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平的作文,描写和平的作文

《为了和平》观后感七_750字

更新时间:2024-02-29 04:55

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毛泽东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为了和平》观后感八_1500字

更新时间:2023-10-29 18:43

我们无法计算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意义。
每当谈到抗美援朝战争,现代社会的舆论就充满复杂。我们为何而战?长眠在朝鲜冻土中的中华儿女,国家的利益和战略缓冲,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今天朝鲜对我们的态度,赢得世界的尊重,铁幕下的饥饿,军人的忠诚与勇敢,韩国的繁荣,军队转变为国防的象征,价值观的转变,出色的战术,千变万化,令人无法评价。
而在那万花筒般的文字深处,我所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尊严。
在日本,我阅读了大量关于甲午战争的史料。出乎意料的是,战争爆发之前,日军不但没有打到山海关的思想准备,甚至没有打过鸭绿江的作战计划!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日本人虽然知道它的软弱,几百年前丰臣秀吉在大明的炮声中忧病而死留下的恐惧,依然使日本迈不开侵略的步伐。
是谁让日本军队杀进了中国?
日本人的记载有些荒.唐—因为在平壤缴获了叶志超丢弃的大量装备,日军士气大振。清军陆军的行营炮和连发枪比日军的装备还要先进,却一触即溃,令日军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是遵令在鸭绿江停了下来,并没有敢轻易渡江。
这时,对岸却来了一支清军骑兵—这就是所谓的“八旗铁骑”了。日军只有三十人的先锋部队隔江开枪射击,并且就地准备掘壕防守。不料清军几百人的马队立即蜂拥而逃,丢盔弃甲!于是日军小队长就自作主张渡江追击,后续的日军随即跟上。

《为了和平》观后感六_1500字

更新时间:2023-07-17 11:18


初冬,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过早的光顾了小城.接连两天的小北风,直吹的天昏地暗,吹的人毛骨悚然.午饭后,风越刮越大,后来还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又过了一阵子,小雨竟变成了零落的雪花,纷纷扬扬,随风飘撒.没过多久,房屋,大地一片洁白.
看来,前几天约定周末陪二叔去北郊池塘钓鱼的事要泡汤了.
二叔是机关的离休干部,大号叫李震乾.年轻时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立过功,受过伤,后来转业到地方一直担任机关的工会主席.二叔为人厚道实在,脾气也随和,整个机关大院不分老幼都称他为二叔,而他的大号却慢慢地被人们所遗忘.
我是听着二叔的战斗故事长大的:仁川登陆,二次战役,北极熊团,白虎团......说到高兴处,他会拿出他的珍藏来炫耀一番:各式各样的奖章,退了色的老棉裤,还有一个被二叔称作美国货的鸭绒睡袋.
二叔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两个孩子都在外地,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二老离休后多少显得有些寂寞.为此,我几乎每个周末都变着法的逗他乐.
二叔,我推开了虚掩的门---奇怪,老爷子正趴在窗前一动不动的望着窗外发愣.他看见我走进屋来,转过了身子,算是给我打了招呼,而嘴却象着了魔一样不停的说着什么.

让和平永驻人间_500字

更新时间:2025-06-29 14:01

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一张黑白照片,这张照片真实地记了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的情景。

在那天的下午,上海火车南站挤满了赶路的人。火车站的旁边有一座英式大楼,大楼上刻满了精美的图案。火车的轨道笔直的伸向远方。一切都看起来井然有序。

小男孩的爸爸妈妈打算坐火车逃到安全的地方。过了一会儿,小男孩一家要坐的火车到了。小男孩的爸爸妈妈急忙抱着小男孩跑到火车上。跑到半路日本鬼子的飞机就飞了过来,炸弹如同恶狼一般侵蚀着人们,人们死的死,逃的逃。

战火渐渐熄灭,只见远处的英式大楼只剩下了一根柱子。房屋上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枪洞。近处的天桥已经成了一些铁架。那笔直的火车轨道也被炸成了万段。周围遍地都是尸体,直让然不敢直视。

那个坐在废墟上的小男孩,看上去只有两三岁。他的衣服被弄得破烂不堪,身上都是大大小小的伤口,手时不时地往嘴里放。他哭着喊“妈妈你在哪呀!爸爸呢?”真令人心疼。可是他的爸爸妈妈已经死在战场中,不能听见他的哭声了。

这时,一位记者闻声而来,拍了这张宝贵的照片,便抱走了小男孩。

小男孩虽然得救了,但他一生都会记得1937年8月28日的下午!

在此我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不要战争!只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