖像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通常外表和人物性格的反差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说:《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红楼梦》中的王熙风美丽俊俏,却心狠手辣。
第二、通过人的语言来写人。
1.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鲁迅先生指出:“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如《孔乙己》当中的孔乙己总是“之乎者也”,在文章当中描写一个农民说的道理,言语一般都是朴实的,如果你写得文绉绉的,显然就脱离了生活实际。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孔乙己说的话就处处表现出了他的酸腐气。
第三、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
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想和性格的表现,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谋略的机智和武艺的高强。
在描写人物行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第四、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等。
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出现心理活动的,我们在写心理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
一、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产生的心理活动,记得《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本来寒冷的冬天,卖炭翁纵然身上衣衫单薄,为了卖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
二、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第五、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茅盾也认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因此写人的记叙文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
同学们都知道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抓住景物特征描写。
2、要选好写景的角度。
3、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应该有意识地把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4、可以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5、自然景色可以暗喻某种社会环境,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社会环境描写应该注意几点:
1、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我们所处的时代常常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比如很多典型的世纪新人,新新人类,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
2、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鲁迅在写《祝福》时,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鲁镇的风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中生如何写好写人的记叙文相关内容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写出满分作文作文案例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张磊出生于中国中部,曾是高考状元。他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1998年至2002年在耶鲁读MBA,并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
引名句,起点高远。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歌词等作为文章的开头,可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唤起读者的阅读情趣,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熠熠生辉。如:(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寿”。冯友兰先生曾经说过,属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腊文…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考作文写作一直都是广大考生的一大那关,如何才能快速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呢,除了平时的写作素材积累,还应掌握一些写技巧,下面同学分享以下七个策略。一、结构模式要“简”。高考作文先要整体构思。开头结尾…
2016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高考作文一、慧眼传神的标题要在考场中取悦阅卷老师,先用传神的标题去构建作文的佳境,尝言:标题是眼睛。好作文就要有一双迷人的慧眼。现在我们训练了大量的话题作文,大量同学却把标题拟得老气横秋,或者干脆用话题作为文章…
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过:“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刘知畿在《史通·叙事》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言近而意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使夫读者望表而知里,扪毛而辨骨,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
清代文章家唐彪说:“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佳作。”精彩的开头往往能迅速赢得读者的青睐与好感。但很多同学作文的开头入题太慢,往往写了很多“正确的废话”后,文题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在800字的应试作文中,这种开头方式是最为低效的。…
高考作文是语文的重中之重,好坏几乎决定了高考成败。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写好高考作文的材料。一篇好作文,应该是既有具体的可感知的内容,又有理性的由表及里的分析。记住上述的十六字秘诀,可以提醒你在铺纸提笔时,注意兼顾大与小、虚与实、点与面的关系,…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呢?我们提供建议如下:一、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我口…
作文创新能力,简言之,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其中创新思维最为重要,所以必须培养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表现在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上,不仅能将新知识、新概念溶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而且能用新知识,新概念去…
面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代八股文,我们曾忍受着批改作文的乏味与沉闷,学生也忍受着应付作文的苦恼与迷惘。偶然有几篇佳作,在全班一读,大家一听就知道抄于哪本作文选;有时遇到满篇锦言佳句,再细读,原来没有灵魂;有的文章倒过来读,结尾处豪气冲天,…
引进创造性阅读,启发创造性思维仅仅有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是不够的,具备创造性思维才能写出风格独特的文章来。灵感的火花怎样才能激发出来呢?爱默生说“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这给了我很大启发:用…
引进人文精神,进行美的创造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精神在膨胀,人文精神在渐渐失落。由于应试作文的误导,种种作文技法、作文辅导资料铺天盖地,作文教学走向了“技术主义”,形成了从文出发而不是从人出发的作文教学格局。因而学生作文充斥着“文字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