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大伯:
您好!
您最近还好吗?您去美国快十年啦。今年春节您终于要回来了,是吗?听说您要回来,奶奶非要我用传统的书信方式,先向您回报一下家乡十年来的变化,让您手捧家乡的信,就仿佛看到的如今的家乡——南京,否则您回来可能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啦。
近十几年,我们的家乡——南京的市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你还记得吧,以前南京马路狭窄,道路拥挤,如今可不同啦,条条马路都拓宽啦,交通四通八达,车辆也就畅通无阻了。什么环城公路、机场高速,对了,还有美丽无比的南京二桥,它将苏北与苏南拉得更近啦!您还记得我外婆家旁玄武湖的古城墙吗?现在,一条湖底隧道穿过古城墙从外婆家楼前通过,直达玄武湖对面的晓庄。
南京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各种各样的楼盘、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告诉您吧,我们家也住进了河西最漂亮的小区之一,而且是跃层楼房,面积很大,爸爸说您回来,就不用为住犯愁啦,我们家有专门的客房等您来住。以前南京的大街小巷垃圾成堆,如今,每个小区都有物业管理,公共区域的卫生有人管,每家每户的生活垃圾都统一由物业公司处理,居民再也没有乱扔垃圾的习惯啦。您还记得吗?原来我们家附近的秦淮河吗?河水几乎成了黑水并不断发出难闻的臭味。现在,市委、市政府也重视起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工作,不仅彻底解决了外秦淮河脏臭的现象。而且在河的两边建起了河堤,还种了许多树。如今的南京变了,天更蓝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市容更整洁了,夜色更美好了,市民更文明了。
伯,告诉您,如今的南京有许多与国外合资的大超市,什么“好又多”、“金润发”、“欧尚”等等。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连奶奶平时吃的蔬菜都不用去菜市场,在那里便可随手可得,乐得奶奶直称享福。
现在的南京人,特别重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我们的学校里,老师每人一台电脑,可以在网上摘取许多教学的资料,应该说可以与美国相比了吧。另外,学校还新建了一座科技楼,学生可以到科技楼的微机教室,上网查找资料,制定个人主页等,可以到书法教室练书法,还可以到器乐教室练器乐。
另外,还有告诉您一件大事,那就是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将于今年10月在南京举行,那是中国的体育盛会,南京为此在我家居住的河西地区建了一个现代化的体育馆,那体育馆可壮观啦,等您回来了,我一定领您去看看。
大伯,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在信中也无法一一向您描述,您还是自己亲自回来感受吧!那时我可以当您的小导游,让您游遍南京的大街小巷,享受家乡的新面貌。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侄女:吴佳珊
2005年1月20日
给大伯的一封信_给家人的信1000字相关内容
“你说你最爱猪八嘎,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美丽的八嘎,却躲不过风吹雨打……”唱着猪八嘎的歌,当着猪八嘎的面,主持着属于猪八嘎的联谊会。猪八嘎,男,汉族,2001年出生。至于他到现在还读初二,那是上了三遍一年级的缘故,我不说大家也会明白。(…
进人初中以后,我所学习的科目增多,难度也相对增加,使我变得越来越烦躁,每天晚上学习要到很晚才能休息,所有的兴趣爱好也都不考虑了,只是一一门心思的学习。而我的妈妈也在我进人初中后变得越来越焦虑,我们娘两个动不动就会发生冷战。那天我急匆匆的来到…
“天呐!”我周围的某个人惊呼道,“怎么那么臭啊?”“李文韬呗!”周围的人都回答着,“是他的臭味。”李文韬,我的同桌,我们这一圈(我们这排加前面一排和后面一排)的中心,拥有不良个人习惯最多的人,也是最不讨我们喜欢的人。他的成绩还算不错,但周围…
她,披着一头棕褐色的齐肩秀发,白净的脸庞上架着一副时尚的黑色有框眼睛,爱穿漂亮裙子高跟鞋,显得文静又秀气。她,说起话来,柔声细语,甜甜的笑容中常常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威严。别看她长得娇小玲珑,却是我们班的“定海神针”。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姜淑…
我儿时的保姆,即我的奶奶,那时尚未年过花甲,本应坐享清福,安度晚年,但是,在十三年前的一个下午,天空一声巨响,本人闪亮登场,自此,奶奶就走上了我的保姆这条“不归路”。她生的不高,只有一米五几,不能与现在一米七的笔者相比,满脸都是黄褐斑,奇怪…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青春留下来的散文诗。”我的父亲是平凡的;留着寸头,下巴总有着一些小胡子,个头不高还有些胖。因为长年在太阳下暴晒,他的皮肤一直都是黝黑的,奶奶却总是说爸爸小时候长得白白净净。他还有一个爱好——喝酒,因为这个母…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保姆”是什么?我不知道。只隐约记得在我一两岁时,有一个中年女人,总会在爸妈不在的时候喂我牛奶,陪我玩耍,给我做好吃的。我那时以为她是我们家的邻居或熟人,到后来,妈妈告诉我,她是我们家的保姆——冬英姑姑。冬英姑姑是爸爸的表…
夏天的夜空深邃幽蓝,没有了星星的陪伴,月亮也懒得出来了。我站在窗边,仰望夜空,在这样的夜空下,在这样的幽蓝下,我忽然想起了许多许多……两年前,也是这样的夜空下,我和另外一个人一起站在窗边。“毛毛,现在学习怎么样了?”我长长地叹了口气,虽然现…
这是1910年的6月1日沉重的汽笛声响起,港湾上人山人海,一艘巨轮如一座崔巍的高山静静地停在一角。巨轮上站着一人,略微有些矮小的身材,脸上布满了皱纹,像是一团被人用手揉过般。尽管男子已约莫50岁,但他的娃娃脸上又洋溢着愉悦的色彩,隐约有一股…
关于我儿时的记忆,一直都是面目模糊的。唯一刻在深深的脑海里的,也唯独只有那佝偻苍老、步伐蹒跚的身影。幼儿园入学的那一天,所有人都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我也不能免俗。而让老师们诧异的是,他们含混不清地喊着的都无非是“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
常言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对于这一点,我拥有颇深的感触。人说朋尚好,不应莫逆交。我说真挚友,友深久不忘。有朋友陪伴我成长的日子,真好!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世间的花草树木像冻结了一样,弥发着没有生机的凉寒之意,伴着一派的死气沉沉…
我的母亲,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她没有太出众的相貌,可却有一颗不甘平凡的上进心。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如今在做与临床研究相关的科研工作。她常说,她一路走来到今天最重要的秘诀便是——努力。少年时求学的她总会遇到挫折。她说,她小时候很贪玩,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