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艘叫“鹦鹉螺”号的潜水艇,它在海底接连撞沉了好几艘大船,被人误认为是一条独角鲸。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去寻找那条“独角鲸”。巧合的是他们的乘船在中途遇险,撞沉他们的正是那个让他们“踏破铁鞋”的神秘生物——“鹦鹉螺”号,他们被潜水艇救起后,便决定跟着尼摩艇长一起去探险。
海底的森林与陆地截然不同,小树上的枝全都笔直伸向海面,高大的灌木中间,遍地生长着带有生动花朵的各色珊瑚,美丽极了。
在托雷斯海峡,“鹦鹉螺”号搁浅了,人们登上小岛,结果遇到了野人袭击,情况万分危急,在千钧一发之际,尼摩艇长用电赶跑了野人。
在锡兰岛,有条巨型鲨鱼向采珠人攻击,尼摩艇长手拿短刀,挺身跟鲨鱼搏斗,在危难之际,尼德兰投出鱼叉,刺中鲨鱼心脏,救起了采珠人。
在大西洋底,阿龙纳斯随尼摩船长观赏了一座神奇的海底火山,火山口吐出的岩浆像一条条瀑布倾泻入海水里,一直延伸到远方,把一座完整的庞贝城淹没在岩浆里,为人们封存了一段历史记忆。
在南极时,“鹦鹉螺”号撞破了冰盖,因为天气变暖的缘故,大量的冰块把“鹦鹉螺”号砸到了海底,造成了缺氧危机,但是大家临危不乱,冲破冰盖,解决了一场大麻烦。
在墨西哥湾,“鹦鹉螺”号遭到了战舰诺第留斯号的攻击,尼摩艇长决心击沉那艘他认为不正义的战舰,由于不能认同尼摩艇长的残酷报复,阿龙纳斯等人逃离了“鹦鹉螺”号,在潜艇上行了两万里之后,终于回到了法国。
探险之旅,精彩纷呈。读者既领略了海底世界的神秘瑰丽,也体验了身处险境的紧张刺激,更收获了战胜困难之后的精神洗礼。
《海底两万里》-记叙文600字相关内容
今天,我要推荐一本特别好看的书,这本是薛涛个人创作走向更为开阔的审美空间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儿童文学最美的收获之一。它让人看到儿童文学在文学本身可以抵达的高度,在思想上可以发掘的深度,在内容上可以开拓的宽度,它是一本能够让人对儿童文学产生敬意…
在漫长的暑假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东西,干了很多事,以此来丰富我们这茫茫夏日,当然了,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围城围城”,相信大家听到此书名,一定会感兴趣,钱钟书老先生用这本书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社会知识分子的英勇体现的淋漓尽致。《围城》这本书封…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国内民众纷纷逃命。伯爵等贵族与一位名叫伊丽莎白·鲁赛尔、外号“羊脂球”的同车逃命。旅途中,饥饿的他们分吃掉了鲁赛尔小姐的食物,并让鲁赛尔小姐向敌军军官做了“牺牲”。然…
“人总是会死的。但哈利并没有真正的死,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纳威·隆巴顿——题记在我心中,好书有许多,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却是带给我感触最大的。看完后,我思绪万千,感受到了这本书的意义非凡。《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大…
暑假里妈妈为我买了一本季宇爷爷的《盲马》,我拿到书一口气就看完了,合上书,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怜的小白头一生下来就看不见,在医治了很久后仍不见效,在那样的年代,一匹马看不见就等于没有了价值,就在贺二爷要把它卖给屠夫老八时,是来福和桂花…
傲娇如张爱玲,她却曾说:“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当代作家毕飞宇评价说这是一部“上天入地”的经典。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一部多解的书……暑假,终是有幸通读了这部令诸多雅士名流都爱不释手的文学经典《红楼梦》,充分领略了“…
虽是零零碎碎拼凑起来的时间看完了《细说觉醒年代》,但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想来只有用自己粗糙的文字,来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是紧紧围绕《觉醒年代》电视剧内容展开的,聚焦了深受青少年关注的49个重大主题,可以看作是电视剧…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年到1940年。主角方鸿渐是一个从中国南方乡坤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定亲,但在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身亡。他的岳父被他写的信所打动,决定资助方鸿渐出国求学。方鸿渐在欧洲留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
《围城》如茶,越品越醇,一品苦,初读只读得方鸿渐等人的爱恨纠葛;二品涩,再读读得社会为人处世的复杂;三品甜,复读读得对人生追求的启思,三品方知《围城》味。钱老先生用风趣幽默、极富讽刺的笔法,勾勒了以方鸿渐为主一群留学生和大学老师在生活、感情…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心底的一轮明月,亦是心灵的归属和依托。随着时间的飞逝和年龄上的成熟,家似乎离我们愈来愈远。每个人的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个最温和的地方,那里就是我们心中的故乡。年幼时的季羡林住在山东西北部的大平原上,这里便是他心…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中国50年的大变迁中,三代人生在光字片,长在光字片最后改造光字片的温情故事。当得知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我们寝室便马上翻开读了起来。周秉坤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这让他骄傲,在三线建设工作的…
有人说:读了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在阅读《红色的起点》这本书籍之后,我就仿佛与叶永烈先生促膝长谈一般,在先生细腻的笔触之下,文字如点点繁星,仿若照亮了我前进的路,为我指点迷津。红色起点,是那一抹红色最初踏寻得步伐,就仿若追寻往昔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