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书是人气质的体现;李苦禅曾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是人进步的基础;臧克家曾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书是人情感的慰藉。
打小书便陪伴着我们,它装饰着我们的童年更加缤纷,它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书是我们成长必需的调味剂。与我而言,书更是我密不可分的益友。
说起我与书的故事,那可真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小时候,那色彩多样的小绘本向我打开了书的世界,有趣的文字、精美的图画,无不彰显着书的魅力,吸引着我朝书的世界步步探索,直到沉迷,不可自拔。
翻开那本《安徒生童话》,《丑小鸭》的蜕变让我开心,让我懂得只要心中有梦想,只要坚持与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卖火柴的小女孩》里那个可怜的小姑娘,让我们不禁惜怜这个世界,让我们懂得珍惜。书,为我的童年编了美好的梦。
随着年龄的增长,童话早已满足不了我对书的渴望,我开始接触文学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学到了保尔柯察金面对困难、挫折时毫不畏惧的革命精神,使我常联想到自己,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因为学习上的困难而烦恼,但这相比保尔所遇到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呢?
《水浒传》让我体会到了梁山好汉的肝胆热血与豪情,告诉我们一定要学习那些正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切不可成为嚣张跋扈、以大欺小的人;《骆驼祥子》为我们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苦命运,在祥子未堕落前,他身上有着许多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他有理想,积极坚韧,顽强不屈,他没有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丧失自己,但最终却抵不过黑暗社会的重重打击,走上堕落的道路,迷失了自我。
老舍先生用鲜红生动的笔法,为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劳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引起我们的阵阵同情,让我们的心灵得到震撼。
每本书的情节总会牵动着我的心,每读完一本书,便像走过了一段路程,经历了主人公的一生,心中总是百感交集,不知所言。
书让我们不再孤单;书让我们不再迷茫。
书让我们更加博识;书带我们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书伴随我们成长。
当然,我与书的故事,未完待续……
好书伴我成长_我们的读书故事作文800字相关内容
在夜的怀抱中,我仰望星空,把星星的晶莹写进心扉,然后,静静地感受那份美。……好像,我收藏的是一种远观的美。海风拂过我的面颊,我听见耳畔的低吟:遥望晶莹,近观纤瑕。晶莹的心,晶莹的泪,晶莹的江水……我把屈子说成是晶莹的,远观他朝搴之木兰,远观…
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学鸠的现实是“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溪流的现实是在石缝间浅吟低唱…
书者如灯,“是知灯者,破愚暗而明斯道。”有人说,人生须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大书。吾与之也——有字之书为传承,知识在其中;无字之书为体悟,阅历在其中;心灵之书为本然,我能读我,方成大我!少年之时习句读,或观古今之言,有字之书为师…
书者如灯,“是知灯者,破愚暗而明斯道。”有人说,人生须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大书。吾与之也——有字之书为传承,知识在其中;无字之书为体悟,阅历在其中;心灵之书为本然,我能读我,方成大我!少年之时习句读,或观古今之言,有字之书为师…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有人选择自保,有人选择携手互助。中国,一个屹立了五千年不倒,一个以和为贵的大国,在这一特殊时期展现着她的大国风范,自身腾飞,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前往荷兰的火车在义乌出发,随…
第一次知道纳兰词是因为妈妈买了一本《纳兰词》回来,买回来以后我就起了好奇心,《纳兰词》是什么?于是,我就看了那本书。看完以后,我发现我爱不释手了。我喜欢上了纳兰词,喜欢上纳兰容若,喜欢他的那份才,喜欢他的那份情,喜欢他的惆怅,喜欢令人惊异的…
看老家乡村风光无限好,品美食中华特色滋味妙。——题记我的老家,有着“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曼妙,有着能激起西施拂水涟漪的“水尤清冽”的小潭,还有这炊烟袅袅后,家里人特有的悠扬的呼唤:“伢子哟!吃饭喽……”吃饭是一件简单却又幸福的事,在昏黄的…
三十六计中不论是“擒贼擒王”的直取要害,还是“釜底抽薪”的巧避锋芒,它们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能够适时抓住主要矛盾,就像材料中老师能够先放大石块,将分量重的东西优先安排。因此,懂得抓住重点问题,是取得成功的重中之重。古人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
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
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在方格纸上写下规定字数的文章。已经太久了:不曾在横条纹的周记本上,写下或两三行的只言片语,或动辄两三页的恣意文字。还记得考前,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敲打着黑板,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作文拿高分的智慧”。无非是开头引用名人名言,观点…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惊蛰了。“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