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七十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中国发展蒸蒸日上,早已摆脱弱国的阴影;人民的生活水平条件也不断提高,不复多年前的清贫穷苦。七十年的路漫长而艰辛,饱经磨难,中国和人民们一起,走过崎岖不平的路,越过数不胜数的坎,终于迈向光明美好的未来,走到了现在。
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外公还小的时候,他们一家住在一个二十平米左右的平房里。外公回忆起那间小但温暖的房子:那间房子一分为二,外面的一半是一间小厨房和一个不大不小的饭桌,供全家人的吃喝,也是一家人最常聚在一起的地方。里面的一半只有十平米左右的小房间,睡了一家七口人,一间房间勉强放下三张床和一个圆马桶,父母一张,兄弟一张,姐妹一张。外曾祖父外曾祖母是农民,白天就在公社的地里耕作,喂喂家里的鸡鸭猪。小孩子们放学得空了也会帮着喂一喂家里养的鸡鸭猪。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全家人午饭晚饭都是从人民公社打饭回家吃,吃“大食堂”。大食堂吃了没多久,外公他们就又改回了回自己家吃饭。后来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由于集体经济经过大跃进时期,人民生活必需品短缺,生产队经济比较脆弱。人民过着吃不饱,愁吃的日子。三年自然灾害过了以后,国家经过国民经济计划,使国家进入了正常的轨道,人民群众也慢慢摆脱了之前的贫苦。
“那是我们全家最苦的日子。一天只吃一顿白米饭,其他时候用来充饥的只有红萝卜叶子、猪草、米糠这样的作为粮食,条件还是比较艰苦。”外公想起那时候的日子,仍是止不住的摇头、叹气。
外公外婆结婚后,在改革开放前,他们两个人住着一间三十平米的小平房。其中外面半间是灶间厨房及吃饭的地方,里面半间是卧室。床的边上不再放着一个圆马桶,有了单独的卫生间隔间,当时还没有自来水的供应,吃喝用度都用井水。
等到妈妈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改革开放后了。外公外婆勤俭持家,改善了居住条件。把原来的一间平房拆除后,翻造成了两间两层的房子。上下层的面积达到176平米,有了三间独立的卫生间,用水也不再是井水,有了自来水。在之后的几年中,家里陆陆续续的添置了空调、电视机、冰箱等电器生活设施,对房间等也进行了装修和装饰,极大地改善了居住环境。
爸爸妈妈结婚前后,家里住进了公寓。到附近的学校、菜场、医院更方便,交通也更加便捷。搬进公寓后,原本乡下的老房子便空关了十几年,只有每年过年时才会回去了。
到今年,外公外婆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迎来了国家征地拆迁,乡下的老房子,就永远成为了刻在老人心中的回忆,再回不去了。
外公外婆地处蔡路镇与川沙镇的城乡结合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都在不断壮大发展。外公在年轻时曾参过军,进入海军部队,当了五年兵后退伍回乡。外公外婆老家所处位置分别在七九、八三年间被邻近的企业征用,他们也都被征用招工进了企业。户口性质全家由农民转成为了居民,工作也由农民转变成了工人。后来,外公经过多年努力工作,又由一位工人成为一位国有基本企业的厂长,党支部书记,直至退休。
妈妈从小的所拥有的条件和环境比外公外婆好了很多,没有住过狭小的平房单间,读书时有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放学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平时也能吃上些类似鱼肝油的补品。妈妈的第一份工作是做销售,和外公外婆第一份耕地劳作的工作相比,已经是质的飞跃了。
另外,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中国提倡“多生多育,光荣妈妈”,外曾祖父外曾祖母生了包括外公在内的七个孩子,外婆也有四个兄弟姐妹,造成了很多生得多却养不起的情况,人民的生活也大多穷苦。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到了妈妈这辈,孩子已经由每家五六个是常态转变为每家只有一个独生子女的情况了。在每家每户都孩子成群的年代,外公外婆似乎都没有怎么被父母娇宠过,每个孩子都早早地懂事。而妈妈,作为独生子女,从小便受到外公外婆无微不至的关爱,生活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计划生育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状态,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到了我们这一代,已然享受着极其现代化的生活,“优生优育”让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几乎人人都享受着比较高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不会再为了吃喝发愁,再拥挤在一间狭小的住所。我们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在爱的浇灌下长大。七十年的时间里,一切都在飞速发展,七十年前的景象已经仿若隔世,不会再次上演。
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忆苦思甜。
只有了解了前几辈人受的苦,才能够真正懂得珍惜现在生活的美好。
如果真的深入了解到了七十年前的老人所经历过的生活,就不会再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去抱怨生活,不会再由于一点点小的挫折就道命运不公,不会再为了一时心底的郁结便选择了结生命。只会用更阳光的心态,微笑着面对每一天的生活。
七十年前,满目疮痍。七十年后,盛世繁华。
七十年风雨兼程,人民和祖国共同成长。有国才有家。家族的根埋于祖国的土,和国家紧密相连,一点点的随着祖国的发展,慢慢生根发芽。
家族史-记叙文1800字相关内容
自打改革对外开放至今,社会发展逐渐变得更为幸福,它的很多地区都是在渐渐地的转变着。是它让院校书声朗朗;是它让社会发展一片和睦;是它让中国飞快的更改起來。正是如此,大家更应牢记今年是它的四十岁生日,也恰好是改革对外开放四十周年。它的福报应由大…
五月的乡村就像怀春的少女般娇羞美丽。一片片的白桦林蓊郁青翠,摇曳多姿。村庄在白桦林的怀抱里娇怯含羞,躲躲闪闪。漫步于田间小路,广袤无垠的平原就像风情万种的少妇尽显她的妩媚妖娆。一片片麦浪碧波荡漾,撩人心怀;一垄垄的棉花秧青翠欲滴,惹人怜爱;…
伸出双手我们能触摸到温暖的阳光,闭上眼我们能听见微风的呢喃,敞开心扉我们能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是我却感觉缺了点什么—快乐,其实并不是没有快乐,而是你没有看见他罢了。洞庭烟波、蜀道猿啼、风起云涌,是李太白的快乐;“先天下之忧…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小时候,总是对着星空许愿:“我一定要成为一个好学生!”至今依旧妈妈所说的那句话:“即使路在坎坷,即使有再多风浪,记得你最初的决心,奋力拼搏,就算是失败,也要漂漂亮亮地下台!”长大以后,现…
模糊,模糊,有点清晰了……我站在一个校园里,这个校园给人的感觉很大,有花,有草,有树。我向前走,走了许久,到了,我的眼前是一面高大的围墙,一直向远处伸延、伸延。门口,在上方雕刻着几个字――清华园!我,又到了北京?难道,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围墙吗…
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握一卷诗书,添一杯香茗,盘膝而坐,让暗香盈袖。我爱读书,爱那一本本放在书架上可感可触墨香飘逸的书,爱那一张张似有余温留有残香的纸.当朋友们大谈各种体育运动后甘畅淋漓的快乐,我辩不过,也不愿辩,我只是单爱那静坐书屋的灵…
清朝始,百年兴。同两岸,便于行。横跨百余米,如虹架波,青山巍巍而立,白塔相依。黄龙奔腾,昂首东去,滔滔万里,独秀金城。巧借杜牧,赋诗一句。长桥卧波兮,未云何龙,复道行空兮,不霁何虹。岸上杨柳,垂青依依,悠悠水车,灌溉百里。朝朝兮,暮暮兮,日…
风,无声,吹绿了大地;爱,无言,滋补了心田;亲情,无穷,牵挂了一生。品味亲情,发现其中的香醇与甘甜;品位亲情,发现其中的灵魂与光彩;品位亲情,读懂其中的信任与爱。夜深了,我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窗对面的灯光渐渐变暗,瞌睡虫又来催我了,看着还多…
总是对春晚充满期待,毕竟是一年一次的精神胜宴,即便是舍上一夜的不眠,也要守在电视旁,感受春节和春晚带来的那份喜悦。犹记得两年前那个曾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舞蹈——《千手观音》。几乎只是一瞬,纷呈的荧屏变的只剩了辉煌的金色。邰丽华站在队首,用轻盈…
“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曾几何时,这首励志歌曲《水手》被我“单曲循环”。——题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妇孺皆知。又是清明雨上,“做清明’便是必不可少。今天,全家将赶到乡下,可以说是习俗,也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形…
在很久以前,有着两棵树,由于是干旱时期,它们都非常缺水。在它们将要枯竭时,突然从天上落下一个人,他说道:“我分别实现你们一个愿望,说吧!”两棵树听了,非常惊喜,一棵树说道:“你看我现在太缺水了,赶快给我水!”而另一颗树木却没有马上说出愿望,…
梦,是每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每个人奋斗一生的命运轨迹。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朵梦之花的种子,它等待着我们去浇灌它,让它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成为这世间的独一无二。我也有自己的独一无二。植物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的恩赐,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而我的梦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