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的作文,描写革命的作文

革命奉献精神永放光彩-读后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6

闲暇时,独自一人伴着灯光,阅读经典红色故事《我的战友邱少云》,让我百感交集……

《我的战友邱少云》以一名志愿军战士的视角描写了邱少云同志在执行潜伏任务时,被敌军燃烧弹击中藏身的草堆,但为了不被敌军哨兵发觉潜伏队伍,强忍烈火焚烧的剧痛坚持不发出声响直至被活活烧死的感人故事。

我深深地被邱少云不畏艰险、以大局为重的革命奉献精神折服。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顺利拔掉“391高地”这根刺,不惜被大火活活烧死!他是中国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名垂青史的伟人!

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志愿军战士邱少云的革命奉献精神无疑是让人崇敬的,但是,他的牺牲也让我感到了惋惜!邱少云虽然只是一位年轻的战士,他的责任感和不畏艰险、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是普通军人无法比拟的。然而,他又是那么年轻,本不该牺牲于此,应该继续为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立下更多的汗马功劳。如此年轻的一位战士,生命之花却在那一场战争中枯萎、凋零,着实让人惋惜。我甚至想把他拉出那熊熊燃烧的草堆,将他身上着火的衣裳扯下来……但是,英雄已去,我能做的,唯有在他的故事前默默为他伤心、惋惜!

重读红色经典 秉承革命精神 -读《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有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6

今年暑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这本书。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的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应该是对于长征的首次了解。但这只是一部分,当翻开这本书,这时才深深懂得那段历史的沉重。深深体会到先辈们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的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吃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长征精神,我永远铭记在心。它也在我遇到挫折时,激励着我冲破黑暗,走向光明。

革命未止,英雄不朽-读《红岩》有感700字

更新时间:2023-12-25 16:01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载着中华儿女炎黄子孙,一路上荆棘遍野,在这条不凡的道路上,留下的深深车辙,永远记载着那些永垂不朽的英雄先烈……

江姐——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她对党忠贞,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静,对革命事业认真负责。即使在狱中,她受尽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手指,她也仍旧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就义前,她从容地向战友们告别,庄严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书中的另一主人公许云峰是一个地下党领导人,他经验丰富,胆识过人,沉着机智,顾全大局,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多少次在严峻的关头挺身而出,表现出顾全大局,独当危难的英雄气概。他在地牢里用双手为同志们挖出一条生命通道,就义前的慷慨陈词使我至今难忘。

什么是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就是革命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着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坚持的真理,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支柱。

真理的革命_高尔基《母亲》读后感11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8:55

《母亲》是我极为欣赏和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

巴威尔·符拉索夫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最真实的革命创业史-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8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20:02

暑假前夕,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红星照耀中国》,我花了十来天,终于将它读完。合起书页,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脑海里依然浮现着一代革命英雄人物的传奇人生,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部光辉灿烂、彪炳千秋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一串红色的记忆。

如果中国现在没有解放,或许我们还生活在充满了枪炮声,战火喧嚣的环境当中。可是,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宁静安定的环境里,国泰民安、生活幸福。这一切都来自革命前辈的努力与坚持,可以说,我们如今的生活是用革命战士的鲜血换来的。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遗志踏寻他们的足迹,我翻开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今最客观,最真实的一本书。作为访华记者,埃德加斯诺即没有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那种憎恶与恶毒,也没有对共产党的盲目崇拜,他写这本书是没有带着任何的个人感情与个人偏见,所以,他的看法可能是最真实的。

在书中,中国的革命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刻意曲解,这已经不是一段真正的历史,这段历史已经受到了扭曲,就像斯诺还没进入共产党根据地之前,他一直认为共产党就是所谓的“赤匪”,而领袖毛泽东就是“土匪头子”。

几代人,革命树_写事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2 19:45

中国从建国初到现在已有70年的历程了,而我家后院的那棵常青树也和祖国有不小的联系呢。

听太爷爷说,它与祖国同岁,是一个见证祖国成长的智慧老人。而身为爱国主义好少年的我,更应该好好培养它。自此,便开始了一段别样的旅程。

小时的我,喜爱听儿歌,从丫丫学语到初步成型,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偶然一次,听姐姐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时候,我竟边拍手边自言自语起来。爷爷突发奇想,把这件怪事记录在了一根红布条上,并把红布条系在了常青树上。因此,我开始了我的红色革命之旅。

印象最深的“红布条”当属收集比赛资料的事了。节目主题是我比较拿手的爱国题材,但仔细琢磨,好像又思考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蹦出了我的“及时雨”,爷爷给我讲了他当年的革命故事:太爷爷那个年代还不大平,只得带着爷爷四处逃亡,但是却惨遭围攻,所在幸好冲了出来……听着爷爷绘声绘色的演讲,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了解了这些历史后,忽然灵光一现。顿觉何不如把几代人请到台上表演一出舞台剧呢?节目过后,颇受评委好评。但竟有些失落,只觉得对祖国历史了解不够透彻。

回想起关于那些故事的点点滴滴,不想竟笑出声来。那棵革命树陪伴了几代人的生活,到了我这一代,应让这把革命之火传承下去。

“革命树陪伴祖国,我与祖国共成长。”远在家乡的长青树啊,你还好吗?

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_关于革命精神的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3-02-04 12:36

当我还咿呀学语时,爷爷奶奶教会我唱了一首首动人心弦的革命歌曲,还会给我讲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并经常提到“红色精神”。那时的我还很年幼,不知道“红色精神”到底代表什么?于是,我便对“红色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小学以后,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很多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长征路上,彭德怀为了解决断粮这个燃眉之急,也为了给战士们补充营养,他忍痛杀掉了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坐骑;刘胡兰就算受到敌人的威胁,仍意志坚定,宁愿牺牲也不背叛自己的国家;海娃用自己的聪明机智,在敌人的追杀中把鸡毛信成功送到八路军手里,但自己的手被敌军的子弹打中了,留下了永远的伤痕;红军过雪山和草地时,一路上备受磨难,但是战友们互帮互助,一路上化险为夷,最终通过努力和坚持走出了草地,获得了胜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像毛主席说的一样,这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战士们只靠双脚和毅力就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我想,这就是“红色精神”的意义所在吧!

长征,对于我们这一代,或许太遥远了。虽然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但这段历史,我们必定要铭记,这种精神,我们一定要传承。

如今,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着最现代化的教育,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这些都是无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呀。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_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

更新时间:2023-02-04 12:25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篇一_《淮海战役》

我最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是一部电影——《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切断正向徐州退缩的敌人的退路。蒋介石调杜聿明回徐州作战,敌人几路兵团云集徐州,国共双方统帅斗智斗勇,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黄百韬兵团被歼,杜聿明兵团被围困,黄维兵团全歼。蒋介石虽多方设计救援杜聿明兵团,但终因军无斗志,终致全军覆没,淮海战役终于大获全胜。

淮海战役主要讲了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人指挥战争的故事。看完了《淮海战役》,我印象最深的几个情景是:一、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全体新兵战士都要剃光头发,但有一名小战士嫌光头难看,不愿意剃,邓小平政委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为了让这名战士剃头,他自己带头剃光头。这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的领袖风范。二、国民党军没有吃的,竟然将战马杀了作为食物,太残忍了!战马在打战的时候,忠心耿耿,为国民党军队做脚力,却被屠杀,真是太没人性了!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对战争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感。战争和死亡是一对兄弟,它使人变得残忍,失去人性。毛主席虽然打赢了这场战争,可仍然死伤无数。愿和平之花开遍世界各地!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篇二_《烈火中永生》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_《小兵张嘎》观后感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5 11:28

我看过许多革命影视作品,有《八路军》、《天字一号》、《猎鹰1949》……其中,我最喜欢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兵张嘎》了。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里边主要讲了一个叫张嘎的小男孩为了报仇,参加了红军,和八路军一起对付敌人。经过了许多艰难困苦,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子,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记得有一次,张嘎用了一支假枪骗过了一个日本军官,还把日本军官带回了营地,立了大功。

表现出了小英雄张嘎强烈的爱国精神,他的滑稽幽默让我们拍手叫好;他的机智勇敢,让我们佩服不已;她的坚强不屈,又让我们深受感动……总之,我被他不屈不饶的精神所感动,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他们的条件很艰苦,吃的全都是一些野菜和树皮,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但他们身上却有着一种宝贵的精神——勇于乐观面对生活。

“既然要忍受的,就不能躲避,既然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光说受不了,那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这是海伦凯勒说过的一句名言。在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知道,逃避不是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只有鼓足勇气,乐观地迎接挑战,这样才能找到出路,取得胜利。除了要做到这些,我们还应该学会珍惜,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珍惜良好的条件,珍惜美好的一切……

让我们一起记住海伦凯勒说的那句话,因为只有你奋斗过了,将来才不会后悔。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_《烈火中永生》观后感1200字

更新时间:2024-05-10 23:23

从小到大,真正让我喜欢的电影、电视剧并不多,得上百看不厌的只有两个,一是《西游记》,一是《烈火中永生》。

喜欢《西游记》,无非是为了消遣,让里面的猴儿逗自己一笑罢了;而对《烈火中永生》的喜爱,则完全出于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撼与感动。

《烈火中永生》我前前后后看过几次。第一次看时,我大概不到十岁。当时并不懂得“革命”、“牺牲”等等词汇的意义,但心里已经有了一份崇敬英雄的情感。从那时到现在,我最崇敬的一直是江姐。第二次看《烈火中永生》时,我多少成熟些了,对那段历史也有了一些了解,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看过的几部以红岩英烈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里,《烈火中永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

在影片开始不久,有一个情节,是江姐见到孙明霞。她微笑着问:“明霞,生我的气了吧?”因为我一直没看过开头,在这个情节以前就没看过了,所以不知江姐为何问了这句话(是否是因为组织没有批准孙明霞去川北?)。但那种亲切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一下就把她朴素、和蔼、平易近人的品质体现了出来。江姐看到城门上挂着丈夫头颅的那一场,我觉得氛围营造得非常好:淅淅沥沥的阴雨、三三两两的农民、高高耸立的城门,直到江姐看清了布告,这一切安排,直接营造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