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圈养动物,温顺、听话,不善于反抗,大概只要有草吃,就感觉生活挺不错。但是按照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羊终究是狼的猎物,这或许是羊的宿命,逃避不了,改变不了,既然是宿命,那就顺其自然,安于天命吧。所以我们看到羊尽管命运悲惨,但是它还是生活自在,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但是,羊啊,羊啊,你的温顺,你的安于天命,却也是你的最大的悲哀。
近日某位教授发出惊人之论——中华民族是羊的传人。听惯了龙的传人说法的我们,当然就不干了,怎么就变成羊的传人了呢?我们顿时感到人格受到侮辱了,尊严受到践踏了。因为羊是如此的温顺,注定是被狼吃掉的。羊的传人,你当中华民族是什么?于是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悖论:我们喜欢羊,但是不喜欢成为羊。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细想一下,中华民族,中国人,还真有点像羊。
近代国学大师辜鸿铭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精神》里曾说道,中国人是被驯化了的动物,过于温顺。确实,千百年来,我们极其容易被驯化。孔子的学生曾参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一要忠心,因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二要宽恕,要“推己及人”,要有仁爱之心。这样的忠恕,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未免过于温顺服从了。因此,从孔子开始,大至国家,小至家庭,我们培养的都是一大批的顺民,如有反抗,揭竿起义者,就斥之为刁民,大逆不道,是违天命之举,是断然要诛杀的。鲁迅曾说:“中国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朝代,一个是求做奴隶而不得的朝代。”由此看来,能做一只羊,做一个顺民,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中国人则在这样的选择中渐渐磨掉锐气,失去斗志,繁殖了一个又一个能抢到人血馒头就心满意足的华老栓式的人物——善良、安分守己,但精神麻木。只有羊的奴性,而人的精神全无。羊的悲哀,其实也是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的悲哀,久而久之,温顺、麻木得连生气的本能也丧失了,怪不得台湾学者龙应台大声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千百年来,不得不承认,我们中国人的基因里有着不少羊的成分。我们过于容易满足,小富即安;我们过于容易隐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们也过于容易妥协,“得饶人处且饶人”。我们被教化成一个个“文质彬彬”的君子,一只只奴性十足的羔羊。即使到了今天,国力益盛、实力益强的今天,别人依然把我们当羊。羊只会让人欺凌、屠宰,而不会赢得他人的敬畏、尊重。要知道,狼爱上羊的传说只是自欺欺人,天方夜谭式的笑话。因此,今天,该是到了告别做羊,真正做回一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中国人的时候了。
羊的传人?可能曾经是,但是,这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应有的符号,我们不是羊,也不是狼,而是走在实现“中国梦”路上的中国人。
狼在这里
别把我想象得那么狰狞凶恶好吗?我知道,因为我偷吃了太多的羊、太多的可怜者而在你们眼里变得十恶不赦。我的眼里露着的是凶光,嘴里露着的是獠牙,我们会为了那些唾手可得的猎物而群起攻之,我们总是饥饿凶残的,于是,你们拿起了猎枪。然后,子弹穿过了我们的脊梁,鲜血染红了旷原,所有的一切归于平静。
可是啊,你们知道吗?我们狼群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一条温顺的狗?为什么不进化成任人宰割的猪呢?我们不屈从所谓的万物之灵,就必须付出被咒骂的代价吗?这仅仅只是因为,我们的骨髓深处,永远有那么一股奋起进攻、不失本我的狼性啊!!旷野没有了狼,大地是多么的死寂;生命没有了狼性,活着是多么的沉重!为何,不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生命的旷野上,迈动你矫健的身躯,面对世界的挑战,狂飙突进,以斗士般的进攻精神,成全一种狼性的精彩呢?!
是的,你们可能更喜欢看灰太狼被喜羊羊们调戏,更喜欢一个被愚化的灰太狼!当一切犀利、一切进攻都被弱化,当世界没有了狂风暴雨,没有了刺痛和惊雷,没有了举步维艰和进退维谷,时代的步履将如何张起进步的大旗,命运的年轮又将如何滚滚向前?!当一个人在创业之初就畏缩不前,当一个群体在其尊严践踏之时却忍气吞声,当一个民族在其根本利益被侵占时却唯唯诺诺,狼性被泯灭,血性被架空,精魂被抽丝,这样的活着,是不是太憋屈,是不是最终也没有了起码的人性?!
所以,是旷原就应该留下狼的痕迹,是生命就应该拥有不灭的血性!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生命就应如狼般燃起奋争的烛火;在泰山压顶、九死而后生的时刻,心中更应激起狼性壮烈的进攻精神,从容拿起具有尊严、充满胆识的精神之剑,斩断那些阴霾和荆棘,削平那些块垒与顽石,填满那些沟壑与天堑。即使遍体鳞伤,即使万劫不复,即使以卵击石!
如此,人字才能高高的立起,具有血性和狼性的心灵才会变得更加强大!是的,温柔的港湾中不能缺乏熊熊的篝火,文明的人群中不能缺乏猎猎的大旗,甜蜜的人生中不能缺乏铮铮的尊严!我就是这样一只狼,面对美好的世界,从来没有失去那份珍贵的狼性!
是的,狼在这里!
挥挥手,不带走羊的色彩_议论文作文1500字相关内容
徐志摩的一生,被放大的是两段婚姻、三个女人,而被隐去的是他的爱国情怀,以及政治人生。提起徐志摩,人人都知道那耳熟能详的《再别康桥》,他飘逸、洒脱、清新的文字,是人们贴给他最大的标签。他与林徽因、陆小曼的风流韵事,也是人们最喜爱的谈资。人人都…
一根平衡木上,一只熊和一个猎人正在抗衡,与其说是他们之间的抗衡,还不如说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间的对立和统一。自从远古人类时代以来,人与自然就在不断地抗衡着,人类从受制于自然再到征服自然,从自然中索取资源,这些都是人类不断进步、不断奋斗的表现…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启人心智的话。——题记在我心中善于原谅就是宽容的起步,因为有这些人从小在身边感染着我,让我学会了―以微笑去原谅,去宽容别人,才会得到更多人…
尊重世界万物的发展规律,是对世界万物生命的尊重。有这样一个故事,揠苗助长。说的是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水稻苗之后,希望能早早得到收成,他每天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了,心想:怎样才能使稻苗长得快,长得高呢?想了又想,…
早上,我拿起书包,迷迷糊糊地走出了房子。我似乎在梦游,觉得这个世界也很混乱。只有脚步声提醒我,我是一个会走路的人。我的名字叫小艾。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很迟钝,但我擅长背书、作业和考试。我觉得在我的生活中,我就像一个没有目标的游荡的灵魂,徘…
张国荣唱过一首歌《我》,里面有句歌词是这样: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电影《摩登家庭》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我放弃做自己,哪怕一秒钟都不行。我们生来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做属于自己的个体,如果肉体还活着,那么灵活肯定早就被埋葬了。即使你…
鹬蚌相争的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是脍炙人口的寓言。不过,最近有个小学生对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提出了疑问:蚌和鸟互相夹住了对方,它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这是只属于孩子的问题,童心童趣令人莞尔。我们小时候曾经以为吃了西瓜子就会在肚子里长出西…
君子日,学不可以己。学习是人们从古至今都在思索的课题,但我们真的会学习吗?从《过秦论》中,我是似乎有了感悟。学习不可自傲。秦始皇在大一统后,“自以为关中之固”而后却致子孙“身死人手”,何也?很显然,他被暂时的成功蒙蔽了双眼。就如匠人与大师,…
现今,人工智能新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未来”已经到来。人类面临的将是一个新的挑战——既有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便利,又有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先谈便利,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发明是人类史上巨大的进步。从此本该由人类全权负责的很多事物,现在因为…
虚荣像是一件浸满了慢性毒药的衣服,但它却有最华丽的外表。前些日子,在一个公益事业群里有人讨论起了耳机的话题,有趣的是,有个人听说别人买了1000块钱的耳机就觉得是有钱人。这让我想起之前我家人买了一款中高档手机的时候,也有人说过类似的话,那时…
自古至今,人们都想清楚的了解善与恶,好与坏的界限。中国古代的智者就曾形象的将它们表示出来,即为太极图,此图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分为白色,另一部分为黑色,然而在白色有一部分黑色,在黑色又有一处白色。这说明善与恶,好与坏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英雄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