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这个词现在愈发显得陌生了,说起来小时候的自己是最喜欢赶集了。
我们这边的赶集日是农历的七号,每次到了时间镇子上的人就会变得多了起来。各种的小摊贩从早上五点可能就会划定号摊位,生怕今天来迟一点会影响一整天的生意。卖衣服的,卖零食的,卖菜卖布的,也算得上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了。
那时候,每到这个日子里,我总是要缠着爷爷奶奶去镇子上逛逛,其实是因为自己贪吃,想要买些吃食解解馋。说来也是奇怪,明明有的时候自己什么也没买,但是依旧会有那个劲头到集市上逛逛,依旧会满脸挂着笑容回家……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自己却如同那集市一般产生了变化。
大型超市,网购,越来越多新新产业的出现将这原本热热闹闹的集市逐渐挤出了市场。或是因为便宜,或是因为便利,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赶集,放弃了曾经的那份热闹,开始享受新时代带来的快乐。
我也不晓得以后还有没有人记得赶集这么一回事儿,更不知道未来的孩子们还有没有兴趣享受那种赶集的氛围,但至少现在的自己已经感受不到曾经的那份热闹了。出于对儿时的怀恋,我并不希望这样的传统会消失在历史的浪潮当中,更不希望集市这个词汇未来的孩子们是通过百度词条来了解的。
这两年由于疫情的缘故,不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不便利,更是给传统造成了影响。我们因为要远离疫情而尽量远离闹事,可是无论是过年也好,赶集也好,失去了热热闹闹的感觉,总是也觉得心底深处空落落的。还有着很多和集市相仿的传统正逐渐消失在大众的眼前,也许那些事情依旧有人坚持,可总归都会变得越来越少,我们的童年也变得越来越模糊。时代的更迭总是那么的快,要想在这股洪流下涛声依旧,又只能不断顺应着时代的发展……
人生大抵上也是如此,需要不段的经历风波,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创造,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融入时代,更好的生活下去。可是无论到了什么时候,我们总要把心中最美好的一份记忆传承下去,也许那些对于时代而言只是即将淘汰的千千万产物中的一环,可是那些对于我们某待人而言确实埋藏在心底的幸福。
集市-周记800字相关内容
在夜的怀抱中,我仰望星空,把星星的晶莹写进心扉,然后,静静地感受那份美。……好像,我收藏的是一种远观的美。海风拂过我的面颊,我听见耳畔的低吟:遥望晶莹,近观纤瑕。晶莹的心,晶莹的泪,晶莹的江水……我把屈子说成是晶莹的,远观他朝搴之木兰,远观…
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学鸠的现实是“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溪流的现实是在石缝间浅吟低唱…
书者如灯,“是知灯者,破愚暗而明斯道。”有人说,人生须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大书。吾与之也——有字之书为传承,知识在其中;无字之书为体悟,阅历在其中;心灵之书为本然,我能读我,方成大我!少年之时习句读,或观古今之言,有字之书为师…
书者如灯,“是知灯者,破愚暗而明斯道。”有人说,人生须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本大书。吾与之也——有字之书为传承,知识在其中;无字之书为体悟,阅历在其中;心灵之书为本然,我能读我,方成大我!少年之时习句读,或观古今之言,有字之书为师…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有人选择自保,有人选择携手互助。中国,一个屹立了五千年不倒,一个以和为贵的大国,在这一特殊时期展现着她的大国风范,自身腾飞,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前往荷兰的火车在义乌出发,随…
第一次知道纳兰词是因为妈妈买了一本《纳兰词》回来,买回来以后我就起了好奇心,《纳兰词》是什么?于是,我就看了那本书。看完以后,我发现我爱不释手了。我喜欢上了纳兰词,喜欢上纳兰容若,喜欢他的那份才,喜欢他的那份情,喜欢他的惆怅,喜欢令人惊异的…
看老家乡村风光无限好,品美食中华特色滋味妙。——题记我的老家,有着“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曼妙,有着能激起西施拂水涟漪的“水尤清冽”的小潭,还有这炊烟袅袅后,家里人特有的悠扬的呼唤:“伢子哟!吃饭喽……”吃饭是一件简单却又幸福的事,在昏黄的…
三十六计中不论是“擒贼擒王”的直取要害,还是“釜底抽薪”的巧避锋芒,它们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能够适时抓住主要矛盾,就像材料中老师能够先放大石块,将分量重的东西优先安排。因此,懂得抓住重点问题,是取得成功的重中之重。古人有云“得中原者得天下”…
爷爷的手,拿得起粪叉,舞得了笔杆。爷爷是一个农人,他常常“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从没有过“草盛豆苗稀”。因为他精通耕种之道,不滑不懒;最重要的是,他施用农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爷爷便背一竹篓,操一粪叉,游走于村头巷尾,捡拾牲畜秽物。及至…
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在方格纸上写下规定字数的文章。已经太久了:不曾在横条纹的周记本上,写下或两三行的只言片语,或动辄两三页的恣意文字。还记得考前,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敲打着黑板,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作文拿高分的智慧”。无非是开头引用名人名言,观点…
汪曾祺先生写过《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缀上“月令”一词,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风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种,蚕老麦黄一伏时。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惊蛰了。“惊蛰”怎么看都是欣欣向荣的一个词。庄稼人要抽出…
即使自己是一枝娇艳美丽的牡丹,也应明白,一枝独放不是春天,春天应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即使自己是一颗傲然挺立的孤松,也应明白,一株独秀不算英雄,成行成排的树木才是遮风挡沙的坚固长城。即使自己是一支整装待发的帆船,也应明白,一船独行不算风景,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