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成年人胳膊那么长的棍子,在它的一端系上铁丝,铁丝下面绑着油罐子,这就是中秋节不可替代的火把了。
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当空。那晚,我们家乡里的人,虽不对月感叹亲人团聚,却也有自己的习俗——玩火把。
白天,大街上的货摊子都摆上了火把。有木杆的,铁杆的,竹杆的;有举着玩的,提着玩的;有用棉芯的,也有不用棉芯的。也有些人家,他们不买火把,而是自己做。有些是拿纸糊的,有些是用纱布制成的,有些是用家里废旧的铁罐子做的,还画上了别具一格的图案。
天色渐晚,那些被堆在角落,闲置着的火把子,也被人们拿出来,放在堂屋摆着。不一会儿,就有人拎半桶油过来,给火把添上。这油可不是普通的油,而是柴油!因为柴油不容易买,所以这小小的火把也愈显珍贵。只见添油的人,轻轻旋开油壶的盖子,瓶身一斜。油便“咕嘟嘟”地滚进了铁罐中。把火把周围的油擦干净,就算是准备好了,静静等着夜晚的降临。
天边的那一抹光亮刚一消失,整个小镇都笼罩在黑暗中,但转瞬即逝。几乎同一时刻,家家户户的火把都亮了起来,都燃了起来,小镇成了“不夜城”。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镇后的湖边。白天的火把好看是好看,但总没有夜晚的惊艳,火终究是它的灵魂。不同的火把,在晚上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铁杆的映着橘红色的火光,竹杆的最普通;用纸糊的,纸被烤成了焦黄色;围在外围的纱布,隐隐渗出火光,像极了红红的灯笼。更有人将罐子做成球体,在外面淋上一层油,形成一个大火球,一手提一个,好似哪吒登场。人们提着这么美的火把,排成长长的队伍,宛若红色的游龙,现身于湖边。每当这时,我也举着高高的竹火把,绕着清水塘边,一圈一圈地跑着,一会儿用火把照照墙头的黄石榴,一会儿看看岸边的紫花,一会儿与家人一起闲聊于湖边。
除了在岸上散步,也有人站在桥上观景。桥过半截有个小亭子,亭中有两排长椅。中秋的夜晚,总有许多老人家在这拉二胡。悠扬、委婉的旋律配着这一番盛景,真是中秋佳节最美的时刻。
两三个时辰之后,夜深了,大家伙都一一散去。一年只亮相一次的火把也回了家,中秋夜在这个时候结束了。虽然是在小镇上,但热闹的气氛却比城市还要浓烈。
家乡的风俗八月十五的火把--记叙文600字相关内容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生长在一个美丽的大城市,我被这个美丽又繁华的城市给迷住了。我看见每天从我旁边经过的车来车往,人走来走去热闹极了,可是到了后来,城市开始建筑各种工业厂房,污染也从此开始了,没有新鲜的空气,气味越来越难闻,我们就没有生存的机会…
“牵牛花,牵牛花,蔓儿使劲往上爬,爬上墙头开小花,花儿就像小喇叭……”每当听到这首充满童趣的歌谣,我就不禁想起了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牵牛花。牵牛花的外形就像一个天然的小喇叭,花的顶端大多是紫色的、粉色的,底部的颜色是白色的。别看牵牛花体型小…
我天天在家里不是上网课,就是写作业。今天我看见一个非常好玩的实验,叫“睡莲开花”。我开始准备材料,有:彩纸、瓦砾纸、剪刀。……各种各样的彩笔,还有水。实验开始了!我先用剪刀把彩纸剪成小花苞形状的,然后把花瓣一片一片折起来,就像一朵可爱的花苞…
今天,老师带着一个红袋子开开心心地走进教室,原来袋子里是饼干呀。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玩一个咬饼干的游戏。”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游戏规则是在规定时间内咬出自己想要咬的造型。游戏正式拉开了序幕,我拿了一个圆形的饼干,只听一声令…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桂花树,米粒大小的桂花发出香味,那香味飘呀飘呀,飘进了我们的鼻子里。它把白色给了云朵。白白的云朵跟导游一样,带着我们走遍世界。绿色是留给橘子的,绿绿的橘子有酸甜酸甜的味道,那个味道被我们吃进…
来老师是一位美丽的老师。她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还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鼻子下面还有一张红润润的嘴巴。她是一位善良、体贴的老师。有一天,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受伤了,来老师小心翼翼地检查了一下伤口,并关心地问:“你痛不痛呀?”看着同学那痛苦的表情…
相伴两年的他,记忆里,他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一张巧克力的小圆脸,高高的鼻梁,大大的耳朵,不大的嘴一鸣惊人。圆圆的脑袋像个弹力十足的篮球,别看他魁梧的身材,其实身体素质差,经常在换季时容易感冒、生病,气温低时,他总会比其他同学多穿衣服。那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