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雨仍是缠绵,只是愈加冰冷起来,以至于裹着棉衣也觉得寒意入骨。
社会实践基地的宿舍楼前,有一些碧色的竹林,成片地生长着,簇拥着一条小径。连接两栋楼的走廊两侧各有一棵高树,赤色的叶小小圆圆,于雨中显得更为热烈鲜艳,是我独爱的红色,最接近生命的原色。雨水顺着叶滑到细枝凝成圆润的珍珠,灵动可爱,将叶也衬得更精致了些。我于这小小的水珠中看到自己的模样,同样小小的,眨着一双大大的仍是儿童般闪亮的眼眸。
叠被子的任务折磨得大家够呛,抱着或期待或无聊的心情等待演出,喧闹不已。无奈之下,我选择与好友玩数字游戏,随后看着会场旁的桂树出神。在这些名为达芙妮的女神化身的树上,小小的花儿隐约可见。没有我爱的水杉那般高挺骄傲,只是于寒风中显现的坚强间流露出独属于女性的柔美,也是那般醉人。女孩子们在节奏明快的音乐中舞动腰肢,窈窕可爱。月桂女神是否也遥想到以往的舞蹈,晶莹亮丽,笑得明媚?
我执拗地在陶艺课上塑了一朵粗糙的花朵,使它小心翼翼地开在一只蜗牛的头顶,慢慢悠悠,冷静淡然地前行,绽放着自己看不到却极为人所喜爱的至美。教官说我们太过从众,他劝我们坚持自己的原则,毕竟人心莫测。从众,明明便是不得已的随波,可谁又真正愿意逐流。我们都有自己的本心,可要保持,着实不易。所谓人生,便是如我曾听到的:要学会妥协。
但我不会。岁月固然催人老,但我仍独爱红叶茶花,羡慕她们的温柔,羡慕她们的不谙世情,即便显得幼稚而痴傻。只是,这便是我的本真,改它做甚?!
至此,笑逐颜开,扇动手臂假装飞翔,随性且自由地飞到属于自己的明亮天空。
阅卷心语:
这是一篇充满深邃思考的满分佳作。
1.寻常生活,深刻立意。考生选取三年一度的初中社会实践为素材,但决非常见的简单叙事、抒情或悟理,而是仅将社会实践的素材当作抒发情感、阐述哲理的载体,表现“我”特立独行的人格品质。
2.感受不凡,个性张扬。在文中,我们很容易读出一个极具个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而将视线投射于人格这一层面,又是一般初中生很难企及的,因此,考生的深邃思考为阅卷者所欣赏。
3.典雅蕴藉,语言华丽。应该说,文章的每一个句子似都经过考生的精雕细琢,极富华采,能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高质量表达的文章,实属不易。
亮-八年级记叙文800字相关内容
中考作文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只…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
对于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首尾不入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
写活动怎样防止“三老病”_怎么写记叙文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参加活动总是最令人兴奋的事。于是写活动,如参观、访问、旅游、集会……也就成了我们记叙文中常见的题材。一般说,同学们总以为写活动最容易,把现成的材料按时间顺序记录下来就成了。问题就…
初中生作文写作技巧:记叙文怎么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文…
记叙文写作如何“变换叙事人称”_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与传统的小说家不同,西方现代小说家们在意的似乎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讲述故事。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叙事人称,而是尝试着不同叙事人称的变换使用。比如杜拉斯的著名作品《情人》。这部小说的线索明…
(1)积累动情点所谓动情点,就是事件中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关键内容。要写出动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有可能动人。如果题材寡情,连作者都感动不了,又怎能打动读者的心呢?那么,学生生活中有没有生动感人的素材呢…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作文的一大题材,其中以亲情为主题的占有相当的比重,如何写好这方面的记叙文,提高这种题材的写作水平,是师生在作文教学上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在亲情题材的作文中存在那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从同学写的有关亲情主题的作…
即全文没有贯穿到底的中心事件,而是以主要人物的活动或品质为主线,组织典型而各有侧重的情节,统一服务于中心。这种结构避免了行文的旁逸斜出,使文章重点突出。魏巍《我的老师》分写七件小事:假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依恋师、化纠纷、梦寻师,皆…
即开篇二三句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这样的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的开头,堪称一槌定音的典范。首句“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交代写作缘由,次句先以“我爱我母亲”定下感情基调,再…
“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驰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当鲁达听到金氏父女的哭诉后,怒火中烧,要“打死了那厮再来”时,情节陡起,似乎高潮即将到来,但作者却巧妙地让史进、…
人物性格的塑造、作者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一字传神或一针见血的细节。鲁迅《社戏》写孩子们归航途中偷豆,阿发“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阿发“往来的摸”,有比较鉴别之意,显现出他聪明而无私的童贞,传达出…