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诗人艾略特·温伯格曾说过一番话,让人一时半会儿醒不过神来。
他说,几年前,他被邀请担任一个诗歌比赛的评审,需要读六百本当年美国出版的诗集。每本诗集的作者他都不熟悉,不过所有诗集都通过了初审,写得都不错。可是,当他好不容易读完了这些诗集,却无奈地承认,没有哪本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些诗好虽好,却大多好得很平庸。
“没有人试图出奇制胜,我本来盼着有本特别差的,找到一个‘坏诗人’。但没有‘坏诗人’,每个都不错。”艾略特说。
这番话让人有所开悟。原来,好得四平八稳、中规中矩、保守陈旧也是一种失败。没有“出奇制胜”,没有鲜明个性,一团和气,大同小异,难怪都“好得很平庸”。
现在,处处都是“聪明人”,都是志存高远的“好诗人”和“好孩子”,没有几个愿意“试着做得像傻瓜”,因为创新、创造、扞卫个性确实不容易,而听“老师”和“前辈”的话很容易。于是,许多人牺牲了思想的个性和文学的理想,亦步亦趋,谨小慎微,到后来抬头一看,大家的青春、人生和事业统统都像流水线出品,外观不错,质量不错,可惜都是一个样。
好诗人太多而“坏诗人”太少,好孩子太多而“坏孩子”太少,这究竟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我不知道怎么来回答,只是希望在身边能看到几个“差得有个性”“坏得不平庸”的年轻诗人或者青春少年,更愿意看到人们向他们投以欣赏与包容的眼光。
素材运用:“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的个性更是不能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对待那些与众不同的年轻人,我们不应该带着不解的眼光,而是应该包容和欣赏,因为正是这种不迎合,才催生了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好得很平庸_关于平庸的记叙文写作素材相关内容
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注重表达,多角度考查学生写作水平,这在近几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而将上述要求体现得最充分的,莫过于话题作文。由于选拔考试的导向性,于是话题作文这一作文形式也大量出现在平时作文训练之中。但是在实践中,我们…
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抒情文则是以情感的抒写作为主要写作目的的文章。抒情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抒情文也是重要的散文形式之一。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从一出生就会抒情。小孩子见到妈妈时会兴奋地发出“咿咿呀呀”的简单的音节,饥饿时会“哇哇…
写作对语言的运用有着严格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有话写不具体”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语言的积累。下面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1、语文课本中积累语言。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
博喻,顾名思义,就是用很多比喻来表达一个事物的一个特点。博喻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1、博喻使立意更…
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忆能力,要正常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写作更是如此。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概念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形象记忆用于感知形象,如游过济南的趵突泉之后,可以想起刻有“趵突泉”和“天下第一泉”的石碑和泉水的形象。概念记忆用于记忆抽…
散文重在抒情,也贵在抒情。因此,如果是写人叙事,则要借事写出自己对某人的深深眷念或者对曾经岁月的悠悠情怀;如果是写景状物,则要托物抒发个人对生活或者人生的感悟。真情实感,散文之魂。那么,散文中的“事”是如何呈现的呢?一般以两种形式呈现:1.…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有限的时间、紧张的环境下写出一篇让阅卷老师喜欢的文章不仅需要好的写作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每当我们拿到作为题目时,大部分同学都会有一种感觉:没的写,不知从何下手。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
我们经常听见学生叹息作文难,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造成学生作文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阅历等有关,又与老师的指导有关。传统的作文指导课,往往是“范文讲解式”,即审题→分析写作要求→提供范文…
目前,很多学生的作文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话说不清,句子写不顺,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错别字过多,能够让人读到完篇的,是少之又少,若要想寻找一两篇生动形象、情感丰富、内涵深刻的文章,那是难上加难。,那字里行间极难看出有着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
我们常说读书有五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在现实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我发觉作文教学也应遵循这五到。一、用眼去学会观察,提高写作的兴趣。观察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生活中,因为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认识。故而凭空设想的描写、生搬…
写好游记,首先,要抓住特点。我们参观游览一个地方,所见所闻很多,如果什么都想写,就什么也写不好,只能成为一篇流水账。江河湖泊,高山原野,亭台楼阁,各具风姿,要想抓住特点,就必须仔细观察和思考。比如以游黄山来说吧,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
演讲稿是应用文,是锻炼我们口才和思维的一种极佳的方式。有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用一兵一卒,便能连下数城;也有人单枪匹马,面对众多敌人,慷慨陈辞,结果竟化敌为友;而陈胜当年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便能风云呼应,这其中的原因,虽然主要是因为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