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温总理:
您好!如果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读我这封信,我将不胜感激。
敬爱的总理,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虽然学业繁重,我仍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近些年来,新闻报刊上关于留守儿童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贫困的生活状况和恶劣的学习环境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对您说我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小时候读过《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山的那边是什么?妈妈说,山的那边,是海。这两句诗久久地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因为我就住在山的那边,那个可以眺望到深圳湾的繁华的城市里。但是,我却从来没问过,山的另一边又是什么呢?直到有一天,我在《真实故事》里看见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他身高与我八岁的妹妹相差无几,穿着满是泥土和补丁的衣服,迷惘的眼神看着镜头,电视屏幕显示着四个大字——留守儿童。这时,我恍然大悟,山的另一边,繁华的背后,是贫瘠的农村,那里有一群孤独、无助、可怜的留守儿童。
毫无疑问,亿万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建设的大军,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纵横交错的沥青路,整齐美观的绿化带,无一不是农民工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城市是农民工建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可称作城市主人,但这些“城市主人”的孩子,却被迫留守在农村,日常生活无人照理,学习成绩无人过问,有些孩子甚至还要帮忙照顾爷爷奶奶,作些重活维持生活,这还不足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吗?
尽管我只是一名高中生,但我却知道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多重要。认了字,孩子们就可以读书看报,有了知识,他们就可以走出大山,为社会建设做更大的贡献,摆脱贫困。然而,这些留守儿童们一方面生活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他们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享受不到应有的父爱与母爱,心灵渐渐冷淡,对待生活也缺乏青少年应有的乐观向上的态度,倘若情况得不到解决,这些孩子长大,会成为一批文化素质低下,性格孤僻的冷漠的群体,这多令人担忧啊!
所以,我想就留守儿童问题提出一点建议。我恳请政府完善《劳动法》,保障农民工的休息休假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孩子团聚;与此同时完善农村的教育体系,使更多的孩子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我恳请政府创造条件降低外来劳务工子女的教育费用,让农民工子女有机会在城市接受教育。
以上是我个人肤浅的见解,我希望这封信能引起您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我祝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更加和谐。
祝
工作顺利!
高二学生 某某某
2008年2月3日
给总理的一封信1000字相关内容
这个国庆长假,我阅读了十九世纪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一本著作——《悲惨世界》。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纯朴的园艺工人,为了让七个外甥不挨饿,他偷了一块面包,但当场被抓住,坐了牢,成了一个苦役犯,过了十九年的非人生活。…
《草房子》是一本很值得回味的书籍,曾经看似很厚的,无谓咀嚼的书,今天我却爱不释手,更希望有续集的出版,因为我想看到更多精彩的故事;看似很不起眼的小故事,经作者的串联,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绪——突然间觉得生活也跟着有节奏的开始了;回味生活中经…
法布尔的《昆虫记》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儿童读物或科普小品。书的内容且放一边,我想先提一下作者法布尔。1823年,法布尔出生于法国一贫困农户家,中学毕业后一边以乡村教师为职谋生,一边坚持研究昆虫。他一生穷困潦倒,酒都喝不起,却省下每一分小钱为昆…
卢沟桥的枪声仍在耳边回响,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
今天,我们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它使我感到了当时清政府的昏庸无能,军民的懦弱,更可恶的就是那无耻的英法联军!圆明园是我国清朝时期有屈一指的皇家御苑,皇帝的别墅。到乾隆时代还大加扩建,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不计其数,托资庞大。园里的一花…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昆虫记》中详细介绍了许多昆虫,介绍了它们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 《昆虫记》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
向往草原,那是真的。久居都市的心饱受了紧张与困窘,以至有一种像在迂回颠簸的山路上行车——想要逃离的感觉。逃开那阴冷的混凝土,逃开那无聊的电视节目,甚至是逃离那些热切关注我的期待目光,还有——丢掉那无用的躯壳,我想做一只苍鹰,能飞翔在自由的天…
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完整地看过一遍电视剧《西游记》,有时调台看到了,也并不太认真,只是觉得好玩才看看。不过自从上次无意中看到了电视上关于《西游记》的精彩宣传后,我突然决定,要从头到尾的看它一遍,将它真正的存在心里。有些事情确实要眼见为实,只有…
余华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写的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每一部都读过,那贴近生活真实的描述,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读后给人一种震撼和灵魂的触动。其中《活着》是他的代表作。小说《活着》…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然而,我们校园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却不由得让我们对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究竟,我们的校园还是一个文明的校园吗?我们的同学是有修养的吗?作为中国跨世纪新一代的青年就是…
如果你失去自由备受折磨,是否还能拥有乐观豁达的心境?如果你身处敌营危机四伏,是否还能坚持不懈地斗争?如果你斗争失利生命将息,是否还能满怀希望坚守信仰?这一切,在捷克民族英雄尤利乌斯·伏契克在法西斯狱中秘密写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书中都可以…
有时候,我好像又听到苏东坡发出“人生如梦”的悲叹。这一切,都在我眼前形成巨大的问号,人为什么而活着,为什么?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看到保尔·柯察金以及当时大批的革命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在革命斗争的熔炉中百炼成钢的故事,我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