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记叙文1800字

更新时间:2023-12-25 10:03

纵观七十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中国发展蒸蒸日上,早已摆脱弱国的阴影;人民的生活水平条件也不断提高,不复多年前的清贫穷苦。七十年的路漫长而艰辛,饱经磨难,中国和人民们一起,走过崎岖不平的路,越过数不胜数的坎,终于迈向光明美好的未来,走到了现在。

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外公还小的时候,他们一家住在一个二十平米左右的平房里。外公回忆起那间小但温暖的房子:那间房子一分为二,外面的一半是一间小厨房和一个不大不小的饭桌,供全家人的吃喝,也是一家人最常聚在一起的地方。里面的一半只有十平米左右的小房间,睡了一家七口人,一间房间勉强放下三张床和一个圆马桶,父母一张,兄弟一张,姐妹一张。外曾祖父外曾祖母是农民,白天就在公社的地里耕作,喂喂家里的鸡鸭猪。小孩子们放学得空了也会帮着喂一喂家里养的鸡鸭猪。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全家人午饭晚饭都是从人民公社打饭回家吃,吃“大食堂”。大食堂吃了没多久,外公他们就又改回了回自己家吃饭。后来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集体经济经过大跃进时期,人民生活必需品短缺,生产队经济比较脆弱。人民过着吃不饱,愁吃的日子。三年自然灾害过了以后,国家经过国民经济计划,使国家进入了正常的轨道,人民群众也慢慢摆脱了之前的贫苦。

“那是我们全家最苦的日子。一天只吃一顿白米饭,其他时候用来充饥的只有红萝卜叶子、猪草、米糠这样的作为粮食,条件还是比较艰苦。”外公想起那时候的日子,仍是止不住的摇头、叹气。

外公外婆结婚后,在改革开放前,他们两个人住着一间三十平米的小平房。其中外面半间是灶间厨房及吃饭的地方,里面半间是卧室。床的边上不再放着一个圆马桶,有了单独的卫生间隔间,当时还没有自来水的供应,吃喝用度都用井水。

等到妈妈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改革开放后了。外公外婆勤俭持家,改善了居住条件。把原来的一间平房拆除后,翻造成了两间两层的房子。上下层的面积达到176平米,有了三间独立的卫生间,用水也不再是井水,有了自来水。在之后的几年中,家里陆陆续续的添置了空调、电视机、冰箱等电器生活设施,对房间等也进行了装修和装饰,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

爸爸妈妈结婚前后,家里住进了公寓。到附近的学校、菜场、医院更方便,交通也更加便捷。搬进公寓后,原本乡下的老房子便空关了十几年,只有每年过年时才会回去了。

到今年,外公外婆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迎来了国家征地拆迁,乡下的老房子,就永远成为了刻在老人心中的回忆,再回不去了。

外公外婆地处蔡路镇与川沙镇的城乡结合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都在不断壮大发展。外公在年轻时曾参过军,进入海军部队,当了五年兵后退伍回乡。外公外婆老家所处位置分别在七九、八三年间被邻近的企业征用,他们也都被征用招工进了企业。户口性质全家由农民转成为了居民,工作也由农民转变成了工人。后来,外公经过多年努力工作,又由一位工人成为一位国有基本企业的厂长,党支部书记,直至退休。

妈妈从小的所拥有的条件和环境比外公外婆好了很多,没有住过狭小的平房单间,读书时有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放学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平时也能吃上些类似鱼肝油的补品。妈妈的第一份工作是做销售,和外公外婆第一份耕地劳作的工作相比,已经是质的飞跃了。

另外,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中国提倡“多生多育,光荣妈妈”,外曾祖父外曾祖母生了包括外公在内的七个孩子,外婆也有四个兄弟姐妹,造成了很多生得多却养不起的情况,人民的生活也大多穷苦。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到了妈妈这辈,孩子已经由每家五六个是常态转变为每家只有一个独生子女的情况了。在每家每户都孩子成群的年代,外公外婆似乎都没有怎么被父母娇宠过,每个孩子都早早地懂事。而妈妈,作为独生子女,从小便受到外公外婆无微不至的关爱,生活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计划生育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状态,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然享受着极其现代化的生活,“优生优育”让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几乎人人都享受着比较高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不会再为了吃喝发愁,再拥挤在一间狭小的住所。我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在爱的浇灌下长大。七十年的时间里,一切都在飞速发展,七十年前的景象已经仿若隔世,不会再次上演。

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忆苦思甜。

只有了解了前几辈人受的苦,才能够真正懂得珍惜现在生活的美好。

如果真的深入了解到了七十年前的老人所经历过的生活,就不会再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去抱怨生活,不会再由于一点点小的挫折就道命运不公,不会再为了一时心底的郁结便选择了结生命。只会用更阳光的心态,微笑着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七十年前,满目疮痍。七十年后,盛世繁华。

七十年风雨兼程,人民和祖国共同成长。有国才有家。家族的根埋于祖国的土,和国家紧密相连,一点点的随着祖国的发展,慢慢生根发芽。

家族史-记叙文1800字相关内容

意义-记叙文作文800字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所珍视的物品,它对于自己的意义一定是非凡的。在我的房间桌角处,一直摆放着一张书籍封面大小的世界地图。上面圈圈点点的又被我留下一些记号,那些记号都是我所去过的地方。尽管地方很少,但是依旧值得回忆和驻足停留。而之所以会一直将地图…

藏在心底的那份温暖-温暖记叙文1800字

腊月二十七,上午十点,阴。终于抽出一刻空闲,匆匆忙忙拿上前几天上街买的年货,携夫带子,回乡下老家看已近七旬的父母。其实说一句不孝顺的话,每次回家,都要正好赶上吃午饭。可能作为既是上班族又是家庭主妇的女人,柴米油盐的琐碎,一日三餐的忙碌,打碎…

医生-记叙文作文1200字

所谓医生,就是为了救死扶伤。在医生的世界里,大概人命比什么都重要吧。我虽然对大医院的医生没什么研究,却对我们镇子上小诊所的医生相熟识。我们这里这里的镇子很小,一共也就一个卫生所,一家医院,还有几个小药铺。那个卫生所很小,在我们镇子上广场的一…

秋天-记叙文1600字

夏天过去了,秋天便成为了风景。——题记看树梢下曳的竹叶在空中翻飞,却又无可奈何的任其落下,不问飘向哪里,不知道远方,一阵阵清凉的秋风在竹席中卷入,遗落在竹里面的香给秋赠上了诗!坐在门槛上,门墩上的“寿”字在腿上盘首,门楣外的南瓜藤还有捎些春…

希望,就这样生长-记叙文作文700字

自从高考分数下来后,每天我都在爸爸妈妈的争吵中度过。“不让她复读?”“就让他们再读一年吧!”他们始终在这件事上纠结,可我早就在心里暗自下好“复读”的决心。我正闷闷不乐地坐在卧室里胡乱地翻着我的书,爸爸进来了:“孩子,今年还是去上大学吧!”“…

少年的一段经历-记叙文1700字

少年小岂度过了一个不平凡的经历。小岂过了今年七月的生日就刚好满十八周岁了,可是今年却是不简单的一年。新年伊始,全球爆发了可怕的新冠肺炎,举国上下共同与病毒不断作斗争,人们很少出门,学生们都待在家里上网课。小岂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本来他应该可…

普通人的光-记叙文700字

春天的清晨,清脆的鸟鸣唤醒了沉睡中的城市,原本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应该尽职尽责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这一切。大街上人烟稀少,几乎没有人出去,街道上格外安静。“沙沙……”我开窗通风。嗯?谁在楼下啊。是爷爷,我的给爷爷打个电…

远去的村庄-抒情记叙文1800字

当我再次站在这片土地上,手里捧起一抔黄土,倾刻间却化作虚无。我知道,这土地下面埋葬着另一个村庄,有着我童年记忆的村庄。而现在,这儿成了一片布满荒草的原野,我用手拨开一堆发黄的枯草,将手掌轻轻贴在土地上,我依然能感受得到她的温度,她微弱的呼吸…

莫赚“昧心钱”,莫发“国难财”-记叙文800字

春节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闯进人们的生活。口罩成了人们炙手可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各地大小药店里,人满为患,都是奔着口罩去的。人们对口罩的渴求,源自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负责态度。北京市某药店大幅提高口罩售价,口罩售价成倍的上升,因此…

中秋节-抒情记叙文800字

记忆中,无论农活多么忙碌,八月十五这天,母亲仍然会放下手中的农具,换上干净衣服三五人一道去赶集,买回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回忆那儿时的中秋节。同时,住校念书的我们也尽可能赶回家,既为了全家团圆赏月,也为了满足肠胃对美好食物的渴望与需求。赶…

成长-高中记叙文800字

火热的太阳炙烤大地,路旁的荒草几乎要燃烧起来,空中弥漫着热浪……夏天里总有那么一份赤红窜上心头。午后的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把火热的赤浪倾倒入教室。进了教室后,几双眼睛不停地聚焦在我身上又躲开,一阵阴阳怪气的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哎呀,这…

关于健康管理-记叙文800字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在选高考志愿时,果断的选择有关健康的专业,例如当下最火的专业-----健康管理,和老师了解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学校之后,在男友与老师的鼓励下,填报了这个专业,不负众望,我收到了这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其实我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