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七十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中国发展蒸蒸日上,早已摆脱弱国的阴影;人民的生活水平条件也不断提高,不复多年前的清贫穷苦。七十年的路漫长而艰辛,饱经磨难,中国和人民们一起,走过崎岖不平的路,越过数不胜数的坎,终于迈向光明美好的未来,走到了现在。
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外公还小的时候,他们一家住在一个二十平米左右的平房里。外公回忆起那间小但温暖的房子:那间房子一分为二,外面的一半是一间小厨房和一个不大不小的饭桌,供全家人的吃喝,也是一家人最常聚在一起的地方。里面的一半只有十平米左右的小房间,睡了一家七口人,一间房间勉强放下三张床和一个圆马桶,父母一张,兄弟一张,姐妹一张。外曾祖父外曾祖母是农民,白天就在公社的地里耕作,喂喂家里的鸡鸭猪。小孩子们放学得空了也会帮着喂一喂家里养的鸡鸭猪。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全家人午饭晚饭都是从人民公社打饭回家吃,吃“大食堂”。大食堂吃了没多久,外公他们就又改回了回自己家吃饭。后来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集体经济经过大跃进时期,人民生活必需品短缺,生产队经济比较脆弱。人民过着吃不饱,愁吃的日子。三年自然灾害过了以后,国家经过国民经济计划,使国家进入了正常的轨道,人民群众也慢慢摆脱了之前的贫苦。
“那是我们全家最苦的日子。一天只吃一顿白米饭,其他时候用来充饥的只有红萝卜叶子、猪草、米糠这样的作为粮食,条件还是比较艰苦。”外公想起那时候的日子,仍是止不住的摇头、叹气。
外公外婆结婚后,在改革开放前,他们两个人住着一间三十平米的小平房。其中外面半间是灶间厨房及吃饭的地方,里面半间是卧室。床的边上不再放着一个圆马桶,有了单独的卫生间隔间,当时还没有自来水的供应,吃喝用度都用井水。
等到妈妈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改革开放后了。外公外婆勤俭持家,改善了居住条件。把原来的一间平房拆除后,翻造成了两间两层的房子。上下层的面积达到176平米,有了三间独立的卫生间,用水也不再是井水,有了自来水。在之后的几年中,家里陆陆续续的添置了空调、电视机、冰箱等电器生活设施,对房间等也进行了装修和装饰,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
爸爸妈妈结婚前后,家里住进了公寓。到附近的学校、菜场、医院更方便,交通也更加便捷。搬进公寓后,原本乡下的老房子便空关了十几年,只有每年过年时才会回去了。
到今年,外公外婆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迎来了国家征地拆迁,乡下的老房子,就永远成为了刻在老人心中的回忆,再回不去了。
外公外婆地处蔡路镇与川沙镇的城乡结合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都在不断壮大发展。外公在年轻时曾参过军,进入海军部队,当了五年兵后退伍回乡。外公外婆老家所处位置分别在七九、八三年间被邻近的企业征用,他们也都被征用招工进了企业。户口性质全家由农民转成为了居民,工作也由农民转变成了工人。后来,外公经过多年努力工作,又由一位工人成为一位国有基本企业的厂长,党支部书记,直至退休。
妈妈从小的所拥有的条件和环境比外公外婆好了很多,没有住过狭小的平房单间,读书时有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放学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平时也能吃上些类似鱼肝油的补品。妈妈的第一份工作是做销售,和外公外婆第一份耕地劳作的工作相比,已经是质的飞跃了。
另外,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中国提倡“多生多育,光荣妈妈”,外曾祖父外曾祖母生了包括外公在内的七个孩子,外婆也有四个兄弟姐妹,造成了很多生得多却养不起的情况,人民的生活也大多穷苦。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到了妈妈这辈,孩子已经由每家五六个是常态转变为每家只有一个独生子女的情况了。在每家每户都孩子成群的年代,外公外婆似乎都没有怎么被父母娇宠过,每个孩子都早早地懂事。而妈妈,作为独生子女,从小便受到外公外婆无微不至的关爱,生活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计划生育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状态,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然享受着极其现代化的生活,“优生优育”让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几乎人人都享受着比较高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不会再为了吃喝发愁,再拥挤在一间狭小的住所。我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在爱的浇灌下长大。七十年的时间里,一切都在飞速发展,七十年前的景象已经仿若隔世,不会再次上演。
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忆苦思甜。
只有了解了前几辈人受的苦,才能够真正懂得珍惜现在生活的美好。
如果真的深入了解到了七十年前的老人所经历过的生活,就不会再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去抱怨生活,不会再由于一点点小的挫折就道命运不公,不会再为了一时心底的郁结便选择了结生命。只会用更阳光的心态,微笑着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七十年前,满目疮痍。七十年后,盛世繁华。
七十年风雨兼程,人民和祖国共同成长。有国才有家。家族的根埋于祖国的土,和国家紧密相连,一点点的随着祖国的发展,慢慢生根发芽。
家族史-记叙文1800字相关内容
有一缕阳光透过晨雾,洒向人间。三八妇女节悄无声息的来了。我悄悄地起床,拿起放在枕头下的钱,轻手轻脚地走出家门,生怕惊动熟睡的妈妈。我迎着灿烂的朝阳跑进花店,望着花瓣上还闪烁着露珠的康乃馨,便毫不犹豫的买了一束。那红色、黄色的花瓣上,露珠在顽…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逝去,但诗歌千百年来仍在人们心中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着:“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再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
远归,是一颗游子心口上缠绵的朱砂痣。就像千年前吴越王口中低喃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那般的明丽缱绻,远归的人们一抬头,总会看到垂暮的老人愈发枯萎的睫毛上满是青翠的湿气,饱含垂涎欲滴的温柔。一老屋前,土院里的柚子树长得越发高大了。当时种下它…
我是华夏的族人,我的民族坎坷历尽,龙光犹在,似乎具有天地间最庄严的气节。我尝试去摸索华夏之根,想它可是道经中的玄牝抑或仁德。因此常手抚书卷,浸心其中。都说人生如白驹过隙,我不知自己是否抓住了它,只能在今日的晨光中将其诉诸笔端。此时的我,心沐…
人生在世难免迷惘不前,被纷尘所扰,此时依照本心的指引,撩拨杂乱,自会找寻到一片清静。人生是需要信仰的,仿佛尘世中的一粒星辰指引前行。故世人创造出了“安拉”“耶稣”“释迦牟尼”“女娲”等造世主,信仰至今,而坚毅之人所信仰所崇拜的,不需要捏造出…
穿过俗世的繁华与熙攘,我走进了这一方净土。凉薄的风,吹开桂树的芬芳,鸟傍枝头浅唱,书声朗朗。带着一颗求知若渴的心,我继续前行。香气不紧不慢地将我拥簇,伴我体味青春的欢畅。书香行走在桐语步道,叶子的飘落轻盈而美丽。几点桂花的香味若隐若现,像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穷且益坚,老当益壮。”每一个生命都有尽头,每一个人都会亲自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而每一个人都将有不一样的结局。人生中注定了有艰难坎坷,也注定了有成功与失败。倘若没有了成功背后的心酸,那么成功也就变得毫无意义。如…
橱窗展示上水生花卉的柔柔的地垂落出来,翠绿色心型叶漂亮风姿绰约。全透明的玻璃瓶中,浅浅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漫起来,掺杂着一丝追忆的味儿,心绪不经意间被勾了起來。我还记得故乡有很多好玩的旅游景点呢。无须说光洁的石井栏,又高又大的皂荚树,紫红色的黑…
小时候,总是喜欢天真无邪地问妈妈:“妈妈,什么叫攻心计啊,为什么电视里的人都说攻心计这个词?”妈妈听了总是对我说;“你现在还小,等你长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你自然会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了。”我听了似懂非懂,现在我长大了,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攻心计了…
泪水像手中泻落的砂,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我握不住时间,因此,唯有让它像流水般,滚滚,随后,消逝不见。又是一次回望过去。这一次,我闭上眼,我看见天空中是满目的繁星,我躺在广袤的草地上,身边是青草渐散出的清香,静静仰望这一片星空,那不明物体像是…
一直都说有时间一定去海边看看,仿佛与海无缘,时间在多都没有筹划到去海边的心愿上俗话说,择日不如撞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匆匆踏上了,观海之旅!对大海有种好奇,也有畏惧,好奇那水天相接处到底有多遥远,好奇那水天相映的湛蓝,是否亲眼所见还是如同…
在医院的附近,有一个很小很小的饭馆,饭馆里放着两张桌子,几把高矮不一的椅子依附在桌子旁边,看似凌乱不齐,却也显得紧凑。小饭馆不大的玻璃门上贴着几个大大的红色字“绝对的下酒菜,绝对的放心菜”,与正对面一个药店上写的“放心药,良心药”倒也相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